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压轴 | |
(2017·乌鲁木齐)“师夷长技”、“变法图强”、“民族、民权、民生”所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A. 侵略与屈辱 B. 救亡与探索 C. 反抗与斗争 D. 半殖民地化的过程
|
2. 难度:压轴 | |
学生小明的爷爷今年(2014年)恰好满八十大寿,他平时总强调自己出生于民国。寿宴上,一位历史老师问小明:你爷爷出生于民国多少年?小明的正确回答应该是( ) A. 十三年 B. 二十三年 C. 三十三年 D. 四十三年
|
3. 难度:压轴 | |
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吴玉章曾说过:“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 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人人心 D. 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
4. 难度:简单 | |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这里“思想上的大解放”是指( ) A. 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 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
5. 难度:中等 | |
很多同学都看过《秦始皇》、《汉武大帝》等历史剧,那么使主宰天下的“皇帝”最终退出中国历史舞台的是(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新文化运动 D. 辛亥革命
|
6. 难度:压轴 | |
新民主主义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 ) A. 任务不同 B. 对象不同 C. 领导阶级不同 D. 斗争方式不同
|
7. 难度:简单 | |
许多史学家认为:从实力上看,孙中山与洪秀全相比,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秀全,却亡于孙中山,这主要原因是孙中山提出了顺应时代要求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纲领。这纲领是( )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自强、求富 C. 三民主义 D. 民主与科学
|
8. 难度:简单 | |
某校有几位同学在学习完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后,表达了各自对这场革命的看法。其中观点错误的是 ( ) A. 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C. 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D.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
9. 难度:简单 | |
以下关于戊戌变法内容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设立铁路矿务局、农工商总局和邮电局 B.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澄清吏治,取消旗人特权 C. 改科举,废八股,各地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 D. 裁汰旧军,精练陆军,创建北洋海军
|
10. 难度:中等 | |
(2017·黔东南)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汉人在聊天。张老木说:“我看过谭嗣同赴法场。”李老金说:“我参加过义和团。”王老德说:“我家现住在东交民巷。”赵老刚说:“我在总理衙门当过差 。” 他们中肯定有一个人在说谎。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说谎人是( ) A. 王老德 B. 李老金 C. 张老木 D. 赵老刚
|
11. 难度:压轴 | |
(2017·淮安)1895年,在北京应试的各省举人1300多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由此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公车上书”的发生与下列哪一亊件的直接触动有关( ) A.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B.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 《马关条约》的签订 D. 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
12. 难度:中等 | |
1898年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以下内容最能体现发展资本主义愿望的是( ) A. 裁撤冗员 B. 开办新式学堂 C. 训练新式军队 D.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
13. 难度:简单 | |
“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这八个字是目睹了辛亥革命的少年瞿秋白对当时社会变化的体验之词。它说明辛亥革命( ) ①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②使社会习俗发生了极大变化 ③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④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
14. 难度:简单 | |
据《晚清史》记载,1843年以后,广州对英国进出口贸易总值明显下降,而上海则逐年上升,并于1853年超过广州。这一现象与下列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哪一条款直接相关( ) A. 赔款2100万银元 B. 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 C. 开放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D. 开放苏州、杭州等地为商埠
|
15. 难度:中等 | |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以上三个条约对中国影响的共同点是( ) A. 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B. 开设工厂,便利了列强资本输出 C. 巨额赔款,加重人民的经济负担 D. 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
16. 难度:简单 | |
(2017·怀化)“巨额赔款为前所未有,给广大民众带来沉重的负担.严禁民众任何形式的反帝活动,为列强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活动提供了‘合法’依据.”材料所述应是( ) A. 《南京条约》 B. 《辛丑条约》 C. 《马关条约》 D. 《北京条约》
|
17. 难度:简单 | |
有人对中国近代某条约的危害作了形象描述: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地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地开进我们的院子,旁若无人地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甚至还颐指气使地闯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此条约的主要影响是( ) A. 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海主权 B.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D. 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18. 难度:简单 | |
近代历史上,北京的东交民巷曾被改名Legation Street(使馆大街),台基厂街改名为Rue Marco Polo(马可波罗路),崇文门内大街改名为克林德街等。这一现象出现于哪一事件后(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9. 难度:压轴 | |
近代中国不断遭到外来侵略,但先进的中国人始终在不断的探索救国的道路。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李鸿章等人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积极创办近代工业、建立海军,力图强兵富国。随着中国甲午战败,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材料二: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 材料三: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在他早年的行医实践中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而“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他决心探寻救国的道路。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鸿章所说的“办了一辈子事”主要是指他积极参与的什么事件?你是否同意李鸿章对自己所办之事的评价?请说明理由。 (2)梁启超等人发起的哪个历史事件揭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这句话反映了他们的什么要求? (3)结合所学回答,孙中山为了“医国”进行了哪些努力?最终结果如何?
|
20.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是书何以作?为以夷攻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材料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材料一反映的思想主张,最早在哪一历史事件中得到了实践?该事件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2)材料二,材料三反映的思想观点出现的共同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在材料三的理论指导下,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是什么? (3)以上材料和问题探究的主题是什么?
|
21. 难度:压轴 | |
(2017·衡阳)“中国梦”是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近代以来,辈辈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几多教训,几多启示。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体西用】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江苏巡抚李鸿章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 梁启超认为,“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有人认为戊戌变法在政治上是具有君主立宪的目标和理想,在经济上呢,它要推动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共和之路】 材料三 中国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材料一反映了李鸿章的一种什么主张?李鸿章所搞的洋务运动有人认为是成功的,有人认为是失败的,你的观点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2)由材料二可知,甲午战败极大地唤醒了中国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希望通过改革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改革最终失败。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3)依照材料三中国同盟会纲领,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哪一年建立了共和体制的“民国”?其胜利果实被谁篡夺? (4)辛亥革命失败后,一些先进中国人认为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于是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为批判封建文化,主张学习西方文化,提出了哪两大口号? (5)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对救国道路的探索,在对西方的学习上,体现了一种怎样的规律?
|
22. 难度:压轴 | |
(2017·大庆)民主和法制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大进步,也是近代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目标,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发展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摘编自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八年级(上) 材料二:(辛丑条约)签订后,清王朝的统治风雨飘摇。为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抛头颅、洒热血,终于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帝制。 ——摘编自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政治文明历程) (1)上述材料反映的中国近代史上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及其试图建立的两种政治体制分别是什么? (2)分析上述两件事件的历史意义。
|
23.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口通商香港失,断鸿声中夷舰现。圆明园中尽烈火,太和殿里无君颜。水师已覆巨舰沉,黄海之水腥且咸。春帆楼上条约订,马关之约逆臣签……辛丑条约庚子恨,落日秋风哭宝剑… 材料二: 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度掷黄金。 材料三: 百年求新为图强,挽救危亡看康梁。中山更要建共和,天下无人奉君王。 (1)材料一中提及了哪些给近代中国带来屈辱的事件(举出四例)? (2)材料二中,“卅年求富更求强”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概括说明它的地位和性质分别是什么? (3)材料二中,“海面未收功一战”中,壮烈牺牲的民族英雄是谁?你从他身上学习到了什么精神? (4)材料三中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挽救国家危亡分别做了怎样的探索?对比一下,这些探索之间有何相同点(答出一点即可)? (5)通过上述史实的学习,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