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的①②③④四点中,位于东京正 西方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中的P、Q、R、S四点中, A.P B.Q C.R D.S
|
2. 难度:中等 | |
2008年12月26日下午13时45分,我国海军舰艇编队从三亚启程,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读我国海军舰艇编队航行路线示意图,回答问题。 1.我国海军舰艇编队依次经过的海域,正确的是 A.东海、南海、印度洋 B.南海、印度洋、地中海 C.东海、马六甲海峡、印度洋 D.南海、马六甲海峡、印度洋 2.有关索马里及其以南国家经济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工农业都比较发达 B.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 C.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迅速 D.农牧业生产机械化程度高
|
3. 难度:中等 | |
一节地理课上,地理老师在讲授“人类的某些活动,会导致气候恶化,从而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前,向同学们展示了下列材料。请你仔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我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高达254.9亿千克(2005年),居世界第一,比2000年增加了27%。二氧化硫的主要来源是燃煤,目前,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占70%左右,造成的空气污染对环境、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严重危害,特别是对动植物及水体等的危害尤为突出。经专家测算,我国每年因二氧化硫排放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098亿元人民币。 1.老师授课时,为启发学生思考绘制出易发生酸雨的地区略图。老师所绘制的下列图示中,你认为正确的一幅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为了保护和改善世界环境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你认为下列措施符合我国国情的是 ①调整工业布局,将耗能高的传统工业向西部人口稀少的地区转移 ②调整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速度和比例,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③加快发展水电和核电建设,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④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增强人们对酸雨的承受能力 A.①③ B. ②④ C.②③ D.①④
|
4. 难度:中等 | |
下列地区,以灌溉农业为主的是 A.东北平原 B.宁夏平原 C.江汉平原 D.鄱阳湖平原
|
5. 难度:中等 | |
随着海峡两岸“大三通”时代的到来,两岸人民的交往日益密切。据此完成问题。 1.丽丽赴台湾探亲前查阅到台湾的相关资料,你认为符合事实的是 A.居民多为高山族 B.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C.河流短小,水能资源贫乏 D.森林覆盖率高,生物资源丰富 2.当前,制约台湾经济发展的地理因素有 ①地狭人稠,人均资源不足 ②岛内市场狭小 ③资金短缺、技术力量薄弱 ④山地多,交通运输落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
6. 难度:中等 | |
山东省地处黄河下游,濒临渤海和黄海,面积15.7万平方千米,人口9000多万,工农业经济发达。据此完成问题。 1.有关山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处沿海地区,降水丰富,属于湿润地区 B.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C.矿产资源贫乏 D.东西部经济水平差异比较小 2.有关山东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 B.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 C.水产养殖业发达 D.畜牧业以放养为主
|
7. 难度:中等 | |
读等高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L1为山脊,L2为山谷 B.a为山顶,d为陡崖 C.b处比c处更陡 D.e处气温c处高
|
8. 难度:中等 | |
解决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的有效办法之一是 A.开发地下水 B.节约用水 C.兴修水库 D.跨流域调水
|
9. 难度:中等 | |
下面是三个国家的轮廓图。请你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分析回答问题。 (1)国家名称:甲 、乙 、丙 。 (2)图中地跨东西两半球的国家名称是 ,判断的依据是 。 (3)从自然条件看,甲国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 ;不利条件是 。 (4)乙国工业主要分布在国土的 部分,其最发达的工业区的名称是 工业区。 (5)根据图中信息,丙国河流流向是 ;判断的依据是 。
|
10. 难度:中等 |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山脉西部①海域位于 板块。 (2)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图中山脉的变化趋势是( ) A.可能断裂 B.可能扩张 C.可能升高 D.可能降低 (3)图示地区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是 , 全世界都希望该国着重保护的自然环境是 。 (4)图示地区大陆部分的地形特征是 。
|
11. 难度:中等 | |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大区域的地理分界线是 一线,该线作为两大地理区域分界线的依据是 。 (2)①②③省是我国“西电东送”南通道重要的水电生产基地,其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 ; 。 (3)岛屿④的名称是 、⑤的名称是 ;岛屿⑤所在省经济发展与祖国大陆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其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 (4)“区位”的英文是location,其涵义是指该事物的位置和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宝钢在区位上分布特点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