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6届福建省厦门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历史教师在介绍我国某一原始人类时提到“他们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之间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此原始人类应该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根据半坡和河姆渡聚落遗址出土的劳动工具、谷物、陶器以及建筑遗迹等共同说明半坡人和河姆渡人

A.是最早的人类             B.过着穴居生活

C.进入农耕定居生活         D.建立了国家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齐桓公称霸、晋文公称霸、三家分晋、合纵连横等历史现象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A.社会变革与争霸称雄        B.中国实现统一

C.中国经济大发展           D.出现百家争鸣局面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西周时期成千上万的奴隶在一起耕作和战国时期以个体家庭为单位生产的场景变化的原因是

A.磨制石器代替打制石器                   B.青铜器代替石器

C.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D.奴隶获得了自由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对联“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所描写的人物是

A.李冰                B.孔子

C.屈原                D.大禹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历史影视作品是对历史进行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事实。下列情节与秦朝的历史事实不符合的是

A.秦始皇让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后来又让他负责修筑万里长城

B.商人张三前往咸阳城做生意随身携带了很多圆形方孔铜钱

C.小吏李四用小篆誊抄了一张政府告示呈交给县令大人过目

D.王五去世后他儿子世袭了他的职位当上郡守负责地方政务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郭沫若说“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致命的打击”缘于

A.商鞅变法           B.秦始皇“焚书坑儒”

C.陈胜吴广起义       D.汉武帝削弱封国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司马迁评价他——“凿空西域”他被誉为“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他毕生的坚韧探索不仅促进了各个民族的交流融合更深刻地拓展了一个民族看世界的大视野。“他”是

A.蒙恬                B.卫青

C.张骞                D.霍去病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在中国历史上国家大一统的观念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基础这种国家大一统局面形成始于

A.炎黄部落的形成                     B.尧舜时期“天下为公”的传说

C.儒家思想的影响                     D.秦、汉巩固统一国家的措施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一位美国作家写了一本《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其中蔡伦名列其中。这其中的原因是

A.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B.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C.蔡伦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D.蔡伦发明了指南针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国家陷入分裂割据局面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下列示意图符合公元222年三国局势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隋朝大运河共分四段,自北向南分别是

①永济渠     ②通济渠     ③邗沟    ④江南河

A.④①②③            B.②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④③②①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有文章对某一制度作如下评价:“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绝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那么该“制度”是

A.科举制               B.分封制      

C.行省制              D.郡县制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下列帝王中,能“以人为镜”多次采纳魏征忠言的是

A.汉武帝            B.唐太宗

C.唐玄宗          D.武则天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患难相恤,暴掠不作”是汉族和哪个少数民族团结友好的誓言

A.维吾尔族            B.彝族

C.突厥               D.藏族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下面示意图显示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①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

满分5 manfen5.com

A.南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同学自编自导了一部历史短剧,扮演我国古代的一些著名帝王穿越历史隧道谈论自己的丰功伟绩。其中的台词与史实不符的选项是

A.秦始皇:“我首创了有利于维护统一的政治制度,功高盖世!

B.元世祖:“我创立了行省制,实行了对辽阔疆域的有效统治!

C.明成祖:“我废丞相,设东厂,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

D.雍正帝:“我设置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归我掌控!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搜集和整理资料、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郑和下西洋的资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满分5 manfen5.com

A.目的                 B.起止时间

C.远航次数             D.所到地区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明朝中期,倭寇疯狂进犯浙东沿海。率军九战九捷、荡平当地倭寇的民族英雄是

A.文天祥             B.郑和

C.戚继光            D.郑成功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B.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二、填空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公元__________年,禹建立夏朝;___________是目前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秦始皇命大将__________北击匈奴;______________建立了元朝。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宋朝时期,制瓷业发展迅速,__________成为著名瓷都。宋代都城出现了专门的娱乐场所,名叫“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元政府在全国建立___________制度,在台湾设_________。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清朝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只允许________一处对外通商。清朝前期疆域空前辽阔,最南端至_____________。

 

三、综合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改革(变法)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为此某校初一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中国古代改革(变法)”专题探究活动请你阅读材料参与下列活动。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孝公用商君,废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班固《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1)根据材料指出商鞅变法中能够促进生产发展的措施有哪些。

(2)根据上述材料回答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魏国公民请你说说“魏主”是谁他把首都从平城迁往何处

(3)结合所学内容回答孝文帝改革中是如何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任意两点)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上曾出现过分裂的时期但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共同的愿望和不变的追求。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秦朝的建立者是谁他对历史发展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2)汉武帝时期西汉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汉武帝在政治、军事和思想上各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促进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3)汉武帝时期派张骞两次通西域,由此开辟了一条沟通东西方的重要商路是什么?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材料二   明清思想家顾炎武曾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1)材料一中所说的考试制度始于何时?这种考试制度到唐朝时,常设科目有哪些?

(2)这种考试制度最初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影响?

(3)这种考试制度到明朝时考查内容和文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4)材料二中,顾炎武为什么要抨击这种考试制度?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唐朝时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唐朝时中央政府是如何加强与吐蕃的联系的?(任答两点

(2)西藏正式成为我国行政区是在哪个王?这一时期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在中央设置了什么机构?

(3)清朝前期为密切和西藏的关系、加强管辖又采取了哪些措施?(任答两点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