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地理试卷 > 试卷信息
重庆市2017-2018下期初二半期考试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点的坐标为(     )

A. 20°E   18°N    B. 20°W  18°N

C. 20°E   18°S    D. 20°W  18°S

2.关于B点的半球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东半球   北半球    B. 东半球   南半球

C. 西半球   北半球    D. 西半球   南半球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读等高线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山峰B位于山峰A的

A. 东北    B. 东南    C. 西北    D. 西南

2.图中e处所表示的地形部位是

A. 山脊    B. 鞍部    C. 山谷    D. 陡崖

3.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地气温比乙地低    B. 图中e处容易发育河流

C. 山峰B的海拔高度大约为210米    D. 甲地所在的山坡比乙地所在的山坡陡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2017年底渝贵铁路将全线贯通,目前正在紧锣密鼓的修建中,在施工期间最有可能造成临时停工的天气是(     )

A.     B.     C.     D.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读下列气候资料图,完成下面小题

1.比较北京、漠河、重庆三个城市气候资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冬季气温都低于0℃    B. 重庆的年降水量最少

C. 漠河的气温季节变化大    D. 北京冬季降水最丰富

2.重庆的典型气候类型是

A. 地中海气候    B. 亚热带季风气候

C. 温带大陆性气候    D. 温带海洋性气候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世界面积最大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     )

A. 亚洲、大西洋    B. 非洲、太平洋    C. 非洲、大西洋    D. 亚洲、太平洋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关于俄罗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地跨亚欧两洲    B. 亚寒带针叶林广布

C.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D. 矿产资源贫乏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述的景观所在的区域是(     )

A. 西北地区    B. 南方地区    C. 北方地区    D. 青藏地区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读亚洲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亚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势低平,起伏较小

B. 主体位于东半球,南半球

C. 河流大多注入太平洋、大西洋

D. 地跨寒、温、热带,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2.下列资源中,图中A所在地区最丰富的是(     )

A.     B.     C. 石油    D. 木材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日本国内矿产资源贫乏,欲将A地区最丰富的资源运往日本,途经的海峡B是(     )

A. 马六甲海峡    B. 土耳其海峡    C. 白令海峡    D. 直布罗陀海峡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题文)日本是一个火山、地震频发的国家,是因为日本地处(     )

A.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B.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C.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D. 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我国耕地利用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旱地为主,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 水源    B. 地形    C. 土壤    D. 气候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读我国部分省区轮廓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上述省区轮廓与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

A. 甲—湖南    B. 乙—黑龙江    C. 丙—重庆    D. 丁—甘肃

2.上述四省区中,长江流经的省区有(     )

A. 甲  丁    B. 乙   丁    C. 丙  丁    D. 乙  丙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山脉是地形的骨架,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各具特色。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数字所代表的地理事物与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华北平    B. ②—四川盆地

C. ③—黄土高原    D. ④—塔里木盆地

2.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有关秦岭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秦岭以北地区糖料作物为甘蔗

B. 秦岭以北地区河流冬季多有结冰现象

C. 秦岭以南地区冬季平均气温低于0℃

D. 秦岭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多低于800mm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题文)下列各组海域组合中,属于我国内海的是

A. 渤海  琼州海峡    B. 渤海  黄海

C. 南海  东海    D. 台湾海峡  琼州海峡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其中的“西北风”和“东南风”反映了我国的哪一种气候特征

A. 南北温差大    B. 气候复杂多样    C. 海洋性特征显著    D. 季风气候显著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读长江流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白居易写到“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说明我国地势特征是

A. 西高东低    B. 东高西低

C. 中间高,四周低    D. 中间低,四周高

2.长江中下游地区最严重、最频繁的自然灾害是

A. 地震    B. 洪涝    C. 沙尘暴    D. 寒潮

3.关于长江、黄河的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全年水量都很丰富    B. 初春或初冬都有凌汛

C. 都蕴藏着巨大的水能资源    D. 在航运上都是“黄金水道”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题文)某学校气象站观测到当地某天不同时间的气温(如下表),则该地这一天的日平均气温是

A. 6℃    B. 10℃    C. 12℃    D. 20℃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我国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热的地方分别是

A. 漠河和海口    B. 漠河和吐鲁番盆地

C. 哈尔滨和托克逊    D. 哈尔滨和吐鲁番盆地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下图景观所在高原的地表特征是(     ) 

 

A. 黄土广布,千沟万壑    B. 雪山连绵,冰雪广布

C. 崎岖不平,千姿百态    D. 地表坦荡,广袤无垠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台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台北被称为台湾省的“硅谷”

B. 因盛产甘蔗,被称为“海上米仓”

C. 台湾岛西隔台湾海峡与广东省隔海相望

D. 台湾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了出口导向型经济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下列描述中,属于我国北方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是(     )

A. 河湖众多,水网纵横    B. 气候湿润,降水充沛

C. 身居内陆,气候干旱    D. 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

 

二、解答题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资料,结合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2017年5月14日至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20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此次北京论坛备受瞩目,提出了推动国际和地区合作的“中国方案”。

(1)“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期间,地球大致位于公转轨道上的______(填两个字母)之间;

(2)此期间綦江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___________; 

(3)图中ABCD四个位置中,太阳直射南纬23.5°的是_______(填字母);

(4)当太阳直射点如A所示位置时,此时发生极夜现象的是________(南极或北极)附近;

(5)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共同点是方向均为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读我国南方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岛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我国第一大岛__         岛;

(2)图示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__      

(3)图中B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__          工业基地;

(4)图C所在的盆地,气候湿润,土壤肥沃,物产丰富,素有“__          ”的美称;

(5)联系B地工业基地和京津唐工业基地的重要铁路干线是__        铁路。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祖国河山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千差万别。守住青山绿水,留住最美乡愁,是美好生活的需要。玲玲进行了一次穿越之旅,感受我国显著的地理差异。

(1)玲玲飞抵旅行首站A城市,每天同当地人一道喝奶茶,吃牛羊肉,由此可知当地主要发展的是_        业;

(2)玲玲的第二站是乘火车从A城市到B地附近,她提前查阅资料得知该地区最大的环境问题是_       

(3)但当玲玲到达B地后,看到“高原绿了,农民富了”。你认为这一变化是采取了哪些有效的治理措施的结果_        ;(多选)

a.因地制宜,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

b.加强土地保护,防止过度开发利用

c.尽量将这些地方开发成耕地,增加粮食产量

d.将山坡绿化与发展农业经济相结合,进行生态治理;

(4)玲玲一路向东,最后到达北京,发现距离太平洋越近,年降水量_       

(5)对B地以北的河套平原农业发展的讨论中,玲玲的朋友可可与乐乐观点不同,根据因地制宜原则,你认为谁的观点正确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