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困难 | |
“人们一说起中国发现的远古人类,没有不首先提到北京人的。”下列关于北京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 依然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但能直立行走 C. 已经会用火烧烤食物和长时间保存火种 D. 能够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并过群居生活
|
2. 难度:简单 | |
人类社会在文明形成的过程中,地理环境对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影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生活在 A. 珠江流域 B. 长江流域 C. 黄河流域 D. 渭河流域
|
3. 难度:简单 | |
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A. 神话传说 B. 海洋文明 C. 农耕文明 D. 游牧文明
|
4. 难度:简单 | |
某遗址“距今6000多年”“位于长江下游”“发现稻谷和稻壳”。根据这些信息判断,该遗址是( )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河姆渡遗址 D. 半坡遗址
|
5. 难度:简单 | |
粟脱壳后的粮食因其粒小,故称小米,而小米粥是人们常吃的食品。下列古人类中最早有可能享受到这种食物的是 ( ) A. 北京人 B. 山顶洞人 C. 半坡居民 D. 河姆渡居民
|
6. 难度:简单 | |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这是孙中山对“人文初祖”黄帝的评价。与“平定蚩尤乱”有关的战役是 A. 牧野之战 B. 涿鹿之战 C. 城濮之战 D. 巨鹿之战
|
7. 难度:中等 | |
“挖通大山,疏导河道,凿穿龙门……疏导三江五湖,使他们注入东海,以造福黔地(贵州)”下列事件与《吕氏春秋》这段记载有关的是 A. 大禹治水 B. 黄帝造舟 C. 王景治黄 D. 李冰修建都江堰
|
8. 难度:简单 | |
下列内容中,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 A. 尧让位给舜 B. 舜让位给禹 C. 禹传子,家天下 D. 启打败有扈氏
|
9. 难度:简单 | |
小明看电视剧《封神榜》时看到这样一个镜头:周武王联合800多个部落击败商朝军队,纣王自焚,商朝灭亡。他由此回忆起哪一个历史事件?( ) A. 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B. 商汤灭夏 C. 牧野之战 D. 国人暴动
|
10. 难度:简单 | |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这一文字是 A. 甲骨文 B. 金文 C. 小篆 D. 隶书
|
11. 难度:简单 | |
《历史朝代顺序歌》中有这样一句,“东周分两段”,这里的“两段”指的是( ) A. 春秋和战国 B. 西汉与东汉 C. 西晋与东晋 D. 北宋与南宋
|
12. 难度:中等 | |
“王(周桓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朝觐周王)。秋,王以(带领)诸侯伐(讨伐)郑,郑伯御(抵御)之。”以上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周桓王权力强大 B. 诸侯争霸厉害 C. 周王室衰微 D. 郑伯已成为霸主
|
13. 难度:简单 | |
如果你到北京去旅游,除了登长城、看故宫,还可以参观哪些原始居民的生活遗址 A. 元谋人、北京人 B. 北京人、蓝田人 C. 山顶洞人、元谋人 D. 北京人、山顶洞人
|
14. 难度:简单 | |
下图中的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竟屡次“烽火戏诸侯”。最初几次,诸侯都会带兵前来,保卫周王。诸侯这样做,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
15. 难度:简单 | |
传说4000多年前,炎帝、黄帝结盟打败蚩尤,后来又与九黎族经过长期发展融合,形成了华夏族。后为尊奉的华夏族祖先是( ) A. 炎帝、尧 B. 炎帝、黄帝 C. 黄帝、尧 D. 尧、舜
|
16. 难度:简单 | |
恩格斯曾说过:“就世界性的解放而言,人工取火的进步超过了蒸汽机。”下列我国古人类中,最早懂得人工取火这种进步的是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半坡人
|
17.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远古居民居住在什么地方?请你想一想,除此以外,他们还会住在什么地方? 材料二 材料三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个居民的房屋样式?是什么房屋类型?请你结合地理知识分析一下这样的结构有什么好处?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个居民的房屋样式?是什么房屋类型? (4)居住在材料二、三中的居民在生活方面比材料一中的远古人类有哪些进步?
|
18. 难度:简单 | |
(题文)(1)“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请问孙中山先生评价的是谁? (2)“天下为家”的局面真正是从谁开始的? (3)“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反映了西周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