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山顶洞人遗址 D. 半坡居民遗址
|
2. 难度:中等 | |
《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这说明西周分封制下诸侯要承担的义务是 ( ) A. 定期朝见周天子,汇报政务 B. 进献贡物 C. 服从周王调兵 D. 定期服役
|
3. 难度:简单 | |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A. 诸侯争霸 B. 百家争鸣 C. 商鞅变法 D. 铁器与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
4. 难度:简单 | |
六国的人说“秦国的军队是‘虎狼之师’,秦国的军队打仗,一个个都眼睛都红了,就像猛兽一样,巴不得多砍几个人头”。秦国的士兵之所以能打仗,是因为有一个强大的政策在激励着他们。这个强大的政策是( ) A. 承认土地私有 B. 编制户口,加强刑罚 C. 奖励军功 D. 奖励生产
|
5. 难度:简单 | |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遂灭商君之家。”这段材料说明 A. 商鞅变法失败的原因是触犯了奴隶主贵族利益 B. 社会改革必须顺应历史潮流 C. 太子即位后顺应民心处死商鞅 D. 改革可能遇到重重阻力,会付出沉重代价
|
6. 难度:中等 | |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 ( ) A.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 皇权至高无上 C. 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 D. 书同文,车同轨
|
7. 难度:中等 | |
西汉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 ) A. 力倡节俭 B. 大兴文治 C. 休养生息 D. 平抑物价
|
8. 难度:简单 | |
《后汉书》记载:章和二年(公元88年)章帝死,年仅10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听政。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威权震朝廷”。以上材料反映了东汉时期的历史现象是 A. 丞相权力膨胀 B. 豪强地主兼并土地 C. 外戚专权 D. 宦官专权
|
9. 难度:中等 | |
在当代,东突恐怖势力企图分裂新疆的行径不得人心。下列史实中能充分说明新疆地区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是 ( ) A. 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 B. 昭君出塞 C.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D. 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
10. 难度:简单 | |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可以从书中查阅的史实有 ①商汤灭夏 ②齐桓公称霸 ③商鞅变法 ④赤壁之战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
11. 难度:中等 | |
在中华民族的成语故事中有许多关于三国鼎立的故事,下列哪个故事所反映的史实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影响最大?( ) A. 官渡之战 B. 赤壁之战 C. 三顾茅庐 D. 七擒孟获
|
12. 难度:简单 | |
某同学查阅了有关“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人口南迁”“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些历史资料进行主题探究,他探究的主题是: ( ) A. 统一国家的建立 B.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 民族关系的发展
|
13. 难度:简单 | |
在汉语中,“鼎”可以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其形成至少应追溯到商周时期。( )
|
14. 难度:中等 | |
“(江南)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这一现象开始于东晋南朝。( )
|
15. 难度:中等 | |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中,迁都洛阳是最能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 )
|
16. 难度:中等 | |
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的而建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有关制度的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是谓小康。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的“天下为家”的局面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二 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同时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2)材料二体现的制度在当时有何作用? 材料三 秦朝时全国共设三十六郡,每郡有守(相当于省长)尉(相当于防区司令)和监(相当于监察专员)各一。郡下设县,万户以上大县设“令”;不足万户小县设“长”。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材料三中秦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管辖而采取了的制度对中国历史有什么影响? (4)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夏商周和秦朝时期国家制度不断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
17.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元前127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臣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 材料三:武帝雄才大略,即位之初,……更钱造币以赡用。征匈奴四十馀,匈奴远遁,日以削弱。 ——《古代历史史料汇编》 (1)根据材料,概括出西汉统治者采取的加强统治的措施。 (2)综合上述材料,西汉采取的这些措施有什么作用?
|
18. 难度:简单 | |
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材料一: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变法内容? (2)公元前350年,秦国平民张三,因斩一敌国甲士,获爵一级,田一倾,宅九亩。张三这是因为哪一项改革措施而获田产的? (3)以上改革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材料二: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请回答: (4)材料二反映了历史上的什么历史事件?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什么改革内容? (5)材料二的措施产生了什么作用?请你谈谈你对我国推广普通话意义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