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广东省江门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包括( )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

鼓舞了被压迫人民的解放斗争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与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有关的战争是

A.美苏冷战               B.第二次世界大战

C.拿破仑对外战争         D.第一次世界大战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前苏联有一个笑话: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对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伊万说:那就煮。老婆说:没锅。伊万说:那就烤。老婆说:没有柴。伊万气坏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该笑话反映的是(    

A.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B.个人崇拜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

C.新经济政策恢复自由贸易的后果

D.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1933年,罗斯福总统在就职演说中指出,我们最首要的任务是使人民有就业机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任务就可以部分地完成。为了完成上述最首要的任务,他采取的直接措施是   

A.大力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          B.缩减农业产量,稳定产品价格

C.发放蓝鹰标识,干预工业生产          D.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构成这一体系的主要条约《凡尔赛和约》与《九国公约》的相同之处是( )

A. 宰割中国    B. 削弱英国    C. 限制日本    D. 瓜分德国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罗斯福在一次演讲中说道:“为了永远纠正我们经济体制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这表明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A. 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做出的政策性调整

B. 提高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来消除经济危机

C. 目的是改善工人和小生产者的状况

D. 实行计划经济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阅读下表:1929~1933年间美、德、英、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下降情况表

从表中最能反映出此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A. 首先爆发于美国

B. 范围特别广

C. 持续时间特别长

D. 激化了阶级矛盾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20世纪上半叶,意大利、德国、日本先后都建立了法西斯政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都建立于20世纪30年代

B. 都实行独裁统治和扩张政策

C. 都在国内矛盾尖锐的情况下建立

D. 都对世界和平和进步事业构成威胁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剧

B. 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

C. 帝国主义国家为了争夺世界霸权

D.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进一步加强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201559日,俄罗斯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以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下列战役或军事行动中该国参加的是( )

A. 凡尔登战役 B. 袭击珍珠港 C. 诺曼底登陆 D. 攻克柏林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从爆发到扩大,到进一步扩大,终于让受到法西斯侵略的国家联合起来,在反法西斯的战场上取得了转折性的胜利。与以上环节相对应的事件是( )

A. 德国闪击波兰——德军进攻法国——诺曼底登陆 —— 柏林战役

B. 德国闪击波兰——德军进攻苏联——珍珠港事件 —— 斯大林格勒战役

C. 慕尼黑阴谋 ——德军进攻苏联——珍珠港事件 —— 柏林战役

D. 德军进攻苏联——珍珠港事件——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就向英国和美国提出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问题,但是第二战场迟迟未能开辟。其主要原因( )

A. 美、英继续推行绥靖政策

B. 英、美希望削弱苏联而采取观望态度

C. 苏联抗战不力

D. 德意在欧洲处于战略进攻态势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下列会议中决定成立联合国的是( )

A. 巴黎和会    B. 华盛顿会议

C. 雅尔塔会议    D. 慕尼黑会议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直接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重要事件是(  )

①中国人民发起全面反攻

②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对日作战

③美国在日本投放两颗原子弹

④德国、意大利法西斯国家投降。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下列对美日之间关系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发展阶段

影响

19世纪,美国侵略日本

A使日本沦为半殖民地

20世纪40年代,日本侵略美国

B二战亚洲战场爆发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美国扶持日本,美日形成战略盟友

C使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大国

20世纪后半期外交上日本跟随美国

D70年代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

 

 

A. A

B. B

C. C

D. D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包括:             (     )

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

③改善人民生活,创造经济发展环境

④完成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政府继续加强对经济宏观调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从1946年﹣1977年的31年间,美国对西欧的直接投资增长了近60倍,跨国公司飞速发展,造成美国战后这一经济特点的主要原因有(  )

①战时的资本积累  

②政府有效的财政政策  

③科学技术的进步  

④马歇尔计划的推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下列关于明治维新内容正确的是

①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②禁止土地买卖,土地收归国有

③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向欧美学习    ④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今天,希腊人可以自由地在任何一个西欧国家工作、学习或居住。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 北约的建立    B. 华约的成立

C. 欧共体的产生    D. 欧盟的形成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东欧剧变的本质含义是( )。

A. 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B. 社会制度发生改变

C. 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崩溃    D. 政治版图发生了重大变化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下列措施不属于赫鲁晓夫农业改革措施的是(    )。

A.削减农业税                            B.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

C.开展大规模垦荒和推行玉米运动       D.减少农业投资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是(    )

A. 越南战争的结束

B. 尼克松访华

C.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D. 海湾战争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小刚同学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独立与振兴为主题做探究性学习,结论正确的是

① 1960年非洲17个国家独立

② 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亚非拉国家独立后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早在1962年美国蕾切尔•卡逊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书中的标题有“不必要的大破坏、“死亡的河流”、“自天而降的灾难”等,如今,书中的警告出现,这再次证明 (  )

A. 环境问题始于美国 B. 只有靠科技才能征服灾难

C. 预言的准确表明作者的聪慧 D.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冷战正式展开的事件是( )

A.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 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C. “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D. 北约建立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中国漫画家华君武创作了漫画《黄鼠狼给鸡拜年的结果》。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注:黄鼠狼指美国;指西欧各国)

A. “铁幕演说的发表 B. 杜鲁门主义的登场

C.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 北约组织的成立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二战后,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冷战政策。主要措施出台的先后顺序是

杜鲁门主义提出       马歇尔计划实施       北约组织建立

A. ②③①    B. ③①②

C. ③②①    D. ①②③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2015年3月英国正式递交了加入亚洲基础建设投资银行的申请书,《财经时报》就曾经刊登了奥巴马一位幕僚的谈话,他指责英国的行为是‘向中国的妥协’,可显然,英国更看重自己的‘国家利益’。旋即,法、德、意相继提交申请。而美国在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盟友澳大利亚也于3月底递交了申请。”该材料说明了在当今世界的国际关系中

A. 意识形态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B. 国家利益是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

C. 独立自主是各国外交政策的共同点

D. 主权是国家存在的最重要的因素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科技的进步,不断为人类经济发展开拓广阔的前景,同时也不断催生新职业,以下按职业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汽车司机——铁路工人——计算机教师   

B.火车司机——网络工程师——石油工人

C.火车司机——汽车司机——网络工程师   

D.石油工人——宇航员——轮船修理工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某历史兴趣小组通过分析下列资料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发明者的身份

进入时代

首先开始的国家

发明到应用的时间

第一次工业革命

技术工人

蒸汽时代

英国

蒸汽机—80多年

第二次技术革命

科学家

电气时代

美国、德国

电动机—60多年

第三次科技革命

科学家

网络信息时代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原子能—6年

 

 

A. 三次技术革命中的发明都是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

B. 三次技术革命分别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网络信息时代

C. 三次技术革命中首先开始的国家由一国到多国

D. 三次技术革命中的成果从发明到应用的时间越来越短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困难

战争与和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对孪生姐妹,战争中孕育着和平,和平中又潜伏着战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条约,德国交出了1/8国土、1/10人口和300万平方公里的全部殖民地,承担1320亿金马克的战争赔款。废除德国义务兵役制,陆军总数不得超过10万人,莱茵河东岸地区50公里内,德国不能设防。

材料二 

材料三  1970年12月7日,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跪在华沙犹太人隔离区所在地的纪念碑前。这就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华沙之跪”。

2013年12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公开参拜靖国神社,他之前已经明确表示允许内阁成员参拜。安倍与日本右翼政客的言行,引起相关国家强烈反对。中国、韩国、朝鲜等亚洲国家纷纷强烈抨击和严厉谴责。

材料四  二战的战火蔓延到亚洲、欧洲和非洲,参战国家多达61个,卷入战争的人口达17亿,动员的武装力量总人数超过1.1亿。参战国军队伤亡总数为5000万人以上,再加上平民,伤亡总数达9000万。参战国军费消耗总额为13520万美元,再加上财政消耗和物资损失,损失总数达40000亿美元。

请回答:

(1)请写出材料一中条约的名称,从材料可以看出一战的性质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活动是为了庆祝诺曼底登陆70周年。诺曼底登陆对二战胜利有何重要意义?据此分析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中、韩、朝等亚洲国家为什么强烈谴责日本政客参拜靖国神社?材料三中,面对侵略罪行,德国与日本的态度有何不同?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请谈谈你对战争的认识。

 

 

详细信息
32. 难度:困难

机遇稍纵即逝,抓住了就能促进本国迅速发展,抓不住就会落后挨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与西方的冲突至今已经持续了四、五百年。在这场冲突中,到目前为止,有重大教训的是世界而不是西方;因为不是西方遭到世界的打击,而是世界遭到西方的打击——狠狠的打击。

——(英)阿诺德·J·汤因比

材料二  为了不让文化落后拖住工业化的脚步,1928年秋,苏联政府掀起了群众性扫盲运动,……全党和全国人民积极投入文化和技术的学习热潮中。从1929年至1939年,熟练工人增加了9倍,工程师增加了5倍多。苏联人民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为社会主义工业化装上了加速器。

1929年,正当苏联轰轰烈烈地进行工业化的时候,经济危机的飓风席卷了资本主义国家。斯大林巧妙地利用了由于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残酷和矛盾尖锐的时机,货比多家、少花钱多办事,成为当时世界市场上西方先进设备最大的买主。仅1932年,世界机器设备出口的一半被苏联买回家。同时,斯大林利用西方科技人员过剩的行情,招聘来了许多西方著名的技术专家。

——《世界历史纪录片演说词》

材料三

材料四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西方能够“狠狠的打击”世界的根本动力是什么?这种打击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20、30年代苏联工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一个共同机遇?西欧国家之间又采取了怎样措施来迎接这一机遇?

(4)材料四中面对全球化的机遇,中国应如何应对,请你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分别提合理化建议。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