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下列食品、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 鲜奶制酸奶 B. ![]() 黄豆酿酱油 C. ![]() 糯米酿甜酒 D. ![]() 水果榨果汁 |
2. 难度:中等 | |
学习化学过程中需要经常做实验.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闻气味 B. ![]() 倾倒液体 C. ![]() 取粉末 D. ![]() 过滤 |
3. 难度:中等 | |
下列属于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的是( ) A. ![]() B. ![]() C. ![]() D. ![]() |
4. 难度:中等 | |||||||||||
下表是人体几种重要体液的正常pH范围,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唾液 B.胃液 C.血液 D.胆汁 |
5. 难度:中等 | |
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对图中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质子数为11 B.元素名称为钠 C.元素符号为Na D.核外电子数为22.99 |
6. 难度:中等 | |
下列化学方程式可以用右边的微观示意图表示的是( )![]() A.2H2O2 ![]() B.2HI+Cl2═2HCl+I2 C.CO2+C ![]() D.CuO+2HCl═CuCl2+H2O |
7.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化学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
8. 难度:中等 | ||||||||||||||||
向烧杯中逐滴加入x溶液至过量,反应过程中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与加入x溶液的质量关系能用下图所示的曲线表示的是( )
![]()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 |
9. 难度:中等 | |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
10. 难度:中等 | |
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A.果粒橙 B.液氧 C.生理盐水 D.蛋花汤 |
11. 难度:中等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镁条的质量等于它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 B.蜡烛燃烧时逐渐变短,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D.12g碳和16g氧气反应,可生成28g二氧化碳 |
12. 难度:中等 | |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和产物已略去),则甲,乙,丙,丁依次是( )![]() A.C,CO,CO2,H2CO3 B.CO,CO2,C,H2CO3 C.CaO,Ca(OH)2,CaCl2,CaCO3 D.CaCO3,Ca(OH)2,CaCl2,CaO |
13. 难度:中等 | |
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M点表示在20℃时,甲、乙的溶解度相同 B.20℃时,分别在50 g水中加入50 g甲、乙,加热到40℃时,二者均为饱和溶液 C.40℃时,分别在100 g水中加入50 g甲、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大于乙 D.40℃时,分别在100 g水中加入30 g 甲、乙,同时降温至20℃,析出固体的质量:甲大于乙 |
14. 难度:中等 | |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 白酒 B. ![]() 加碘盐 C. ![]() 食用醋 D. ![]() 干冰 |
15. 难度:中等 | |||||||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请你参与下列关于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问题的讨论. (1)能调节新陈代谢,但一般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可从水果、蔬菜中摄取的营养素是 (填序号) A.蛋白质 B.糖类 C.油脂 D.维生素 (2)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维持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组织更新.糖类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在人类食物所供给的总能量中有60%~70% 来自糖类.下表是某食品包装上的说明.
(3)人体摄入过多食物时,会引起过多胃酸分泌,胃液的pH下降,使人体感到不适,此时服用抗酸剂能有效调节胃内的pH.双羟基铝碳酸钠就是一种常用抗酸剂,其化学式为NaAl(OH)2CO3,它是由 种元素组成,其中铝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
16. 难度:中等 | |||||||||||
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基,是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 (1)淡水资源不足,将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请结合下表回答:
为保障生活用水的卫生,常采用净化水的方法有吸附、沉淀、 和蒸馏等方法,其中吸附方法中常用作除去臭味的物质是 . (2)化学课上,同学们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水的组成. ![]() ①通电一段时间后,在试管1和试管2中分别收集 到 (填名称),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下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 A.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个数比为2:1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是最小的粒子 C.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D.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的分子的过程. |
17. 难度:中等 | |
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1)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医疗上常用其给病人补充体液. ①生理盐水中的溶质是 (写化学式). ②现需100g生理盐水,若按如下操作配制,正确的顺序是(填字母) . ![]() 此生理盐水若用10%的溶液加水稀释而得到,则需10%的溶液 g. 在20℃时,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10g水,使其充分溶解,观察到如右图1所示的现象. ①20℃时, (填“甲”或“乙”)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②如图2中表示甲、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分别是b和a,将20℃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其溶质质量分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部分酸、碱、盐在水中可解离出阴阳离子,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就是酸、碱、盐解离出的一些阴、阳离子相互结合生成难解离的水、气体或沉淀.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实质的微观示意图. ![]() 请你依据部分碱盐溶解性表和复分解反应实质判断下列两组物质(①硫酸钠和氢氧化钡、②硫酸钠和氯化亚铁)在水中混合后能否发生反应,若能,仿照上述的示例在下图的圆圈中填入适当的物质或离子符号,来体现反应的实质. ![]() ![]() |
18. 难度:中等 | |
理解、掌握质量守恒定律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1)某同学按如图装置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请你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其原因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填序号). ①分子种类 ②原子种类 ③分子数目 ④原子数目 ⑤物质质量 ⑥元素种类 (3)4.14玉树地震给当地人民造成巨大损失.为防止灾后发生疫情,必须对灾区进行消毒,其中的一种消毒剂是漂白粉,它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2],次氯酸钙能与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请完成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lO)2+CO2+H2O=CaCO3↓+2 . (4)A、B、C三种物质各15g,它们化合时只生成30g新物质D.若增加10gA,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剩余B.根据上述条件推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该反应中,B是催化剂 B.第一次反应停止后,C剩余9g C.第二次反应后,D的质量为50g D.反应中A和B的质量比是5:2 E.反应中A和C的质量比是5:2. ![]() |
19. 难度:中等 | |
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A实验:把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下层蜡烛先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_____和______的性质,因此二氧化碳在实际生活中可用于灭火. (2)B实验: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P2O5 |
20. 难度:中等 | |
为了研究炼铁原理,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在实验室的通风橱内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其它实验用品略),进行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实验,请你一起参与(每套装置限用一次,可以不用).![]() (1)实验室制得的一氧化碳中常混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欲用纯净、干燥的一氧化碳还原氧 化铁并检验生成的气体,正确连接装置导管口的顺序是: 混合气体→______→g→尾气处理(填导管接口代号). (2)装置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C实验中玻璃管内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Fe+3CO2 |
21. 难度:中等 | |
已知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表示两端的物质能相互反应,“→”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若A、B为氧化物,D、E为单质,C为能供给呼吸的气体,D转化为E的反应有浅绿色液体生成.则:C的化学式为 ,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E可能是 (填一种即可,写化学式). ![]() (2)如图所示,若A、B、C、D、E均为化合物,D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10:3:12,A、B、C中均含三种元素.则:D的化学式为 ,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为 . ![]() |
22. 难度:中等 | |
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装置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装置中标“a”的仪器名称是______. (2)写出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K2MnO4+MnO2+O2↑ |
23. 难度:中等 | |
以下是初中化学的一些基本实验:![]() (1)A中可燃物应取过量的原因是______,整个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2)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3)一段时间后,C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_; (4)D中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Fe+3CO2 |
24. 难度:中等 | |
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在一次科技活动中,同学们将包有Na2O2固体的棉花放入了如右图所示的装置中,发现高低不同的两根蜡烛,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同时也惊奇地发现棉花燃烧了起来.![]() (1)实验过程中蜡烛由下往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的性质. (2)棉花为什么会燃烧呢?同学们认为棉花要燃烧,除了满足棉花是可燃物之外,还需满足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上述实验中是如何给棉花提供燃烧条件的? 查阅资料 1,在常温下Na2O2与CO2、H2O均能发生化学反应. 2,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吸水后变为蓝色. 实验设计经过讨论,同学们设计用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 ![]() 实验步骤 ①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 ②把相关的试剂放入对应的仪器内; ③用力推动针筒的活塞,把稀盐酸注入试管内; ④一段时间后,在P处放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 注意:整个实验过程中不考虑稀盐酸的挥发和空气对实验的影响. 实验现象 ①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②无水硫酸铜没有变蓝色; ③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分析D装置烧杯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______. 实验结论 ①Na2O2和CO2反应产生的一种气体,使图1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的一个条件. ②Na2O2和CO2反应过程中伴随能量变化,使图1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的另一个条件. 拓展提高 ①Na2O2和CO2反应除生成一种气体外,还生成了一种固体,学生甲认为生成的固体是NaOH,学生乙认为是Na2CO3,同学们经思考后认为______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 ②写出Na2O2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
25. 难度:中等 | |
将一定质量的碳酸钠粉末溶于400g水中配制成溶液,取1/4该溶液,向其中加入20%的氯化钙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反应方程式为CaCl2+Na2CO3═CaCO3↓+2NaCl),所得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氯化钙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碳酸钠粉末的总质量及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 |
26. 难度:中等 | |
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某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鸡蛋壳中CaCO3的含量,现取15g鸡蛋壳,捣碎,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加入80g某浓度的稀盐酸,使之充分反应(鸡蛋壳中除CaCO3外的其他成分都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盐酸反应),测得烧杯中的反应剩余物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忽略水蒸气的挥发),其中当反应进行到B点时,所用盐酸刚好消耗了加入量的一半.试计算(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1)产生CO2的质量为 g; (2)该鸡蛋壳中CaCO3的质量分数. (3)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