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题文)曾经不可一世高高在上的大清帝国一夜之间被英国人打得颜面扫地,这掀开了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史。这场导致中国走进屈辱历史的战争是 (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中法战争
|
2. 难度:简单 | |
1843年的某一天,在英国伦敦造币厂门前停着长长的一队马车,每辆车上都载着写有“大洋”字样的木箱,里面装满了银元。这些银元可能是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的赔款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北京条约》
|
3. 难度:简单 | |
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割让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予俄国。1864年签订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割给俄国。由此可见,第二次鸦片战争( ) A. 进一步打开了中国市场 B. 使中国丧失关税主权 C. 对中国的文化造成打击 D. 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
|
4. 难度:简单 | |
1853年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书中描述:“中国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延续了十年之久,现在已经汇成了一个强大的革命”文中“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 A. 金田起义 B. 永安建制 C. 天京事变 D. 西征胜利
|
5. 难度:简单 | |
晚清的他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寻求“富同强兵”之道,主张学习西方,在中国兴办近代工业;主张塞防和海防并重,力主收复新疆,建议设立新疆行省。此人是( ) A. 林则徐 B. 李鸿章 C. 左宗棠 D. 邓世昌
|
6. 难度:简单 | |
用图示法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是学习历史常用的一种方法。下面空白方框内应填写( ) A. 洋务运动 B. 太平天国运动 C. 义和团运动 D. 戊戌变法
|
7. 难度:中等 | |
《马关条约》第六款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据此条款,日本获得的权益是( ) A. 开设工厂 B. 割占土地 C. 增辟通商口岸 D. 获得赔款
|
8. 难度:简单 | |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写道:“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 ……。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从制度上感觉不足”而进行的探索是( ) ①洋务运动;②戊戌变法;③辛亥革命;④新文化 运动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①②③④
|
9. 难度:简单 | |
毛泽东总结中国近代历次农民起义失败时说过:“没有农民办不成大事,光有农民办不好大事。”下列事件属于“光有农民办不好大事”的是( ) A. 洋务运动 B. 辛亥革命 C. 义和团运动 D. 戊戌变法
|
10. 难度:中等 | |
报纸是反映社会动态、传递民间呼声的重要工具。1901年,有报纸刊登了一篇评论,愤怒地指出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与此评论相关的社会背景是( )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台湾割让给日本 C. 《辛丑条约》的签订 D. 百日维新的失败
|
11. 难度:中等 | |
林伯渠说:“对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沿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这段话旨在强调 A. 辛亥革命意义重大 B. 广大民众尚未觉悟 C. 革命时机不够成熟 D. 革命缺乏社会基础
|
12. 难度:简单 | |
《中华民同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际意义在于( ) A. 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B.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C. 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D. 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
13. 难度:简单 | |
1946年陈伯达撰写的小册子《窃国大盗袁世凯》,称袁世凯为“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集中的黑暗影”,袁世凯“窃国大盗”的形象广泛出现于各种历史教育和政治宣传的场合。袁世凯“窃国大盗”的行为是( ) A. 护法运动 B. 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C. 护国运动 D. 二次革命
|
14. 难度:简单 | |
中国近代史上曾有过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像漫漫黑夜中的一道闪电,猛烈冲击着封建专制思想.这场运动是( ) A. 洋务运动 B. 维新变法运动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
|
15. 难度:简单 | |
胡适在1923年给友人的信中写道:“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其中《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是指( ) A. 君主立宪时代 B. 民主共和时代 C. 尊孔复古时代 D. 民主科学时代
|
16. 难度:中等 | |
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 A. 清政府镇压的力度不同 B. 农民阶级的麻木不仁 C. 人民群众的参与程度不同 D. 后者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17. 难度:简单 | |
鲁迅先生曾这样咏赞上海的这次会议:“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鲁迅咏赞的会议( ) A. 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 推动了二次革命的成功 C. 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D.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18. 难度:简单 | |
以下口号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搭配正确的有( ) A. ①③④ B. ③④⑥ C. ②⑤⑥ D. ①②⑤
|
19. 难度:中等 | |
中国近代历史留给我们的沉重感受就是屈辱。阅读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撕裂的国土) 材料《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设立在南京静海寺,陈列馆分为 “硝烟北移,寇入长江”“娟和议约,丧权辱国”“沧桑百年,毋忘国耻”三个部分,陈列图片、史料、照片、实物173件,还陈列我国1842年至1949年期间被迫签订的1050多个不平等条约。 (1)《南京条约》中,中国哪一领土被割让?该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2)通过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同领土最多的是哪个国家? 1899年,美同提出的什么侵华政策加剧了中国的国耻? (哭泣的遗迹) (3)图片控诉了哪些国家的罪行? (屈辱的数字) (4)表格中的赔款出自哪一条约?表格中的屠杀与哪个国家有关? (5)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遭受屈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20.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全球通史》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与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 (1)材料一中“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的目的是什么?试运用史实说明运动中“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1例) (2)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第一场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这里“起点”的 含义是什么? 材料二: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他们的外交胜利了!我们的外交失败了……希望全国工商各界,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在此一举了!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3)材料二中满腔热情的告白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材料三:革命声传画航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 ——1964年4月5日董必武题诗 (4)材料三中的“画肪”因为召开了哪一次重要会议而闻名天下?这次会议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 材料四: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从此有了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5)结合材料四,列举一件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作思想准备的历史事件。中国共产党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你对“焕然一新”是如何理解的?
|
21. 难度:中等 | |
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近代以来,一代代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得到了教训,也获得了启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体西用)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1)材料一反映了李鸿章的什么主张?有人认为洋务运动是成功的,也有人认为洋务运动是失败的。你的观点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立宪之梦) 材料二 梁启超曾说过:“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以后始也。”有人认为戊戌变法在政治上具有君主立宪制目标和理想;在经济上,它要推动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2)由材料二可知,甲午战争失败极大地唤醒了中国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希望通过改革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改革最终失败。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共和之路) 材料三 中国同盟会的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3)仿照材料三所示的中国同盟会纲领,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哪一年建立了共和体制的“民国”?其胜利果实最后被谁篡夺? (思想风暴) (4)辛亥革命失败后,一些先进的中国人认为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于是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为批判封建文化,主张学习西方文化,提出了哪两大口号? (规律揭示) (5)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对救国道路的探索,在向西方的学习上,体现了一种怎样的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