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④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②所代表的历史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 A.标志着隋朝的建立 B.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C.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结束分裂,实现了大统一
|
2. 难度:简单 | |
隋朝末年,家住涿郡(见下图)的一位商人,要到洛阳经商,如果走运河水路,他必须经过 A.邗沟 B.通济渠 C.永济渠 D.江南河
|
3. 难度:简单 | |
科举制度诞生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发展于宋元,衰落于明清。“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孙中山语),以至于有人称科举制度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以下关联错误的一项是 A.隋文帝——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 B.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 C.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进士科中第一名的称为状元 D.武则天——殿试的开始
|
4. 难度:简单 | |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准备了以下有关 “太宗继位”“魏征进谏”“以民为本”等系列的历史讲座。由此推知他们所讲的主题是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文景之治》
|
5. 难度:简单 | |
中共中央发布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大力提倡“厉行勤俭节约、严守廉洁从政”。历史上曾有“戒奢从俭”的帝王,其典范是 A.唐太宗 B.汉武帝 C.武则天 D.忽必烈
|
6. 难度:简单 | |
在海外,与华侨华人联系最密切的一个词,恐怕就是“唐人街”了。唐人街也被称为华埠或中国城,是在其他国家城市中“华人店铺”聚集的地区。由此我们可以获得的准确信息是 ①在海外有“唐人街” ②“唐人街”还有其他名称 ③华侨华人的居住区就是“唐人街” ④“唐人街”的名称来源与唐朝的强盛有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
|
7. 难度:简单 | |
法国人谢和耐在《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早在宋代已经进入现代化国家 B.谢和耐是外国人,他的描述不符合当时的实情 C.宋代社会商品经济非常活跃 D.临安是人口超过百万的大都市,商业繁荣
|
8. 难度:简单 | |
中央电视台《寻宝》节目很受大众喜欢。在一期节目中一位持宝者展示了制造于被誉为瓷都的一件瓷器宝贝,你推测一下这件文物出自 A.杭州 B.泉州 C.景德镇 D.广州
|
9. 难度:简单 | |
宋代重视海外贸易,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在广州设市舶使,掌海上贸易。徽宗崇宁元年又在杭州、明州(今宁波)、温州、密州(今山东胶县)、秀州(今上海淞江县)等地设市舶司,负责检查进出船只商货、收购专卖品、管理外商。以上信息说明市舶司的职能是 A.管理城市商业贸易 B.管理船舶的生产 C. 管理港口 D.管理海外贸易
|
10. 难度:简单 | |
下列对文天祥相关史实表述中,文天祥赢得人民的尊敬,主要是因为 A.他写过《过零丁洋》一诗 B.他率军抗元,被捕后宁死不屈是抗元英雄 C.他率军多次打败元军的进攻 D.他是北宋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
|
11. 难度:简单 | |
曙光中学历史探究学习中,同学们准备围绕“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的交流与碰撞”的主题创办一期历史板报,可以收集的相关史料有 ①张骞出使西域 ②文成公主入藏 ③岳飞抗金 ④郑成功收复台湾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
12. 难度:简单 | |
中国历代疆域的沿革是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见证。下列四幅示意图反映元朝政区的是
|
13. 难度:简单 | |
元朝以前,就有许多汾州人、并州人迁至今新疆地区,与蒙古族、维吾尔族共同劳动生活。这说明 A.北方战乱导致山西人迁往边疆 B.蒙古族、维吾尔族人民非常友善 C.元朝以前新疆与中原地区联系紧密 D.维吾尔族、蒙古族、汉族共同开发了边疆
|
14. 难度:简单 | |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朝代更迭中下面四个朝代都属于结束了我国分裂局面、并实现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A.隋——西晋——秦——元 B.西晋——隋——元——秦 C.秦——西晋——隋——元 D.秦——隋——西晋——元
|
15. 难度:简单 | |
在一次历史竞赛中,主持人给出以下三个提示,要求说出与之相关的事件名称。该事件是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雅克萨反击战 C.戚继光抗倭 D.平定回部叛乱
|
16. 难度:简单 | |
“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实质上反映了 A.皇帝的辛劳 B.君权的强化 C.地方的无权 D.仪式的完善
|
17. 难度:简单 | |
诗歌是生动鲜活的历史,它向人们描绘了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沧桑。下列诗句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②“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③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④“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D.④①②③
|
18. 难度:简单 | |
小华找来《康雍乾三朝史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三本书,计划写一篇小论文。下列最可能成为这篇论文题目的是 A.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B.明清的君主专制 C.浅议焚书坑儒 D.清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
19. 难度:简单 | |
近年来,穿越剧受到青少年的青睐。穿越时空,回到唐朝,你可能会看到或听到①家住杭州的张某坐船经大运河来到北京 ②寒门书生王某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官职 ③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成婚 ④东京商业区内,人们用交子购买生活用品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
20.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两宋时代服装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棉布成为最主要衣着原料 B.女性服装样式新颖多变 C.麻布仍是主要原料 D.官服与百姓的服饰有明显的区别
|
21. 难度:简单 | |
填图与思考 (1)观察图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A代表____________政权、B代表____________政权、C代表 政权;C政权的建立者是 ;D是北宋时期著名的会盟地点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用一句话来概括当时政权间的关系?从两幅图中可以了解那个时代最主要特征是?
|
22. 难度:简单 | |
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观察图一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分别到达了哪里? (2)玄奘和鉴真是生活在哪个朝代的两位著名历史人物?他们都在某个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请你说出他们共同的贡献?结合图片及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3)他们所具有的哪些优秀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
23. 难度:中等 | |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史记》载: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材料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许多少数民族内迁到黄河流域……以匈奴人灭西晋为序幕,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 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第三次南迁的浪潮。 -----改编自教科书 材料三: 《宋书》载:江南地域辽阔物产丰富,人民辛勤劳作,一年的丰收可以解决很多地方的粮食问题。……江南生产的丝绵布帛可以供天下人享用。 材料四: 《宋史》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什么状况? (2)请结合所学谈谈材料二中北方少数民族内迁黄河流域反映了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何种现象? (3)分析材料二中中原汉族南迁的原因?以及对江南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4)依据材料一、三、四概括江南经济从西汉到两宋的发展变化情况。
|
24.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长安城简图
材料二 北宋东京城内人口稠密,居民超过百万,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城里买卖和居住的地方已经分不清,随处可开设商店,小商贩也不限在特定的市区之内,城厢内外均可沿门叫卖,商品可以在白天、夜交易,三鼓以后还可夜市,通晓不绝。城内还有饮食街、马行街、衣料铺、药铺等。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哪个朝代长安城的布局? (2)材料二反映了北宋东京怎样的经济景象?分析这一景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3)结合材料一,归纳材料二东京商业活动的特点。(不得照抄原文) (4)材料二的经济景象对市民的娱乐生活有何影响?举一例说明。
|
25. 难度:简单 | |
自秦朝开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起来,历代封建王朝在巩固政权方面做了很多大胆的尝试。请同学们对以下问题进行探究。 材料一 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个行政区,每一个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判断“新皇帝”是谁?为巩固统治,“新皇帝”在地方推行什么制度? 材料二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唐太宗 (2)材料二表明唐太宗采取了怎样的民族政策?试结合所学,举出一例唐朝体现这一政策的史实。材料中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 材料三 (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元史·地理志》 (3)从材料三中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元世祖忽必烈为实现对其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 (4)概括指出三位封建帝王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共同作用。 (5)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谈谈你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