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下列变化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洗洁精除油渍 B.洁厕精除锈斑 C.干冰制冷 D.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
2. 难度:简单 | |
城市污水经深度净化处理后的水统称“中水”,因为水质介于自来水(上水)与排入管道的污水(下水)之间,故名为“中水”,说法正确的是 A.“中水”是一种饮用水 B.利用“中水”有利于节约水资源 C.“中水”中水分子的构成与蒸馏水中水分子的构成不同 D.将生活污水净化处理成“中水”的过程中要过滤、吸附和蒸馏
|
3. 难度:中等 | |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碘元素的部分信息、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 B.碘原子核外共有53个电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 C.碘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碘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 D.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缺碘会引起皮肤角质化
|
4. 难度:中等 | |
下列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些思路,你认为不妥当的是 A.将农家肥和化肥综合使用,以提高生产效益 B.对大棚中的植物施加适量的二氧化碳,以促进其光合作用 C.种植、养殖、制沼气相结合,既可以改善环境又可以提高畜牧业的产量 D.将硝酸铵和熟石灰混合施用,在给农作物提供营养元素的同时,又能降低土壤的酸性
|
5. 难度:简单 |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烧杯作为反应容器时不能直接加热 B.剩余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中,不能随意丢弃 C.用蒸馏水润湿的pH试纸测溶液的pH,一定会使结果偏低 D.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量取水时俯视量筒刻度会使溶液浓度偏低
|
6. 难度:简单 | |
茉莉花香气的成分有多种,乙酸苯甲酯是其中的一种。下列关于乙酸苯甲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三种元素组成 B.相对分子质量为150 C.碳、氧两种元素质量比为9:2 D.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
7. 难度:简单 | |
甲和乙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共有三种氧化物 B.该反应原理可以减少空气污染 C.反应中三种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 D.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4:1
|
8. 难度:中等 | |
某燃煤发电厂的废气中有,处理一般用生石灰或类似物质来吸收。如图是处理该废气的装置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酸雨是的降雨 B.此过程中既有分解反应,又有化合反应 C.使用此废气处理装置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 D.从该过程可以看出,比更易与CaO反应
|
9. 难度:中等 | |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的含量 B.探究能否加快的分解 C.验证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D.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
10. 难度:困难 | ||||||||||||||||||||
下表是NaCl和Na2C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30℃ B. 生活在盐碱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冬天捞碱” C. 40℃时,5gNaCl中加10g水可得溶质质量分数为26.3%的溶液 D. 40℃时,9g Na2CO3中加20g水,充分溶解后再降温到10℃,析出固体的质量为7g
|
11. 难度:困难 | |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A.O2(H2O)﹣用生石灰 B.NaCl溶液(KNO3)﹣降温结晶 C.CaCO3粉末(Na2CO3)﹣加水过滤 D.KCl溶液(K2CO3)﹣加适量盐酸
|
12. 难度:中等 | |
下列四个图象中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稀盐酸中加水稀释 B.向足量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 C.室温下,向一接近饱和的溶液中不断加入 D.向氢氧化钠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稀硫酸
|
13. 难度:中等 | |
乙炔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以电石为原料制取乙炔,并对电石渣综合处理的生产流程如图1所示:
电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 乙炔发生器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研究煅烧炉内氧化钙含量的变化有如图2所示的结果,如果你是工作人员,你对煅烧条件的把控是______。 该生产过程的尾气不能直接排放,你的建议是______。 流程图中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 若将电石长期露置于空气中,会发生一系列变化,最终所得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
|
14. 难度:困难 | |||||||||||||
消防教育常提及火灾发生时“要往低处逃生”,提出这一逃生技巧的科学依据是什么?同学们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Ⅰ.空气中氧气含量低于时人会感到不适。 Ⅱ.二氧化碳含量过多是火灾中使人窒息的主要原因之一。 Ⅲ.高温是火灾中使人伤亡的另一主要原因,温度大于时就会烫伤。 (进行实验)
(实验数据) (1)不同高度蜡烛的熄灭时间:
(2)不同位置传感器测得的相应数据如图:
(解释与结论) 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则蜡烛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 实验中3支蜡烛放置位置的俯视图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 B C 低处蜡烛熄灭时,c处氧气的含量约为______。 (反思与评价) 某同学认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应在下方聚集,但实验数据显示“100s时,a处二氧化碳浓度最大”,分析其原因是______。 本实验证明火灾发生时“要往低处逃生”是合理的,其依据是______。 下列火灾逃生的做法合理的是______填序号。 A 坐电梯往楼下撤离 B 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C 沿着大火尚未燃及的应急通道迅速往未起火的楼下撤离 D 逃生路线被火封住,应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向门窗浇水,发出求救信号
|
15. 难度:中等 | ||||||||||
菱铁矿主要成分是碳酸亚铁,是一种分布广泛的矿物。某同学对碳酸亚铁和氧气充分反应后的固体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①在空气中加热生成铁的氧化物和二氧化碳。 ②是一种黑色粉末,在空气中加热,能迅速被氧化成四氧化三铁。 ③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氯化铁和水。 ④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不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⑤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色。 (猜想与假设)猜想1:固体成分是;猜想2:固体成分是;猜想3:固体成分是FeO。 (活动与探究) 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加热和固定装置已略去,装置气密性良好。打开弹簧夹K,通入氧气,加热当瓶中产生的沉淀不再增加时,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氧气至玻璃管冷却。取玻璃管里的少量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微热,固体完全溶解。将所得溶液分成甲、乙两份进行实验。
(解释与结论) 碳酸亚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 在实验前就可以判断猜想______不成立,因为______。 由实验a、b的现象可知,猜想______成立,则与氧气在加热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实验b的目的是______。 该同学反思后发现,不做实验______也能得出相同的结论,理由是______。 (拓展与应用) 碳酸亚铁可作为补血剂,可由溶液与过量的溶液反应制取,反应时需要控制温度在以下,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
16. 难度:简单 | |
过氧乙酸()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制取的反应原理如下: (乙酸) 请计算:3kg的乙酸完全反应可制得多少kg浓度为的过氧乙酸溶液?
|
17. 难度:中等 | |
小方同学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制备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上述实验仪器中用有机材料制造的是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图中可用于固液反应制备气体的装置中,不能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的装置是______填符号,原因是______。 请写出用装置C制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用排水法收集并测定气体体积,应在装置F的______端连接上一个量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