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北省迁安市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589年在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年代,下列年代与其他三项意义有所不同的是(  )

A. 581年    B. BC221年    C. 280年    D. 1279年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相传隋朝扬州出现了一种绮丽的花叫琼花。隋炀帝知道后急切要去观赏.可是首都到扬州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他便发动百万民工开通了一条大运河”你对于这段材料的看法是(  )

A. 材料是假的,不足以为证

B. 正确说明了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和原因

C. 材料是真的,可以作为对隋炀帝考察依据

D. 材料真假无需考证但是开凿大运河是真实的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材料反映了(  )

A. 唐太宗统治的根本目的是勤勉为民

B. 唐太宗统治的根本目的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C. 皇帝与大臣的鱼水关系

D. 唐太宗得到许多贤臣辅佐的原因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为政之要,唯在得人”在唐太宗这一理念下的受益者是(  )

A. 唐太宗    B. 武则天    C. 魏征    D. 房玄龄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李白被人们称为“诗仙”是因为他的诗的(  )

A. 风格    B. 内容    C. 影响    D. 语言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唐朝与少数民族交往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唐朝前期统治者都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B. 唐玄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于布

C. 吐蕃赞普上书唐皇帝说唐蕃“合同为一家”

D. 唐玄宗册封过回纥、南诏的首领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渡出海,终抵东瀛”对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材料中的主人公是玄奘:“法”指的是古兰经:“东瀛”指的是日本

B. 材料中的主人公是鉴真:“法”指的是佛法:“东瀛”指的是日本

C. 材料中的主人公是玄奘:“法”指的是佛法:“东瀛”指的是天竺(今印度)

D. 材料中的主人公是鉴真:“法”指的是伊斯兰教:“东瀛”指的是日本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党项族首领元昊等少数民族首领对我国历史发展的最大贡献是(  )

A. 建立民族政权扩大了国家疆域

B. 使少数民族内迁促进了民族融合

C. 促进了边疆开发和少数民族封建化

D. 与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人民生活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题文)南宋诗人陆游的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不能反映(  )

A. 陆游是一个集爱国心与责任感于一身的人

B. 陆游报国无门

C. 南宋时期商品经济发达出现夜市

D. 南宋政权国家分裂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2008年3月14日,西藏拉萨等地区发生了一系列“打砸烧抢”事件,给当地造成很大的损失,据了解这一系列的幕后操纵者是达赖为首的“藏独集团”,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西藏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一部分,西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的正式行政区是在(  )

A.     B.     C.     D.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列宁说:“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战争,它们虽然像一切战争一样不可避免地带来种种惨祸、暴行和痛苦,但它们仍然是进步的战争”以下最符合这一特征的是(  )

A. 蒙古统一中国    B. 金与南宋之战

C. 辽攻打北宋之战    D. 辽攻金之战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郭沫若先生曾以“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盛赞的是(  )

A. 江西景德镇的瓷器    B. 定窑的孩儿枕

C. 莫高窟的塑像    D. 绚丽多姿唐三彩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在《农耕图》中同时有扬场和插秧两种场面出现直接说明(  )

A. 江南人们劳动的辛苦和繁忙    B. 劳动人民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 劳动人民的勤劳    D. 南方已有双季稻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和外传分别是在(  )

A. 北宋  元朝    B. 北宋  南宋    C. 唐朝  北宋    D. 战国  北宋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导致两宋时期文化繁荣不同于以前各朝代的因素是(  )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广泛的对外交流

C. 民族间频繁接触    D. 社会秩序相对安定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持有下图大印的人可以(  )

A. 掌管全国军政大权    B. 掌管全国财政大权

C. 职权如同宰相    D. 负责监视、侦查逮捕、审讯百姓和官员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明朝老儒钱宰上朝后低咏:“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特务马上向太祖报告,这件事说明(  )

A. 明太祖关心臣下生活    B. 明朝君臣关系密切

C. 明太祖加强君主权力    D. 明朝君臣关系紧张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从清雍正帝以后,执掌国家大事但完全听凭皇帝裁决的最高机构是

A. 内阁    B. 军机处

C. 议政王大臣会议    D. 六部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下列历史事件从影响的角度比较,与其他三项明显不同的是(  )

A. 焚书坑儒    B. “罢黜百家”    C. 科举考试    D. 文字狱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明朝时期对外关系出现的新现象是(  )

A. 开始推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B. 开始进行远洋航行,且一度到达印度和印度洋沿岸一带

C. 开始与日本打交道并抗击日本倭寇

D. 开始遭受侵略和骚扰并取得反侵略斗争的胜利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清朝驻藏大巨的设置(  )

A. 减轻了中央的压力    B. 防止了少数民族的叛乱

C. 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辖    D. 说明中央对西藏行使主权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B. 罗贯中的《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短篇小说

C. 吴承恩的《西游记》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D. 曹雪芹的《红楼梦》,歌颂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勇于反抗的精神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看我抓一把中药,服下一帖骄傲”是周杰伦一首歌的歌词,这首歌曲名称是(  )

A. 《梦溪笔谈》    B. 《本草纲目》    C. 《天工开物》    D. 《齐民要术》

 

详细信息
24. 难度:困难

明朝科学技术的特征是(  )

A. 开放性    B. 概括性    C. 前瞻性    D. 总结性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清朝实行的“闭关政策”的含义是(  )

A. 严格限制海外贸易    B. 与他国断绝一切往来

C. 限制民间商品贸易    D. 禁止海外贸易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隋炀帝下扬州,三千美女拉龙舟。一心想把琼花看,万里江山一旦丢”材料反映的史实是(  )

A. 隋炀帝的暴政    B. 隋朝大运河的开凿

C. 美女、琼花皆出自江南    D. 隋朝的灭亡及其原因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755年安史之乱发生后,帮助唐军收复了长安和洛阳的是(  )

A. 吐蕃兵    B. 南诏兵    C. 回纥兵    D. 突厥兵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北宋政权建立的方式是(  )

A. 外戚夺权    B. 权臣代政    C. 武将兵变    D. 君主禅位

 

详细信息
29. 难度:困难

我国古代丞相一职的设立与废除,主要是由于(  )

A. 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B. 相权威胁皇权

C. 国家统一的需要    D. 权力相互制约的需要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0. 难度:困难

唐诗、宋词、明清小说在文学史上占重要地位蕴含丰富的历史知识,阅读下列诗词回答问题

    材料一:“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一一孟郊《登科后》

    材料二:“忆昔开元奎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脾俱丰实”

    ——唐 杜甫《忆昔二首》

    材料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一一商适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一一孟浩然

①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事实?你能想到和此事实相关的两个成语吗?

②材料三分别反映了盛唐什么气象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欣赏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反映了哪些信息?

(2)图二反映了什么信息?

 

详细信息
32.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19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五百周年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欲把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日期作为全球节日,但最终因受到拉丁美洲人民的坚决反对而作罢。

材料二:在迎接2005年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际,世界各地纷纷开展活动纪念郑和。马达加斯加发行了《郑和下西洋》小型张邮票;马来西亚马六甲州准备在三保山上建立郑和纪念馆;2003年5月28日,世界上第一个以“郑和”命名之清真寺在印度尼西亚东爪哇首府泗水举行落成典礼并正式对外开放。

回答下面问题:

(1)在纪念哥伦布航海500周年、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际,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一、材料二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从中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有人说:“郑和下西洋——‘杨白劳’(郑和下西洋虽然规模大、时间长、路程远,搞得很张扬(与‘杨’谐音),但却是徒劳无功的,不仅明朝政府没有从中得利,还白搭了明朝政府的许多银子,纯粹‘白劳’一阵。)你同意吗?说说你的理由。

(3)通过学习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比较,对当前中国的发展有哪些启示和借鉴意义?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