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由空气制氧气 B.钢铁生锈,纸的燃烧 C.蜡烛燃烧,石蜡融化 D.汽油挥发,食物腐烂 |
2. 难度:中等 | |
化学上: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在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中,下列物质用途既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B.用天然气作燃料 C.用金属铜制作电线 D.用金刚石刻划玻璃 |
3. 难度:中等 | |
下列科学研究成果是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先研制成功的是( ) A.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B.导电塑料 C.元素周期律 D.生物克隆技术 |
4. 难度:中等 | |
石油没有固定的沸点,炼油厂根据石油中各成分沸点不同,将其分离开来,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由此推断石油属于( ) A.单质 B.混合物 C.纯净物 D.化合物 |
5. 难度:中等 | |
空气中含量较多且性质活泼的气体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
6. 难度:中等 | |
下列实验仪器中,不能作为化学反应容器的是( ) A.试管 B.集气瓶 C.烧杯 D.量筒 |
7. 难度:中等 | |
在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活动中,其中有一操作如图,则该操作说明该气体是( ) A.极易溶于水 B.不易溶于水 C.易溶于水 D.与气体是否溶于水无关 |
8. 难度:中等 | |
在开展呼吸作用的实验研究之前,小雨根据生物学知识指出:“人体呼吸作用时,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比吸入的气体含较多的水蒸气”.这在科学研究中属于( ) A.猜想或假设 B.提出问题 C.制定计划 D.结论 |
9. 难度:中等 | |
干涸深井底部二氧化碳浓度较大,是因为( ) A.井底放出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不与氧气反应 C.石灰石受热分解 D.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
10. 难度:中等 | |
下列实验操作中存在有不合理操作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 |
11. 难度:中等 | |
在下列变化中,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碳+氧气二氧化碳 B.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C.氧化汞汞+氧气 D.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
12. 难度:中等 | |
下列化学反应与实验现象相符合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蓝紫色火焰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D.氯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氧气 |
13. 难度:中等 | |
实验室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需将导气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中,这个操作应在( ) A.加热固体药品前 B.与加热固体药品同时 C.开始有气泡放出时 D.气泡连续并均匀放出时 |
14. 难度:中等 | |
关于二氧化碳的自述中,你认为不符合事实的是( ) A.我能帮助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B.我能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 C.我能在灭火中大显身手 D.我承认“温室效应”主要是我惹的祸 |
15. 难度:中等 | |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其根本目的就是要营造一个环境优美、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新型城市,而最重要的是要推崇“绿色生活的理念”.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使用新型的“零排放”无污染交通工具,如氢氧燃料电池车 B.对城市生活和生产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分级使用 C.使用光降解或生物降解塑料,防止白色污染 D.注意个人卫生,全部使用一次性的木筷和餐盒 |
16. 难度:中等 | |
一位同学要用已调平的托盘天平称量2.5g药品,在称量中他发现天平指针向左偏移,这时,他应该( ) A.减少药品 B.添加砝码 C.移动游码 D.调节平衡螺母 |
17. 难度:中等 | |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是( ) A.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 B.石灰石和稀硫酸 C.大理石和稀盐酸 D.石灰石和浓硫酸 |
18. 难度:中等 | |
区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这三瓶无色气体最简单的方法是( ) A.测三瓶气体的密度 B.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瓶中 C.闻三瓶气体的气味 D.分别倒入澄清石灰水 |
19. 难度:中等 | |
下图装置可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棉花会变蓝 B.粗铜丝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C.产生的二氧化碳可用生石灰干燥 D.能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
20. 难度:中等 | |
某班同学如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 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①甲同学可能使用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②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③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A.只有①③ B.只有②④ C.只有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21. 难度:中等 | |
根据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①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化合反应 ②磷在氧气中燃烧 ③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 |
22. 难度:中等 | |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填序号,下同) ,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 . ①空气;②水蒸气;③高锰酸钾受热后产生的固体;④氮气;⑤过氧化氢;⑥澄清的石灰水溶液;⑦液氧;⑧四氧化三铁;⑨氩气. |
23. 难度:中等 | ||||||||||
物质的某些性质可能有利于人类,也有利于人类.请仿照示例填写下表
不利的一面: . |
24. 难度:中等 | |
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 (1)请从下列常见仪器图示中,选择恰当的字母序号填空 ①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 ②镁条燃烧时,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 ; ③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 ; ④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到的仪器是 ; ⑤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试剂的仪器是 ; ⑥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 |
25. 难度:中等 | |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对氧气性质进行研究时,设计了如下实验: 将集满氧气的两个集气瓶如图所示放置,并分别同时迅速插入一根带火星的木条,发现木条均复燃,且甲中燃烧比乙中更旺,该实验说明氧气具有的性质是 , . |
26. 难度:中等 | |
大明和小明发现市场上有些食品装在充满气体的塑料袋内,显得鼓鼓的.经询问得知:这样充气的包装,主要是为了使食品能较长时间保鲜、保质和不易压碎.那么,这是什么气体呢?大明猜想是二氧化碳,小明猜想是氧气. (1)假设大明的猜想正确,请你用实验方法证明(要求写出操作步骤和实验现象) (2)你认为食品充气包装中,对所充气体的要求是(写出两点): ① ,② . (3)根据(2)中要求,你认为 (填“大明”或“小明”)的猜想正确. |
27. 难度:中等 | |
将一种无色液体A和一种黑色固体B混合能得到另一种无色液体C和无色气体D,E在D中燃烧很旺,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F. ①写出以上物质的名称:A ,B ,C ,D ,E ,F . ②写出A、B得到C、D的文字表达式: ,其中B起 作用,此反应属于 反应(填“化合”或“分解”,下同). ③写出E+D→F的文字表达式: ,此反应属于 反应. |
28. 难度:中等 | |
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图1所示的是小明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来测定氧气在空气中含量的方法.实验过程是: 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二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中原空气总体积的.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面的实验同时证明了氮气有 的化学性质. (2)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集气瓶中原空气总体积的,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写一条) . (3)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2所示),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 . (4)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5)上述实验中的红磷不能用木炭或硫代替,原因是: . |
29. 难度:中等 | |
结合以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采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下同),锥形瓶中应先放入的药品是 ,它与采用装置A制取氧气时比较,主要优点是 (任答一条).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 .如何检验其是否收集满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4)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主要操作步骤有①从水槽中取出导管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停止加热④收集气体⑤加热⑥加入药品,请写出正确的操作顺序 (填序号).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所选发生装置中还缺少 . (5)乙炔又称电石气,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不溶于水的气体;工业上常用它燃烧产生的高温来切割和焊接金属;实验室用电石(固体)与水反应制取乙炔.你认为制取乙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下同);要想收集更纯净的乙炔气体,最好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 |
30. 难度:中等 | |||||||||||||||||
石马中学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命题,他们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2)请你帮他们填写上表中未完成的空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