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单元检测基础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宋太祖取得政权的方式是 (  )

A. 割据军阀进行叛乱    B. 少数民族入主中原

C. 朝中大将发动兵变    D. 皇族内部争夺皇位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宋太祖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  )

A. 分解宰相权力    B. 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C. 分散知州权力    D. 防止武将专横跋扈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少数民族领袖,他于1038年11月10日自立为帝,脱离宋朝,国号“大夏”,亦称西夏,定都兴庆府。他来自下列的哪个民族呢

A. 契丹

B. 女真

C. 党项

D. 突厥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历史事件并不是孤立发展的,我们要善于发现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下列历史事件(现象)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

A. 罢黜百家一一七国之乱

B. 赤壁之战一一曹操统一北方

C. 汉初休养生息一一开元盛世

D. 澶渊之盟一一宋辽百年和平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nìng)臣”。对联中“忠骨”指的是(  )

A. 郑成功    B. 岳飞    C. 文天祥    D. 秦桧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试比较“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引自《史记》)和“江南之为国盛矣……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引自南朝《宋书》).从“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出发,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 南朝宋时期,江南农业超过北方

B. 魏晋南北朝时,江南农业超过北方

C. 南朝宋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

D. 魏晋南北朝时,江南农业迅速发展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结合《陆游集》中“朝廷在古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这段史料和下图表格中南方人口的变化,说明(  )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A. 南方人口变化主要取决于海外贸易的发展

B. 北方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灾害频发

C. 人口数的变化,说明了宋代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

D. 宋代南方人口的增加,说明当时统治者更加重视农业生产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编排有关成吉思汗的课本剧,设置了以下场景,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

①案上摆着《史记》②蒙古军队进攻辽、西夏时使用突火枪

③成吉思汗登长城察看军情  ④营帐内挂着一幅元代疆域图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忽必烈传奇》获优秀电视剧金天使奖。下列属于忽必烈功绩的是(  )

A. 统一蒙古草原

B. 改国号为元,定都大都

C. 建立蒙古国

D. 灭西夏、金、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基于疆域空前辽阔这个现实因素,元朝统治者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在地方设置了(  )

A. 司农司    B. 行中书省    C. 宣政院    D. 中书省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今天,我国的最高行政机构是国务院,而元朝中央最高行政管理机关是(  )

A. 宣政院    B. 中书省    C. 行中书省    D. 尚书省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元朝疆域辽阔,为进行有效管辖,建立起“行省制度”。但也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对“特殊”地区进行“特殊”管理。下列不能体现这一“特殊”性的史实是(  )

A. 山东、山西、河北直属中书省

B. 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C. 宣政院立接统辖西藏各项亊务

D. 行省之下,各地设路、府、州、县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宋代经济情况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水稻在宋朝居粮食产量第一位

B. 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发展成为丝织业中心

C. 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第一位

D. 广州和泉州是两宋时期的名港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为了写一篇论文,小明同学阅读了《契丹的兴起》、《陈桥兵变》和《辽、西夏、宋的战与和》等书籍,对此你认为他论文的题目应是(    

A. 民族政权的并立    B. 国家的统一

C. 民族政权的繁荣    D. 中华大家庭的团圆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某课题组在探究“古代经济发展”课题的过程中,整理了下列信息,你认为符合史实的是(  )

A. 东汉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交流

B. 唐代后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 宋代商品经济活跃,不仅大城市有早市、夜市,乡镇还出现了草市

D. 清代采取闭关锁国政策,断绝了和世界各国的往来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北宋建立后,统治者采取了重文轻武的治国方略。下列有关这一方略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目的是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践扈弊端的重现

B. 造成轻视军事建设的后果

C. 主要特点是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

D. 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春节过后,北京天坛公园举行庙会,人们可以在这里观赏到各种各样的民间艺术,品尝各种特色小吃。在宋代,东京城内具有娱乐兼有商业功能的典型场所是(  )

A. 狂欢节    B. 瓦子    C. 庙会    D. 集会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在下列历史场景中,你认为与史实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A. 东汉时,大臣用纸张书写奏折

B. 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用火枪和火炮打败曹军

C. 南宋时有人用活字排版印刷《论语》

D. 宋代时期人们用指南针辨别方向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用这种方法,印二、三本谈不上什么效率,如果印几十本以至上千本,效率就很高了……常用的字如“之”、“也”等字,每字制成20多个字,以备一版内有重复时使用”。关于上述科技成就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它出现于隋唐时期    B. 它是由毕昇发明的

C. 它最早出现于北宋    D. 它属于活字印刷术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看图回答问题

①你知道这是哪个朝代的疆域图吗?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②它是哪个民族建立的政权?在这个民族发展的历史上,有两位杰出人物,他们是谁?他们各自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③这个王朝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贡献?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材料一:在黏土做的一个个小方块上刻出单字,再用活烧硬,成为陶字。排版时,在铁板上放置一个铁框,将陶字排满铁框为一版。一版印刷的同时,可以排另一版,效率很高,印完一版后,陶字拆下可再用,所以称为活字。

材料二:英国哲学家、思想家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战争中,第三种是在航海上。由此又产生了无数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深远的力量和影响。

回答:

(1)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一项重大发明?它的发明者是谁?你知道它和隋唐时期的雕版印刷术相比有什么优点吗?

(2)材料二中培根所说的应用在战争上的发明是什么?它是在何时发明、何时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他的发明对欧洲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3)培根所说的“第三种东西”是什么?

(4)材料二的评价说明了什么问题?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汉以后,由于黄河流域战乱频仍,我国出现了人口由北向南流动、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历史趋势。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二:太湖流域苏州、湖州的稻米产量占全国首位,故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两浙的丝织品已跃居全国首位。宋代制瓷出现许多名窑,后来居上的景德镇窑成为瓷业中心。宋代的造船技术居于世界前列,海船制造中心分布在东南沿海的大城市。宋代商业繁荣,内外贸易空前活跃,北宋时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泉州作为外贸港口在宋代崛起,南宋以后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1)材料一表格反映了我国人口在宋朝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南方经济发展的特点。(写出2点)

(3)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发展趋势。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北宋时期是一个民族证券并立与民族交融的时代。北宋与辽、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通过战与和,共同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发展。据此结合如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为阿保机,他建立了什么政权?

(2)图二为元昊,他是哪一民族首领?他建立了什么政权?

(3)读图三,说出辽和西夏分别与北宋订立了什么的盟约。

(4)人们对北宋与辽和西夏的两次议和活动大致有两种看法:其一,认为北宋接受了少数民族政权议和条件给当时的人民带来了沉重了负担,弊大于利,此举不可取。其二,认为议和活动是民族和睦的表现,利大于弊。请结合时代背景和有关史实,根据自己的理解,说明你同意哪一种看法,并阐述理由。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