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诗句“高塔巍巍数千寻,二百万方石砌成”描绘的历史文化遗产是 A. 埃及金字塔 B.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C. 大运河 D. 故宫
|
2.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20世纪初期关于清政府的一幅漫画,和此图含义最直接相关的史实是 A. 甲午战争 B. 八国联军侵华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
3. 难度:简单 | |
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理解,下列属于“组织的反应”的是 ①《新青年》创办 ②京师大学堂建立 ③中国共产党成立 ④国民党改组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
4. 难度:简单 | |
82年前,当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在中国的大西北先后发生了两件几乎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那么你认为下列诗句暗含这两件事情的应是 ①铁流两万五千里,各路劲旅大会师 ②黄洋界上炮声隆,人杰地灵唱大风 ③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④谁人不知张少帅,千古功臣一代骄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
5. 难度:简单 | |
古代欧洲有一个地方,成年男性公民普遍参政,工商业比较发达,曾是地中海地区最大的商贸中心,被称为“全希腊的学校”,该国是 ( ) A. 斯巴达城邦 B. 雅典城邦 C. 亚历山大帝国 D. 罗马帝国
|
6. 难度:简单 | |
下面是两条重要的交通路线图,它们开通的共同作用是 A. 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 促进欧洲大西洋沿岸经济的繁荣 C. 促进了汉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D. 促进了不同地区和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
7. 难度:中等 | |
东汉中期以后,政治黑暗最突出的表现是 A. 中央和地方矛盾的加强 B. 统治阶级内部的派系斗争 C. 皇帝昏庸愚昧,不理朝政 D. 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
8. 难度:中等 | |
《晋书·食货志》记载“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材料所指出的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社会稳定 B. 自然条件优越 C. 劳动力充足 D. 技术先进
|
9. 难度:中等 | |
他是西方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领袖人物之一。他扫荡了小亚细亚和埃及,回师占领了两河流域,灭波斯,一直打到印度河流域,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他是( ) A. 伯里克利 B. 屋大维 C. 亚历山大 D. 穆罕默德
|
10. 难度:简单 | |
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统一日本是在( ) A. 1世纪 B. 2世纪 C. 3世纪 D. 5世纪
|
11. 难度:简单 | |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地方豪强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 参与皇室斗争 B. 保卫天皇 C. 保护自己的庄园 D. 为国家提供兵役服务
|
12. 难度:中等 | |
《新全球史》中写道:“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农奴制)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 保持沙皇俄国的大国地位,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使沙皇俄国社会在19世纪发生了转型。”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 A. 农奴制阻碍了俄国发展 B. 沙皇专制统治结束 C. 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D. 改革目的是保持俄国大国地位
|
13. 难度:中等 | |
下列图片中,能反映罗斯福为摆脱经济危机而采取的增加就业、扩大内需的措施有( )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
14. 难度:中等 | |
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是两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对时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关于两次会议的共同点,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由少数国家操纵并充满矛盾和斗争 ②最大受益国都是美国 ③都涉及中国问题,并损害中国主权 ④本质上都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会议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
15. 难度:中等 | |
“对于人类来说,这是一个关系到世界历史重大转折的时刻。从此,新旧大陆的隔绝状态被打开了。”这句话主要是针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而言的。这里的“新旧大陆”分别指的是( ) A. 亚洲和非洲、大洋洲 B. 欧洲、亚洲和大洋洲 C. 美洲和欧洲、亚洲、非洲 D. 欧洲和非洲、亚洲
|
16. 难度:简单 | |
“在太平洋上,我们有3个月零20天没有补充营养,只能吃碎成粉末、满是蛀虫的饼干……喝又黄又臭的水。”这可能是下列哪个船队的航行记录( ) A. 迪亚士船队 B. 达·伽马船队 C. 哥伦布船队 D. 麦哲伦船队
|
17. 难度:中等 | |
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历史史实,哪些是历史观点。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 1916年凡尔登战役 B. 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C. 一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D. 坦克是一战中使用的新式武器
|
18. 难度:中等 | |
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A. 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 社会主义制度显示出优越性 C. 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D. 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
19. 难度:中等 | |
自然界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发展的,体现了下列哪位科学家的观点? A. 达尔文 B. 牛顿 C. 达•芬奇 D. 爱因斯坦
|
20. 难度:中等 | |
恩格斯说:“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这位诗人创作的一部里程碑式作品是( ) A. 《神曲》 B. 《最后的晚餐》 C. 《哈姆雷特》 D. 《蒙娜丽莎》
|
21. 难度:简单 | |
历史课上,同学们针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实战展开讨论,最后认定其实质就体现在“兴”上,你认为这个“兴”的涵义是指( ) A.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复兴 B. 神学文化的复兴 C. 封建文化的重新兴盛 D. 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
22. 难度:中等 | |
伟大的改革者都有高度的危机意识、改革自觉和责任担当。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地起义自己解放自己,还不如自上而下地改革解放农民;继续拖延只会更加引起灾祸,只会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有上述认识的改革者( ) A. 颁布了《权利法案》 B. 通过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C. 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D. 推行了“文明开化”政策
|
23. 难度:中等 | |
19世纪后半期,在文明开化政策的推动下,日本取消传统文化的中心地位,全面引入西方的思想文化,建立了新教育体系。但与此同时,日本也留存了浓厚的专制思想,如对天皇个人的神化思想等。与上述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 大化改新 B. 1861年改革 C. 戊戌变法 D. 明治维新
|
24. 难度:中等 | |
1948~1984年,美国曾开展过四次“美国人心中最伟大的总统”的评选活动,评选结果排在第一位的始终是林肯。这是因为林肯( ) ①领导美国人民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 ②废除了黑奴制度,使黑人获得了自由③颁布《独立宣言》,宣布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④维护了美国的统一,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障碍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
25. 难度:简单 | |
(题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领导这次革命的是( ) A. 克伦威尔 B. 拿破仑 C. 威廉 D. 华盛顿
|
26.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总会有一些伟大人物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梭伦,克利斯蒂尼和伯利克里不是平民,也不是工商业者,都是贵族出身。然而他们却主动适时地让步妥协,将权力下放,让权于平民,鼓励平民参政议政,并创立了许多至今仍令后人羡慕的制度和方法……雅典人的智慧照亮了历史,给后人留下巨大财富。 材料二:①明治政府兴建工厂,修筑铁路,举办邮政、电讯事业,扶植、保护私人企业的发展。……②仿照欧美,设立了新式学校,普及初等教育。……③盖洋楼,吃西餐,穿西服,改变传统的日本发型。④明治政府开始实行征兵制,建立了一支崇尚“武士道”精神、效忠天皇的军队。 ——摘自人教版九上历史教材 材料三:1921年列宁说:“目前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洁、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材料四: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凯恩斯在1933年末给罗斯福的信中曾说:“如果你在现行制度内实验成功,各国将进行新的更雄心勃勃的实践,而我们也可以把你任总统之日起,作为一个新的开端。” 材料五: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从那时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摘自习近平《党的十九大报告》 问题一:据材料一,雅典最大的政治特色是什么?是谁执政时将这一特色推向古代世界的高峰? 问题二:材料二出自日本历史上哪场改革?文中②属于哪一领域的改革内容?归纳①②③改革内容的共同特点。根据材料,从积极、消极两个角度分析这场改革的影响。 问题三:材料三中“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是指列宁实施的什么政策?结合曲线图,说说这一政策对苏俄(联)有何作用? 问题四:归纳总结材料一到五,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
27. 难度:中等 | |
近代以来,面对列强的侵略,辈辈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几多教训,几多启示。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场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迫下,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与困惑。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这场战争” 是指什么战争?为什么说“这场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 材料二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2)材料二反映了李鸿章的一种什么主张?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洋务派创办近代民用企业的作用是什么? 材料三 及甲午败于日本,各国租港湾之事,相逼而来,瓜分支那之说,腾沸于全球。 ——黄鸿寿《清史纪事本末》 (3)材料三中“甲午败于日本”使中国又一次遭受割地赔款之痛,请举史实说明。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材料四.变法之本,在于育人才;人才这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变法通议》 (4)概括出材料中所表达的主张。这一主张在百日维新内容中有什么具体表现? 19世纪 90年代,倡导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两个主要代表人物。 (5)清政府在近代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哪些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