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政治试卷 > 试卷信息
湖北省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半月考政治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世代中国人通过经典阅读汲取了多方面的营养,传承了中华文化,创造了新的生活经验。阅读经典可以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可以提高一个人的修养,从而为走向成功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这说明

①阅读经典是提高个人素养的可靠保证   

②优秀文化对人的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

③阅读经典决定着人的精神世界的发展   

④人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后天学习形成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明代于谦在《观书》一诗中写到,“书卷多情似故人,展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由此可见

A.优秀书籍是认识的来源之一 B.阅读优秀书籍可以塑造人生

C.书籍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影响是有形的 D.文化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动力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2019年国庆期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多地策划快闪,燃情唱响《我和我的祖国》。清新悦耳的演奏,深情激昂的歌唱,从过年团聚的温馨幸福到对祖国的爱与自豪,快闪活动给无数人带来了惊喜和感动。这进一步佐证(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爱国主义情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浸润人心

③文化总以其特有的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

④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日前,以“庆中国农民丰收,品青田稻鱼文化”为主题的2019青田“稻鱼之恋”文化节隆重举行。割稻子、打新米、抓田鱼、尝新饭、品田鱼等“沾着泥土气、冒着文化味”的节目轮番上场,演绎着农民丰收的喜悦,见证了传承千年的“稻鱼之恋”。由此可见

①文化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②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③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确定的方向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世界微笑日,是唯一一个庆祝人类行为表情的节日。世界精神卫生组织将每年的58日确定为世界微笑日,这一天会变得特别温馨,在对别人的微笑中,你也会看到世界对自己微笑起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愉悦与友善,增进社会和谐。微笑使心灵净化、社会和谐,这说明(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③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发展和享用文化   

④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文明城市是一个城市综合性的最高荣誉称号,创建文明城市是对一个城市发展综合水平的全面考评。荆门市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提出“市民素质高一分,城市形象美十分”的宣传口号。这一口号的合理之处在于看到了:

①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物质力量

②先进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③人的文化素养只能在文化环境中培养

④文化是人创造的,又影响着每个人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排片票房双双逆增长的背后,是观众的疯狂推荐,甚至因此催生了一个网络新名词“精神股东”。“每天比吴京还紧张,时时刻刻都在查票房,好像自己投资了一样”,不少观众调侃,恨不能推荐所有人去看《战狼Ⅱ》。网络新名词“精神股东”的出现说明:

①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思维方式

②文化深远持久地影响人的交往行为

③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④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近年来,经典诗歌渐回公众视野,它仿佛是物质和技术构筑的丛林里的丝丝清风,给人们带来了自然的气息和心灵的抚慰,引起了无数人的精神共鸣。这表明经典诗歌   

①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②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使人们获得精神享受

③引起人们的精神共鸣,决定人们认识的广度和深度

④以其特有的感召力和感染力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每年的9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伟大抗战精神研究、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有利于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有利于坚持中国道路、凝聚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材料说明

①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②先进健康的文化是民族繁荣振兴的决定力量 ③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提高人的素质  ④爱国主义已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自唐朝初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便成为固定的节日,历经1000多年,吃月饼、中秋祭月等风俗得以保留至今。这说明

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C.传统文化就是传统性的习俗 D.传统文化的内涵始终不变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尽管韩国越南也同中国在同一天过春节——农历新年,但三国纯的标志性习俗各不相同。中国是对联、爆竹饺子;韩国是祭拜祖先、米糕汤;越南是祭祖祭神、粽子炙肉。由此可见

①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④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死后也要保有尊严”——受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愿意死后捐献器官的人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对较少。这说明

①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的发展

②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传统文化,就会阻碍社会进步

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④对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内容要加以改造和剔除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组带。“百善孝为先,孝乃德之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文化对维护社会和家庭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封建社会的“愚孝”,长期以来也成为束缚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枷锁,诸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在当代社会,传承孝文化

①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④要“求同存异,吸收借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2019年8月20日,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运动会赛会志愿者出征仪式上,来自20余个少数民族志愿者,身着自己民族的节日盛装,并用本民族的语言说出“民族的大团结,你我的运动会”。从中我们能够感悟出

①传统服饰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③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

④不同民族服饰决定了不同民族的性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相声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形式,近些年来的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今年两会期间,有代表提议在高等院校设立曲艺学科专业以推广文化传统教育。这是因为

A.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B.教育具有文化传承的特定功能

C.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稳定性 D.传统文化发展要满足人们的需求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是瑰宝、是黄金,但是,光继承,不改革创新,它将永远是旧市场上的古玩。如能在新的历史时空,与时俱进,展翼雄飞,是令人神往的。这段话主要说明

A.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B.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C.文化的发展与创新就是要完全抛弃传统文化

D.对于传统文化要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近年来,国家文物局以“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推动文物与互联网跨界融合,使丰富的文物资源借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活起来”。这项行动

A.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B.极大地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C.催生社会变革中促进文化自身的发展

D.极大地推动了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创新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70年风雨兼程,中国已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70年来,中国的科技成果如数家珍:从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东方红一号”,到近年的世界首台光量子计算机、“中国天眼”、港珠澳大桥、大兴机场.....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文化意义在于(    )

①发挥创新在综合国力中的动力作用      

②推过文化交流,促进文化融合    

③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   

④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中国成语所承载的人文内涵非常丰富和厚重,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是值得大加推广的。中央电视台的《中国成语大会》在传统竞赛形式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独特多元的创新构思,充分展现了中国成语独有的语境之美,引发了观众对成语的热议以及全社会对国学文化的思考。上述材料说明(      )

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活力的保证 文化创新应坚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成语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标志 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共享的功能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2019年5月13日,“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采用“传统展示+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汇集亚洲47国及希腊、埃及两个文明古国伙伴,共451件组文物,展示亚洲历史悠久、文化融合、多元共生的文明特征,彰显亚洲文明之间对话、交流、互鉴的轨迹,反映地缘相近、民心相通、和平相处的亚洲文化。由材料可知

①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②文化可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科学技术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第七届世界军运会开幕式以“和平的薪火”为主题,在国内首创的世界上最大的全三维立体式舞台上,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绚烂的灯光色彩、中国美学的写意手法和当代艺术表现形式,展示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和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深厚底蕴,表达“止戈为武”的中国传统军事思想,传递中华儿女自古以来追求和平的愿望,给全世界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成功典范。这启示我们讲好中国故事要

①以创新精神激发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②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③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④让中华传统文化更好地渗透到世界各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不会上网,不会讲英语,不会用电脑,被称为“现代文盲"。目前,大学生中“现代文盲”越来越少,然而,不懂传统文化和文史知识,不能正确读写文章的“传统文盲”却越来越多。这种现象的出现令人十分担忧,因为(  )

①传统文化都是优秀的

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④发展先进文化就必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近年来,美丽乡村、历史文化名镇等项目在各地快速推进,一批村镇旧貌换新颜。但同时,千村一面”“仿古村”“仿洋村等现象凸显;乡村风貌城市化、趋同化、乡村建设缺少社会人文风貌支撑等问题突出。这些现象和问题导致了乡村风貌保护工作堪忧。为此,美丽乡村建设要

尊重个性,保持乡村地域文化特色    ②与时俱进,逐步淘汰古老乡村建筑

面向市场,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④立足实践,实现内容和形式的创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十九大报告强调:“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对如何坚定文化自信,报告作出了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

①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②全面继承,加强文化交流,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③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摒弃封建主义的糟粕,弘扬和发扬光大优秀民族传统

④主张全盘西化,这样才能与当今社会所共同呼吁之民主、自由、平等、科学等价值相适应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25. 难度:困难

耀眼的金线、五彩的蚕丝、斑斓的孔雀羽毛…在古老的岁月里,云锦被称为“天衣”,是丝绸之路上最光辉灿烂的珍宝,穿越大河与高原,连接亚欧大陆的两端。当前,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锦绣的织物再次穿越时空,走向世界,让人们穿越数千年的历史文化,感受南京这座六朝古都的传统与时尚、内秀与开放。这表明(       )

①借鉴外来文化要保持民族文化的特色

②实现文化融合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③商业贸易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途径

④文化交流能够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高尚道德人格的形成,是一个自我教育、自我否定、自我改造的痛苦过程,需要通过“自省”来革除自身痼疾,需要通过“慎独”来提升道德境界,实现道德的自我超越。

某中学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要求,开展了主题为“慎独自省,重塑道德人格”的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建设道德模范事迹展示长廊、举办道德讲堂等活动全面营造道德文化氛围。以日常行为检查和班会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从细微处入手,通过增强自省意识、发扬自律精神,检查自己的言行,自觉纠正言行偏差,并不断为自己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实现从自发到自觉、从外表到内心、从被动到主动、从他律到自律的行为转变。积极开展社会帮扶和文明志愿者活动,促使学生在社会道德的践行中,培养道德情感,提升道德水平。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该校开展“慎独自省,重塑道德人格”的系列校园文化活动的意义。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9年9月23日是“中国农民丰收节”。山西省围绕“乡村振兴”“农耕文化”“农产品十美食”三大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具有山西特色的主题活动。关于“农耕文化”,某班组织同学进行了探究,提出了两种看法。

材料二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必须把振兴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摆在重要位置。中国乡村文化诞生在以农耕文明为基础、地缘和血缘为纽带、传统社会伦理为秩序的乡村社会,并在长期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以乡规民约、传统习俗等非正式制度为基本内容的文化形态。进入新时代,各地加强推进传统乡村文化振兴,留住乡愁、留住特色,充分挖掘乡村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核,重新唤起了乡村的文化活力。

(l)结合材料一,从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角度,评析甲、乙两种观点。

(2)结合材料二,运用传统文化的知识说明重振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合理性。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与世界深度融合、相互激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具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宣传思想战线的重要使命任务。中国好故事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是在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中、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中国好故事的创作和传播需要全体中国人共同努力,我们既要坚持用好媒体力量,拓展传播渠道、方式方法,又要调动社会组织、专家学者、文化企业、普通公民参与讲好中国故事的积极性、创造性,把“我们想讲的”变成“受众想听的”,把“受众想听的”融进“我们想讲的”,形成人人讲好中国故事的生动局面。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谈谈提升国际传播能力、讲好中国故事的具体要求。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