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地理试卷 > 试卷信息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

A. 从南向北逐渐减少    B. 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地区递减

C. 从东向西逐渐减少    D.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既沟通了东西交通,又产生了巨大水能,这是因为( )

A. 山区面积广大

B.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C. 地形复杂多样

D. 山脉纵横交错,大致呈网格状分布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我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三江”指的是

A. 长江、怒江、雅鲁藏布江     B. 澜沧江、珠江、长江

C. 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    D. 长江、黄河、澜沧江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列河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的是(   

A. 长江    B. 黄河    C. 淮河    D. 塔里木河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下列气候类型我国没有分布的是(   )

A. 温带海洋性气候    B. 温带季风气候    C. 温带大陆性气候    D. 亚热带季风气候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高原是(  )

A. 黄土高原    B. 内蒙古高原    C. 青藏高原    D. 云贵高原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我国自然灾害频繁,下列属于地质灾害的是(  )

A. 洪涝    B. 地震    C. 台风    D. 寒潮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并非由长江上游地段毁林开荒、陡坡垦殖等现象造成的生态问题是( 

A. 上游土壤退化,土地肥力下降    B. 流域内的水库淤积,发电、灌溉和防洪效益减弱

C. 河道淤塞,通航能力下降    D. 下游地段的台风、沿江地段的酸雨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冬季风主要来自于(     )

A. 西伯利亚和蒙古    B. 北冰洋为高压中心

C. 雪峰连绵的青藏高原    D. 亚欧大陆西北部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关于我国地形或地势基本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表形态单一    B. 山区面积广大    C. 地势东高西低    D. 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一江春水向东流”、“滚滚长江东逝水”反映了我国地势的什么特点

A. 地势西高东低    B. 地势东高西低    C. 地势南高北低    D. 地势北高南低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额尔齐斯河向北流入(   

A. 太平洋    B. 印度洋      C. 北冰洋    D. 大西洋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读我国沿北纬32°地形剖面图,完成后面小题:

 

1.图中反映出我国的地势特征是(  )

A. 东高西低    B. 北高南低    C. 中部高,四周低    D. 西高东低

2.位于地势第一级阶梯上的地形区是(  )

A. 黄土高原    B. 内蒙古高原    C. 云贵高原    D. 青藏高原

3.该地势特征对我国气候的影响是(  )

A. 夏季高温    B. 冬季少雨    C. 便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    D. 东部地区降水较少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左图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右图为“我国部分地形分布示意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山脉中,属于我国地势第二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的是(  )

A. 昆仑山脉    B. 祁连山脉    C. 横断山脉    D. 太行山脉

2.我国地势总的特征是(  )

A.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B. 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

C. 北高南低,呈阶梯状分布    D. 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分布

 

二、解答题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下面是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四个城市降水量逐月分配图,分析回答。

(1)四城市降水季节分配的共同特点是降水集中在________ 季,而________ 季降水最少。

(2)B地降水主要集中在________ 两个月,雨期较________ ;D地雨季较________ 

(3)图中A.B.C.D.四地,代表广州的是________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读图“黄河流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黄河发源地A地区是________ 高原,黄河的流向大致为自西向东流,注入B________ 

(2)黄河上游大型水电站:C________ 。黄河河段最大的水利枢纽:D________ 

(3)黄河支流:① 是________ ② 是________ 

(4)黄河自上游到下游流经的三大高原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5)黄河同时又是世界上________ 最大的河流。

(6)黄河上游和中游的分界处是________ ,中游和下游的分界处是________ .

(7)黄河流出青铜峡后,在上游形成了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其中被誉为“塞上江南”的是________ .

(8) 历史上频繁的水害,使黄河被誉为“中国的忧患”!请你分别从黄河上、中、下游各段的特点出发,说一下治理黄河水患的措施:

在上中游地区________ .在下游地区________ .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以下问题。

(1)上图的等高距为 ________米。      

(2)图中四条登山线路中,坡度最缓的是 ________。   

(3)图中A表示 ________。它的海拔是________ 米。   

(4)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平原的颜色一般是(     )           

A. 绿色    B. 黄色  C. 蓝色  D. 红色

 

三、连线题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将下列植被和相对应的干湿地区连线:

①森林               A.半干旱地区

②草原               B. 湿润地区

③荒漠               C.干旱地区

④森林草原              D.  半湿润地区   

 

四、解答题
详细信息
19. 难度:困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漠河的气温在________ ℃以下,海南岛的气温在16℃以上。两地温差约为________ ℃,说明我国冬季南北温差________。

(2)我国1月0℃等温线大致与________ 、________ 重合。

(3)从我国等温线分布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纬度越高,气温越________ 

 

五、填空题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我国的气候特征是什么?襄阳市属于哪一种气候类型?

 

六、解答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在中国大地上,纵横交错的山脉就像大地隆起的脊梁,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它们形态各异,各具特色.读图甲、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甲中字母代表的山脉和地形区名称.山脉:A______,地形区:B______

(2)图乙所示的剖面线上,东、西部年平均降水量的差异是__,其主要影响因素有____

(3)长江是我国巨大的“水能宝库”,其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结合以上两图,说说长江上游水能资源丰富丰富的原因______

(4)读图乙,你认为雅鲁藏布江谷地种植水稻是否可行?______理由是______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胡焕庸线(黑河—腾冲)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漫步在这条线上可以体验到我国多样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左图,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人口地理分界线是________一线。   

(2)A 点所在省区的主要少数民族是________族。

(3)B 点位于我国________mm 年等降水量线附近,该降水量线大致是我国种植业区与________业区的分界线。   

(4)C 点西侧是_____山脉,该山脉是我国地势阶梯的界线;C 点所在的省是______省。

(5)胡焕庸线南段地质灾害特别严重,云南是我国泥石流灾害最严重的省份,请简析云南省泥石流多发的原因___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读“中国地形人口地势图”,完成下列要求。

(1)我国地势的特点是________,呈________状分布。我国第三级阶梯地形类型以________和________为主,江西省位于第________级阶梯上。   

(2)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A________山脉,B________山脉。在阶梯的交界处,河流的落差大,________资源丰富。   

(3)我国地形类型中比例最大的是________,我国地形的特点是地形类型________,________面积广大。   

(4)A山脉走向为________走向。

 

详细信息
24. 难度:困难

读我国沿36°N附近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地势特点:________,________。   

(2)第一级阶梯地形以________为主,平均海拔在________米以上。   

(3)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区名称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4)柴达木盆地位于我国地势的第________级阶梯上。   

(5)受地势影响,我国大多数河流流向是________,注入________洋。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