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地理试卷 > 试卷信息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附属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下列事例不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是(  

A.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B.成熟的苹果从树上落下

C.16世纪初,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

D.远方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A.初子午线 B.北同归线

C.赤道 D.南回归线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一艘大型邮轮由于受到风浪的袭击,在下图中某大洋A点附近海域遭遇险情,而此时,在B点附近海域有一支救援队。据资料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A点的经纬度位置为(   )

A.15°S、25°W B.15°S、25°E C.15°N、25°W D.15°N、25°E

2.图中A点位于B点的(   )

A.东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北方向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第24届冬季奥运会,将于2022年2月4日至2月20日在我国北京市和张家口市 联合举行。请结合地球公转示意图(下图),图中B表示夏至日,图中A表示秋分日,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冬奥会期间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   )

A.①段 B.②段 C.③段 D.④段

2.图中C点的太阳直射在(   )

A.赤道 B.南回归线 C.北回归线 D.北极圈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    )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车载导航系统一般能快速准确地帮我们规划出行线路,它通常使用(  )

A.政区图 B.地形图

C.水系图 D.电子交通地图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比例尺为1:100 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为3厘米,该地的实地距离为(   )

A.30千米 B.3千米 C.300千米 D.30000千米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在等高线地图上,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表示(  )

A.海拔低 B.海拔高 C.坡度缓 D.坡度陡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如图中表示山峰的是( )

A. B. C. D.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科学家通过测量发现,北京与华盛顿的距离每年以0.5-1.2厘米的速度相互靠近,有人推算出大约2亿年后,中美两国就会变成陆上邻国,这种现象的产生是( 

A.地球自转运动的结果 B.地震和火山活动的结果

C.板块相互运动的结果 D.海浪和风力作用的结果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2019年5月12日晚,“海希轮”号国际集装箱班轮顺利靠泊宁波舟山港金塘港区大浦口国际集装箱码头。该班轮流来往于新加坡、马来西亚、沙特、埃及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见下图),计划每周靠港1个班次。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该班轮航线连接的大洲是

A.非洲和欧洲 B.亚洲和非洲 C.欧洲和亚洲 D.亚洲和大洋洲

2.甲地居民多信仰

A.伊斯兰教 B.基督教 C.印度教 D.佛教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人们常用“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来形容海陆面积比例,下图描述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读板块构造示意图,我国四川省、青海省多地震灾害的原因是(   )

A.地处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B.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C.地处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D.地处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交界处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某地区在一年里平均1000人中,出生并成活25个婴儿,死亡10人,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

A.2.5% B.3.5% C.1.5% D.0.5%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西游记》的故事中,唐僧师徒四人在西天取回的经书属于

A.佛教 B.伊斯兰教 C.基督教 D.道教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世界降水量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赤道地区气温高,空气上升,故降水多 B.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量多于西岸

C.两极地区地面寒冷,降水较少 D.中纬度地带,内陆降水多于沿海地区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关于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6℃

B.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C.各地气候差异都是由地形因素造成的

D.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所以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表格中的数据是小刘在室外测得的一日内气温值,则该地当日的日均温为( )

A.7℃ B.17℃ C.10℃ D.4℃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一天中,陆地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   )

A.正午12时 B.傍晚18时 C.午后2小时 D.早上8时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下图是湖南长沙市2019年12月3日天气资料图,完成下列小题。

1.2019年12月3日湖南长沙市该日天气可描述为(   )

A.晴,北风4级,气温0~10℃ B.晴,南风4级,气温5~10℃

C.雨,北风4级,气温0~10C℃ D.雨,北风4级,气温5~10℃

2.2019年12月3日湖南长沙市该日气温日较差为(   )

A.5℃ B.10℃ C.15℃ D.20℃

3.该月所属季节,我们可以观看到的自然景象最可能是(   )

A.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B.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C.蓝天碧秋菊花黄,西风紧北雁南飞 D.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读各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四地中,气候类型的特征属于全年高温多雨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下列气候类型只分布在亚洲的是(   )

A.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2017年7月11日是第28个“世界人口日”。下图示意“某年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读下图,完成下题。

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

A.甲国 B.乙国 C.丙国 D.丁国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一个地区的人口过多可能产生的后果是(   )

A.劳动力普遍短缺 B.资源短缺

C.国防兵源不足 D.资源丰富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可能是受下列哪种因素的影响(  )

A.纬度位置 B.经度位置 C.海陆分布 D.地形地势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为了迎接上海世博会,组委会向社会招募了大量懂英语的志愿者,因为英语是(   )

A.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B.联合国规定的唯一工作语言

C.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少的语言 D.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主要分布于(   )

A.高纬度临海地带 B.中低纬度内陆地带

C.中低纬度临海地带 D.低纬度热带地区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下列词语描写天气的是(   )

A.风和日丽 B.雨热同期 C.终年炎热 D.四季分明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某山山脚下温度为22℃,山顶温度为10℃,这座山相对高度为(  )

A.600米 B.3666米 C.200米 D.2000米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如图的建筑是哪种宗教活动建筑?(  )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道教

 

二、解答题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读下列四地气候类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代表的气候类型C_______

(2)四地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_______地(填字母)。

(3)属于夏季多雨的是_______地(填字母)。

(4)C地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

A.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B.终年炎热干燥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D.全年温和湿润

(5)A地可能位于_______

A.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B.中纬度地区大陆东岸 

C.赤道附近                 D.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下图是世界人口分布图,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②③④是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其中①位于_______(填大洲名称),④位于________(填大洲名称)。

(2)③处居民主要使用的语言是____________

(3)从②地前往⑤地,要经过的印度半岛、伊朗高原、阿拉伯半岛,越过__________运河,最终到达的⑤地所在的非洲。

(4)③地东面濒临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____________(填大洋名称)。

(5)⑤处人口稀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A____________

(2)图中B点在F点的____________方向。

(3)从丙村和甲村登山到山顶D,哪条线路更容易和省力?为什么___________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