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当你漫步罗浮宫时,解说员指着一黑色的石柱说:“这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请你判断,此文物应产生于 A. 大河流域 B. 两河流域 C. 印度河流域 D. 尼罗河流域
|
2. 难度:简单 | |
宗教的形成和传播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古印度诞生的宗教是( ) A. 佛教 B. 印度教 C. 伊斯兰教 D. 基督教
|
3. 难度:简单 | |
公元前6世纪时,释迦牟尼创立宗教,反对婆罗门种姓的优越地位,提出“众生平等”,力图在宗教领域内破除种姓之间的严格界限。他认为,种姓之间没有贵贱之分,看人不应分种姓出身,应看其行为和才能。与上述材料相关的宗教是 A. 佛教 B. 道教 C. 基督教 D. 伊斯兰教
|
4. 难度:中等 | |
小明同学在图书馆查阅历史资料时,编写了以下资料,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B. 古代印度的民主政治繁荣 C.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D. 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
|
5. 难度:简单 | |
世界三大宗教的形成和传播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佛教的创始人是 A. 乔达摩·悉达多 B. 耶稣 C. 穆罕默德 D. 玄奘
|
6. 难度:简单 | |
古代印度的一项制度规定: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这一制度是( ) A. 分封制度 B. 种姓制度 C. 领主制度 D. 专制制度
|
7. 难度:简单 | |
下图所示的制度来自 A. 古埃及 B. 古巴比伦 C. 古印度 D. 古希腊
|
8. 难度:中等 | |
“种姓”一词在印度的梵文中叫“瓦尔那”,就是颜色或品质的意思。因此,种姓制度 又叫瓦尔那制度。这种制度反映了古代哪一文明的社会状况( ) A. 古代埃及 B. 古代希腊 C. 古代印度 D. 古巴比伦
|
9. 难度:中等 | |
(题文)印度的男女青年纵使青梅竹马,相互爱慕,但如果双方等级不同,最终也不成眷属,造成这种悲剧的根源是历史上印度实行( ) A. 《汉谟拉比法典》 B. 种姓制度 C. 人权未普及 D. 佛教的规定
|
10. 难度:简单 | |
根据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规定,牧民应属等级是( ) A. 婆罗门 B. 刹帝利 C. 吠舍 D. 首陀罗
|
11. 难度:简单 | |
大河流域孕育了古代灿烂的人类文明,下列选项代表古代埃及文明的是( ) A. 秦始皇陵 B. 金字塔 C. 种姓制度 D. 《汉谟拉比法典》
|
12. 难度:简单 | |
如下图所示建筑物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它反映的是( ) A. 古巴比伦文明 B. 古埃及文明 C. 古印度文明 D. 古代中国文明
|
13. 难度:简单 | |
时空穿越,小明同学准备到被为“金字塔的国度”去旅游,应该去的文明古国是 A. 古代埃及 B. 古代巴比伦 C. 古代印度 D. 古代希腊
|
14. 难度:简单 | |
某旅行社为配合中学生研学旅行,制作了下面的旅行广告,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句广告词是 A. 沿尼罗河而行,了解象形文字,领略胡夫金字塔的壮美 B. 在两河流域驻足,了解种姓制度,欣赏古巴比伦城遗址 C. 在恒河南岸观光,了解楔形文字,感受古代印度的风采 D. 参观罗马历史博物馆,看汉谟拉比石柱,感叹海洋文明的魅力
|
15. 难度:简单 | |
(题文)观察下面亚非文明古国示意图。判断以下文明成果与文明古国对应正确的是( ) A. 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B. 象形文字 C. 《汉谟拉比法典》 D. 楔形文字
|
16. 难度:中等 | |
下图所示石碑刻有“此为确立真正福祉及仁政于国内的常胜之王汉谟拉比所制定的公正的法律”等文字。下列有关该石碑文字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反映了古代埃及建造金字塔的情况 B. 反映了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面貌 C. 反映了古代印度严格的等级制度 D. 证明了古代雅典城邦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
17. 难度:简单 | |
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 A. 汉谟拉比法典 B. 《圣经》 C. 《天方夜谭》 D. 《金刚经》
|
18. 难度:简单 | |
亚非大陆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以下表述能正确反映亚非文明的是 A. 金字塔是两河流域文明的重要标志 B. 《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留给世界文明的重要遗产 C. 古代印度等级制中的首陀罗享有崇高地位 D. 古代日本大化改新前处于封建社会
|
19. 难度:简单 | |
阅读材料:法典宣扬“君权神授”。它还规定:奴隶可以买卖,可用来抵债;奴隶可以被任意杀死,凶手只需赔偿奴隶主的财产损失,无须偿命等等。 请回答: (1)上述材料的是世界古代史上哪部法典? (2)从法典内容可以看出,这部法典是维护谁的利益的? (3)你知道这部法典是刻在什么地方的吗? (4)这部法典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5)法典有什么价值? (6)它是由谁制定的?他有什么功绩? 答:
|
20. 难度:中等 | |
初二(4)班要出一期“大河流域文明古国成就展”的壁报,请你一起参与筹备工作。 (1)他们找到了一幅标注了四大文明古国位置的空白地图,准备在展览中做互动活动时使用,请帮他们在贴纸上写出对应的四大文明古国名称及其所处的大河流域。 A. B. C. D. (2)在布置“大河流域文明古国成就展”的壁报时,粗心的同学忘了在几张打印好的图片上标注名称,也分不清该把这些图片归类到哪个古国的成就里,请你在对应的图片下标注名称,并注明是哪个文明古国的成就。 成就名称: 、 、 、 文明古国: 、 、 、 (3)同学们还想在壁报的最后部分总结一下大河流域文明古国的共同点,你能从地理环境、政治制度、经济生活、思想文化等方面帮他们梳理一下共同点吗?
|
21.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 他(指造物主)为了世界的繁荣,用自己的口、双手、双腿和双脚相应地制造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国王)应极力使吠舍与首陀罗执行自己的义务,因为他们逃避自己的义务时,则使这个世界动摇。刹帝利无婆罗门不能幸福,婆罗门无刹帝利不能昌盛。 ﹣﹣《摩奴法典》 请回答: (1)这部法典出自古代哪个国家?反映了社会上什么制度? (2)这部法典有关规定的实质是什么?材料中提到的人各属于哪些阶级? (3)宣传造物主用不同部分造出不同的人,其目的是什么?
|
22. 难度:中等 | |
2017年中印两国之间发生严重的洞朗对峙事件,几乎引发战争。2018年印度总理多次访华,频频示好,中印关系峰回路转。探究印度和中印关系的历史,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答同题。 (印度文明成就) 材料一 古印度罗门经典海《吠陀》中说说,造物神天用嘴造出了婆罗门,用手造出了刹帝利,用腿造出了吠舍,用脚造出了首陀罗…… (1)材料一反映了古代印度的什么制度?古代印度创立了世界三大宗教中的什么宗教?在数学上又有何成就? (中印友友好来) 唐朝时中印交往频繁,中国僧人玄奘不惧艰险,长途跋涉,西行印度,谱写了中印关系史上辉煌的篇章。 (2)玄奘所写的什么著作成为了研究古代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典籍?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唐代出现玄奘西行印度壮举的历史条件。 材料三 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应邀访问了印度和缅甸,并分别同两国总理发表声明,共同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里国际关系的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93页 (3)请写出材料三所指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 (当代发展努力) 材料四 20世纪60年代后期,印度开始实行以“绿色革命”为号召的农业发展战略,增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强农业的技术改造。印度由一个“饥荒之国”变为“余粮之国”90年代,印度实行全面的经济改革,加大开放力度,实现了年均6%以上的经济增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起来,成为了“软件大国”,软件产品占领了欧美相当大一部分市场,班加罗尔成为世界上重要的软件开发中心之一。 ——摘自岳麓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79页 (4)从材料四归纳,印度独立后为振兴民族经济,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
23. 难度:中等 | |
文化是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彻底消除和根绝欲望后,生老病死、悲伤、哀痛、苦难、不幸和绝望就一扫而光 ﹣﹣□□教义 (1)材料一所反映的教义属于哪种宗教?该宗教的诞生地在哪里? 答: 材料二:□□让人们相信他是上帝的儿子,为了救赎世人的罪而降临人间。人们若按照他的教诲去做,就能在死后进入天国,获得永生,宣扬的核心思想就是对人类的“博爱”。 (2)材料二中的“他”相传是谁?请列举一例与该宗教相关的西方节日。 答: 材料三:穆罕默德建立了自己的宗教:宣扬主神安拉是宇宙的唯一真神和造物主,只有信仰安拉的人死后才能进入天堂。穆罕默德以宗教信仰为纽带,将一盘散沙的阿拉伯各部落,熔铸成一个强大的民族统一体,建立了统一的国家。同时形成了阿拉伯文明,对以后的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材料三中穆罕默德创立的宗教的经典是什么?根据材料指出该宗教对阿拉伯地区有哪些影响? 答: (4)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归纳这些宗教被统治者所利用的共同教义是什么? 答: 材料四: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个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下,处在睡眠和半醒状态,这些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组成的,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罩上了一层奇异的色彩。……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瑞士史学家布哈特 (5)据所学知识回答,“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与哪一重大事件密切相关?该事件以什么精神作为指导思想?它为欧洲什么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