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广西柳州市柳北区2018年春季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七年级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政治制度中,由隋朝开创的是

A. 分封制

B. 三公九卿制

C. 九品中正制

D. 三省六部制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与武则天有关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 代唐高宗执政,初显管理才能

B. 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

C. “武周政治”时期,社会经济达到前所未有的极盛时期

D. 史称其统治有“贞观遗风”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杜甫在《忆昔》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这一景象产生于谁统治时期( )

A. 唐高祖    B. 唐太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参与创作《霓裳羽衣舞》的皇帝是

A. 唐高祖

B. 唐太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从汉代到明朝中期以前,我国对外交往活跃而频繁,下列史实错误的是

A. 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B. 玄奘为中国和印度半岛的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

C. 日本多次派遣唐使到中国访问,其中最著名的代表有空海和吉备真备等

D. 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发动陈桥兵变制造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是( 

A、阿保机             B、元昊

C、赵匡胤            D、阿骨打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题文)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曾有一位姓秦的读书人来到一座英雄墓前看见两尊铸铁像,触景生情,十分惭愧地写下两句诗:“自从宋后不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你知道这位读书人为了何事发出这种感慨吗

A. 文天祥宁死不屈    B. 王彦抗金    C. 秦桧谋杀岳飞    D. 澶渊之盟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看到下面这幅图,读到这句诗,你就会对一位人物再次产生敬仰之情,也同时会对另一位人物产生憎恶之恨。诗句中的“忠骨”和“佞臣”分别是(    )

A. 寇准和秦桧    B. 岳飞和赵高    C. 寇准和宋真宗    D. 岳飞和秦桧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以下对两宋时期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苏州、明州是主要的稻米产区    B. 景德镇是江南最大的瓷器制造中心

C. 大城市中出现了娱乐场所“瓦子”    D. 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成吉思汗的功绩主要是

A. 灭西夏

B. 统一蒙古

C. 建立元朝

D. 定都大都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表现是

A. 中央设中书省

B. 中央设宣政院

C. 实行科举考试

D. 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八股之害等于焚书”是说二者都

A. 削弱了儒学地位

B. 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C. 损害了国家统一

D. 引发了文字狱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一位史学家说,中国扩展自己的海上力量,是受最内在的动机所激发,而绝非一次探险。作为一个新建王朝,明朝需要威望,而威望的实现则是需要外国访客带着货物到中国,然后中国人把它们作为象征性的贡品接收下来。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尽管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但他们还是在追求一种外交上的认可。与此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张骞通西域    B. 玄奘西行

C. 鉴真东渡    D. 郑和下西洋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某校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以“明清时期反抗外来侵略”为主题的探究活动,其收集的历史资料中不恰当的是

A. 军机处的设立

B. 戚继光抗倭

C. 郑成功收复台湾

D. 雅克萨之战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指南针、《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等科技成果都( )

A. 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B. 属于医学研究领域

C. 反映了宋朝的科技水平    D. 促进北宋商业发展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下列作品中深刻地描写封建社会末世的社会生活,揭示其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的是(  )

A. 《三国演义》    B. 《红楼梦》    C. 《西游记》    D. 《水浒传》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在中国古代,土地就是农民的根,没了土地等于没了生存的根。明朝末年大量农民破产逃亡,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爆发,其原因是

①官府赋役苛重

②土地兼并严重

③对后金常年用兵

④连年天灾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清朝继顺治帝后的杰出君主是(  )

A.康熙皇帝          B.雍正皇帝

C.乾隆皇帝          D.嘉庆皇帝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小清总结了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几点原因,其中正确的是 (  )

当时,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主要地位

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须同外国互通有无

中国的生产和科学技术逐渐在世界上落伍

统治者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来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雍正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被斩首,这主要反映了清朝

A. 设置特务机构    B. 设立军机处    C. 实行八股取士    D. 制造文字狱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历史是一条河,让我们走进历史长河,感受岁月沧桑,解读中国国力盛衰和世界风云变化。

材料一:纵观历史发现:从公元元年到公元2000年,中国领先了世界1700多年,只是输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在1700多年的辉煌历史中,唐朝达到了顶峰,然而到了清朝时期,当欧美国家发生巨变时,我们的大清帝国仍沉浸在孤芳自赏中,对世界的形势浑然不知,从而逐渐与世界的发展脱轨。

材料二: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欧洲的三大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使得欧洲在1914年前的一百多年里,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

——斯塔夫理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1)请举一例说明唐朝对外文化交往的情况并简要说明唐文化对外影响力的主要表现?分析清朝出现与世界脱轨的原因。

(2)材料二所提“欧洲的三大革命”是指哪三大革命?其共同作用如何?欧洲的殖民扩张对“世界大部分地区”造成什么影响?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题文)材料一: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的发明。火药把骑士炸得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变成了新教的工具,并且一般的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制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

——马克思

材料二: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来看风水;外国用鸦片治病,中国却拿它来当饭吃……

——鲁迅

(1)中国的火药、罗盘针、印刷术分别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2)这三项伟大的发明是经过哪条中西贸易要道,通过什么人传到欧洲的

(3)三大发明在中国遭到冷遇甚至被用来搞封建迷信,在西方却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

在(元朝)政府机构中,汉人和南人不得掌握实权。蒙古人打汉人,汉人不得还手;蒙古人打死汉人,只判流放充军和赔“烧埋银”;汉人打死蒙古人则要灭族。此外还规定,汉人、南人不得习武打猎、集会,甚至夜间点灯以及养狗、养鹊都受限制。

不过事实上,早期投靠蒙古族的汉族官僚、地主,同样享有多种特权;蒙古族的下层人民也有不少破产流亡,沦为奴婢。

——选自教材

请回答:

(1)汉人和南人分别指什么人?在元朝属于第几等级?最高一级是什么人?

(2)以上材料说明元朝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其目的是什么?

(3)元朝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还是阶级矛盾?为什么?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

材料二:如下图

(1)材料一反应了怎么样的社会现实?

(2)明朝时我国科举考试出现了新变化,这种变化是什么?

(3)材料二图中考生金榜题名就喜,名落孙山就悲所反映出的社会问题是什么?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下列文字是一位同学的课堂记录。遗憾的是这位粗心的同学把一些史实之间的关系搞乱了,出现了多处错误。请你在文中标出其中的错误之处,并说明理由。

明清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专制统治。

(1)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在中央设立军机处,使君权空前加强。

(2)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对百官和百姓进行监视。明太祖时,设立特务机构东厂,由宦官统领;明成祖时,又特别设立了锦衣卫专门侦缉官民言行。东厂和锦衣卫合称“厂卫”。

(3)清朝雍正时期,为树立皇帝的绝对权威,设立了廷杖制度,使君臣关系完全成为主仆关系。

(4)为加强文化专制,大兴文字狱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从内容到形式都禁锢知识分子的思想;八股取士迫使许多知识分子逃避现实,不敢过问政治,从而摧残人们的聪明才智,禁锢人们的思想,形成“万马齐喑”的局面,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