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福建省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五一期间,小明在北京周口店参观了一处距今(2018年)大约70万~20万年之间的早期人类遗址。由此可以推断,他参观的这处早期人类遗址是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半坡人遗址

D. 河姆渡人遗址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图中的建筑复原图最有可能是哪一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   )

A. 北京人    B. 山顶洞人

C. 河姆渡原始居民    D. 半坡原始居民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

A. 自然环境的优劣    B. 原始农业的发展

C. 氏族公社的形成    D. 学会建造房屋技术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哪两种农作物最早是由我国劳动人民种植的( )

A. 大豆和小麦    B. 花生和高粱    C. 甘薯和玉米    D. 水稻和粟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炎帝和黄帝被后人尊称为(  )

A. 治水英雄    B. 人文初祖    C. 兵家鼻祖    D. 一代天骄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面为传说中的部落联盟首领的继承顺序表,其中空框内应填的是(   )

A. 黄帝    B.     C.     D. 伯益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领导人们治理洪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是(   )。

A. 炎帝    B. 黄帝    C.     D.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诗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反映了我们经常讲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从下面哪一人物开始的(    )

A. 女娲    B. 黄帝    C. 炎帝    D. 大禹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  )

A. 华人是黄皮肤黑头发的黄种人

B. 从中国大陆出去的华人

C. 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由炎、黄两部结成的部落联盟发展而来的

D. 炎帝黄帝战胜了蚩尤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下面对古代传说与历史事实的联系,叙述正确的是(    )

A. 远古传说是完全不可信的

B. 我们可以完全相信远古传说

C. 历史事实是在远古传说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

D. 远古传说有夸张成分,但也蕴藏着比较可靠的历史信息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如果要了解传说时代人们的生活状况,最为可靠的依据是(   )

A. 神话传说    B. 文字记载    C. 影视作品    D. 考古发现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班上来了一位新同学,他在自我介绍中说,他的姓和我国第一个王朝的名称相同,请问他姓(   )

A.     B.     C.     D.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夏朝建立于约公元前2070年,这一年属于 ( )

A. 21世纪70

B. 公元前21世纪70年代

C. 公元前20世纪70

D. 20世纪70年代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 黄帝时期

B. 夏朝

C. 商朝

D. 西周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关于甲骨文,错误的解释是(  )

A. 我国古代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B. 甲骨文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C. 商朝时期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D. 是研究商朝历史的唯一资料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题文)你认为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

A. 四羊方尊    B. 马踏飞燕    C. 青铜爵    D. 司母戊鼎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了牛耕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作用开始于( )

A. 春秋战国时期    B. 秦汉时期

C. 隋唐时期    D. 宋元时期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人们常将山东称作齐鲁大地,将河北称作燕赵大地。这源于西周实行的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齐桓公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最主要原因是

A. 领土广阔经济富庶

B.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C. 提出"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

D. 召集诸侯会盟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在商鞅变法后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获得爵位,最好的办法是

A. 多生产粮食布帛

B. 去经商发财从而得到政府的奖赏

C. 当兵建立军功

D. 大力垦荒从而得到政府的奖赏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小明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了桂陵之战、长平之战等战役的资料,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

A. 商汤灭夏    B. 武王伐纣    C. 战国七雄    D. 诸侯争霸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战国时期引发社会变革的最根本因素是(     )

A. 各国间频繁的战争    B. 受法家思想的影响

C. 铁器牛耕的普遍使用    D. 为了统一中国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

A. 当兵立军功 B. 不隐瞒犯法行为

C. 合理经商致富 D. 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县这一地方行政建制在我国出现始于(    )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春秋战国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春秋战国时期涌现了一批具有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下列学派与其代表人物搭配正确的是(    )

A. 墨家——孟子    B. 法家——韩非子    C. 道家——墨子    D. 儒家——庄子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光盘行动”,就是提倡人们在吃饭就餐时不剩饭菜,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提倡“尚力”“节用”、反对统治者奢侈浪费的是

A. 孟子

B. 墨子

C. 庄子

D. 韩非子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商鞅变法的内容中,最能体现变法封建性质的是(    )

A. 奖励耕战    B. 承认土地私有    C. 建立县制    D. 任人唯贤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道德经》是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畅销书”之一,此书记载的言论是关于(  )

A. 孔子    B. 老子    C. 墨子    D. 孟子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如下图所示讲学者传授的是(  )

A. 儒家学说    B. 道家学说    C. 墨家学说    D. 法家学说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这是因为战国时出现

A. 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B. 诸侯争霸局面

C. 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D. 商业繁荣局面

 

二、判断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禹死后,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让给他的儿子启,从而启建立了夏朝。这种说法对吗?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三、综合题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

(原文大意:不论气候如何变化,人们都能够避免旱涝灾害。所以成都平原没有荒年,人们也没有挨饿,天下人把它称为“天府之国”)

材料二 “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石犀》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说的是哪一个著名的水利工程?

(2)该工程是何时、由何人主持修建的?有什么作用?

(3)材料二中“伯禹”是谁?为什么把他与李太守相提并论?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题文)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政治制度也应随之改变,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改革和创新成为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

材料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

(1)为加强对各地的统治,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在实行初期起了什么作用?

材料二:“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上述制度在春秋时期出现了什么变化?

材料三:“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3)在各国的变法中,变法最彻底、收效最大的是哪场变法?该变法起了什么作用?

 

详细信息
34. 难度:简单

下图中人物生活在我国春秋末期,他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以“仁”为核心的系统的伦理学说,开创了在当时和后世影响都很大的儒家学派,成为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在教育方面,也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进步主张,开创了私人办学的新风,概括和总结出了一套教育经验、教学方法和求知方法,编纂《六经》,留下了言行录《论语》,为发展我国古代教育事业和传播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万世师表”。

请回答:

(1)图中人物是谁?据材料指出该人物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2)根据上述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从史出,逻辑清晰)。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