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学者任继愈曾经感慨地写道:“经过百年的奋斗,几代人的努力,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他感慨的历史事件是 A.新中国成立 B.土地改革完成 C.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
2. 难度:简单 | |
彭德怀说:“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 A.土地改革运动开展 B.三大改造完成 C.抗日战争胜利 D.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
3. 难度:简单 | |
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战略家,也是一伟大的诗人。其中他老人家描写第一个五年计划伟大成就的诗句是 A.“金沙水拍云涯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B.“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C.“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D.“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
4. 难度:简单 |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 A.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它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C.它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订的 D.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
5. 难度:简单 | |||||||||||||
我国在“一五计划”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表,由此可见我国
注: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约为1:7.9由此可见我国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 C.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 D.已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6. 难度:简单 | |
在进行主题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一最可爱的人”的研究性学习时,可以作为史料运用的是①当时的文献资料②历史博物馆内存放的有关实物资料 ③电影《上甘岭》④当时的实况纪录片和照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7. 难度:简单 | |
某同学利用右面的三幅历史图片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内容应围绕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 D.“大跃进”运动
|
8. 难度:简单 | |
“深耕细作产量高,一颗玉米穿云霄。彩云拴着玉米腰,吓得月亮弯弯腰。”这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某地的一首民谣。如果将其作为史料,可以用来印证 A.“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B.“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 C.农业科技取得突出进步 D.“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失误”
|
9. 难度:简单 | |
2014年5月14日,是焦裕禄去世50周年的日子。他已远行半个世纪,而他的精神却始终存留神州。焦裕禄76次出现在人民日报头版。焦裕禄被誉为 A.县委书记的好榜样 B.铁人 C.两弹元勋 D.杂交水稻之父
|
10. 难度:简单 | |
“正正反反,反反正正,正反一样;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不分。”这首对联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状况,下列哪些是这一时期“是非”不分的表现 A.1971年9月13日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1967年2月,中央“文革”小组指责一些老干部的行为是“二月逆流” C.1976年清明节,人民群众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开展“四五运动” D.1976年,华国锋、叶剑英领导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
|
11. 难度:简单 | |
党中央错误地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你认为有以下哪些原因导致的 ①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 ②缺少经验 ③又急于求成 ④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12. 难度:简单 | |
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呼吁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推行公司制 C.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D.废除国有制
|
13. 难度:简单 | |
“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我们永远铭记。”1980年我国首先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是:①深圳 ②珠海 ③上海 ④汕头 ⑤厦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
14. 难度:简单 | |
“文章合为时而著”,高考作文题也能彰显时代精神。195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这里“幸福的年代”的含义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人民过上好日子 B.大跃进运动使人民丰农足食 C.人民公社化运动改善了人民生活 D.改革开放使人民走上致富之路
|
15. 难度:简单 | |
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①经济特区 ②沿海开放城市 ③沿海经济开放区 ④内地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③→①→④ D.①→③→②→④
|
16. 难度:简单 | |
港澳回归祖国后,分别成立了香港和澳门连个特别行政区,这个“特别”的内涵是 A.香港澳门人的国籍不变 B.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原有的社会制度不变 C.与原宗主国(英、葡)还有政治经济联系 D.政治上不直属中国中央政府管辖
|
17. 难度:简单 | |
以下关于新中国成立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评述中,正确的是 ①前者结束了旧时代后者否定了错误方针 ②前者开启了新纪元后者开创了新时期 ③前者开创的事业为后者提供了宝贵经验 ④后者是对前者开创事业的继承与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18. 难度:简单 | |
“经济特区成功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外资企业不单为中国政府提供大量税收,还为中国引入先进生产管理技术……”材料论述了经济特区 A.建立的原因 B.建立的目的 C.发挥的作用 D.发展的过程
|
19. 难度:简单 | |
某陈列馆举办“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图片展。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A.①②④③ B.②③①④ C.②①③④ D.③①②④
|
20. 难度:简单 | |
1992年1、2月份,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重要讲话,当时各大报纸对此进行跟踪报道。下面四组文章中,最有可能出自这一时期的是: A.《关于真理的标准问题》《标准只有一个》 B.《必须坚持多快好省的建设方针》《力争高速度》 C.《抓住中心不放》《要搞快一点》《要敢闯》 D.《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包产到户》《责任制让农民吃了“定心丸”》
|
21. 难度:简单 | |
判断题: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 (1)邓小平曾沉痛地说:“中国六十年代同世界上有差距,但不太大。六十年代末期到七十年代,我们同世界的差距拉得太大了!”造成这一局面最重要的原因是文化大革命。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历史由此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3)文革中刘少奇被打倒是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也说明了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4)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进行了三大改造,其中,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了赎买政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5)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正确的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提出了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 (6)凌清诗作“粤海硝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从内容上判断,激发诗人创作的历史事件是1999年香港回归祖国。
|
22. 难度:简单 | |
填空题: (1)_______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________的完成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1951年,________获得和平解放,标志着除台湾及附近岛屿外,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我国对少数民族实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____________自治制度。 (3)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 问题的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1992年,邓 小平的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
23.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 “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人民日报》1953年元旦社论 材料二:“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实行四个现代化,大幅度地提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人民日报》1979年元旦社论 材料三: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地区……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在一般地区……已经实行包产到户的,如果群众不要求改变,就应允许继续实行。 ——中共中央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通知(1980年9月)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建设规划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请指出“战略转变”前后,党的工作重心分别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回答,这种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面貌的做法是从哪里起源的?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
24. 难度:简单 | |
无论是中国近代史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批先进的中国人站在时代前列,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总体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现代化)进程。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下图人物
材料二: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从而形成了新的理论。这个新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关于中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人物是谁?请你用一句话评价他。 (2)材料二“他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的地位是在哪次会议后形成的? (3)材料二提到的他创造的“新的理论”解决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哪两个基本问题?“新理论”又是在哪次会议上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
|
25. 难度:中等 | |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是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样,当做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二:《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指出:“……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的劳动互助积极性”。1953年到1955年,农业互助合作社继续稳定发展,这时期建立起来的合作社,80%以上增产增收,15%持平,5%减产减收。 ——林志坚《新中国要事述评》 材料三:1958年5月27日《人民日报》标题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寿张北台社亩产10546斤》;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有如下标题:《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福建海星社创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纪录》。 材料四:1958年10月,某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谈论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刘少奇说土地改革是“中国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的依据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请你分析我国当时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和材料四分别反映了当时我国农村发生的什么历史事件?事件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