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地理试卷 > 试卷信息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某商标上注有“沪卫食证”字样,可以判断出此食品注册的省级行政区域是(     )

A. 上海市    B. 重庆市    C. 北京市    D. 天津市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     )

A. 朝鲜族    B. 蒙古族    C. 回族    D. 壮族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是      (     )

A. 泼水节    B. 开斋节    C. 雪顿节    D. 那达慕节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我国的少数民族共有    (     )

A. 53个    B. 54个    C. 55个    D. 56个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壮族主要分布在     (     )

A. 西藏自治区    B.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 广西壮族自治区    D. 内蒙古自治区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我国最东端所在省区是      (     )

A. 内蒙古    B. 黑龙江    C. 海南    D. 新疆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我国有“黄金水道”之称的河流是     (     )

A. 长江    B. 黑龙江    C. 珠江    D. 松花江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关于我国气候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热带气候显著    B. 寒带气候显著    C. 季风气候显著    D. 温带海洋性气候显著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下列不属于我国三大平原的是  (     )

A. 东北平原    B. 宁夏平原    C. 长江中下游平原    D. 华北平原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    (     )

A. 火烧寮    B. 武汉    C. 海口    D. 上海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干流像一个巨大的“几”字的河流是     (     )

A. 长江    B. 黄河    C. 黑龙江    D. 珠江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大江东去,浪淘尽……”这句诗词反映我国    (     )

A. 地形复杂多样    B. 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

C. 地势西高东低    D. 地势东高西低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读“中国省级行政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代表的省区是  (     )

A. 青海省    B.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 西藏自治区    D. 云南省

2.下列四个省级行政区域中,北回归线穿过的省区是          (     )

A. 甘肃省    B. 台湾省

C. 河北省    D. 西藏自治区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     )

A. 从南向北递减    B.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C. 从西向东递减    D. 从西南向东北递减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气温相对较低的地区是   (     )

A. 青藏高原    B. 黄土高原    C. 内蒙古高原    D. 云贵高原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   (     )

A. 吐鲁番    B. 北极村    C. 托克逊    D. 火烧寮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我国向北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是  (     )

A. 长江    B. 额尔齐斯河    C. 塔里木河    D. 雅鲁藏布江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长江上、中、下游各段划分地点分别是      (     )

A. 宜昌、湖口    B. 宜宾、湖口    C. 武汉、上海    D. 河口、桃花峪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下列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     )

A. 地震    B. 滑坡    C. 寒潮    D. 泥石流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长江的发源地和注入的海洋分别指(     )

A. 唐古拉山脉、东海    B. 祁连山脉、黄海

C. 巴颜喀拉山脉、渤海    D. 横断山脉、南海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下列不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     )

A. 滑坡    B. 洪涝    C. 泥石流    D. 工业污染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东北平原位于我国地势  (     )

A. 第一级阶梯    B. 第二级阶梯    C. 第三级阶梯    D. 第四级阶梯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构成我国地形“骨架”的是   (     )

A. 高原    B. 平原    C. 盆地    D. 山脉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秦岭—淮河一线与下列哪条线分布大体一致(     )

A. 半湿润区和湿润区分界线    B. 亚热带与热带分界线

C. 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D. 1月  8℃等温线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东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的分界线是(     )

A. 太行山脉    B. 大兴安岭    C. 巫山    D. 雪峰山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指出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  (     )

A. 上游    B. 中游    C. 下游    D. 中下游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北京属于

A. 热带季风气候    B. 温带季风气候    C. 亚热带季风气候    D. 温带大陆性气候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中国没有的温度带是  (     )

A. 热带    B. 寒带    C. 中温带    D. 亚热带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关于我国的半球位置叙述正确的是    (     )

A. 中国位于西半球、北半球    B. 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C. 中国位于东半球、南半球    D. 中国位于西半球、南半球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春节期间,哈尔滨一片冰天雪地的景象,而海南却温暖如春,这里是花的海洋。造成这两种景观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地形因素    D. 季风影响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对哪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草原景观的描述

A. 蒙古族    B. 藏族    C. 壮族    D. 维吾尔族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既沟通了东西交通,又产生了巨大的水能,其原因是

A. 地形复杂多样    B. 山脉纵横交错,大致呈网格状分布   (     )

C. 山区面积广大    D.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详细信息
33. 难度:简单

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高原是    (     )

A. 青藏高原    B. 内蒙古高原    C. 黄土高原    D. 云贵高原

 

详细信息
34. 难度:简单

我国地形的构成特点错误的是  (     )

A. 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B. 地形类型多样,平原面积广大

C. 地形崎岖,多高原、山地    D. 地势西高东低

 

详细信息
35. 难度:简单

受地形影响,我国境内的大河,大多注入(     )

A. 大西洋    B. 太平洋    C. 印度洋    D. 北冰洋

 

详细信息
36. 难度:简单

下列菜系与相连的省区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     )

A. 鲁菜——青海    B. 闽菜——河南    C. 湘菜——湖南    D. 沪菜——贵州

 

详细信息
37. 难度:简单

我国民族分布的基本特点是  (     )

A. 大散居,小聚居    B. 大分散,小集中

C. 东部多,西部少    D. 北部多,南部少

 

详细信息
38. 难度:简单

被称作“水能宝库”的河流是      (     )

A. 长江    B. 黄河    C. 珠江    D. 黑龙江

 

详细信息
39. 难度:简单

天气预报说明天将有寒潮到来,你将做的准备是       (     )

A. 带好防雨用具    B. 多穿御寒的衣服

C. 带好雨伞防冰雹    D. 穿好皮靴以防暴雨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40. 难度:中等

读我国黄河流域图,回答下列各题

 

(1) 黄河发源于               山,曲折东流,注入           海,是我国的第     长河。

(2)黄河中游流经           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一遇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3)读图乙所示景观,分析此现象主要位于黄河的①②③④中        河段。黄河进入华北平原,河道变得宽阔平坦,水流缓慢,泥沙淤积旺盛,形成“  

(4)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城市为                            

(5)黄河自古多忧患。长期以来就存在着洪水威胁、泥沙淤积等问题。近年来河水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请你根据所学,提出至少两点可行性治理措施。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