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我国最早的人类之所以称为“人”,其主要依据是( ) A. 《史记》上的记载说明 B. 考古发掘出粗糙的石质工具 C. 考古发现他们可以吃烧熟的食物 D. 其长相和现代人完全一样
|
2. 难度:简单 | |
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据此推断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A. 刀耕火种 B. 游牧渔猎 C. 农耕定居 D. 铁犁牛耕
|
3. 难度:简单 | |
《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尧知道自己的儿子丹朱不成材,没有能力接任天下,于是就把天下传给了有才德的舜。这一记载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 A. 禅让制 B. 宗法制 C. 世袭制 D. 分封制
|
4. 难度:困难 | |
古史传说中炎帝、黄帝等英雄的丰功伟业。反映了我国从人类起源到迈向文明的巨大飞跃。下列最能为这些传说的真实性提供证据的是 A. 元谋人牙齿化石 B. 半坡聚落的遗址 C. 司母戊青铜方鼎 D. 司马迁的《史记》
|
5. 难度:简单 | |
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 建国者没有打好基础 B. 不注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 C. 最后一个国君暴虐残酷 D. 内部发生严重的叛乱
|
6. 难度:简单 | |
战国中后期,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合众弱以攻一强”、“事一强以攻众弱”的历史现象 ,其中的“一强” 是指 A. 秦 B. 吴 C. 楚 D. 越
|
7. 难度:简单 | |
春秋战国时期引起社会变革的最根本因素是( ) A. 各国之间的争霸称雄 B. 各国之间的合纵连横 C. 各国之间的激烈战争 D. 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
|
8. 难度:简单 | |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和重要载体,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我国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 B. 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 C. 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D. 秦始皇下令将小篆为全国通用字体
|
9. 难度:中等 | |
以下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示意图,图示中“大变革”处的内容应是( ) A. 国家产生 B. 文明起源 C. 政权分立 D. 社会转型
|
10. 难度:中等 | |
《汉书•食货志》载:“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谨。凡米石五千,……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这段材料表明“轻田租”的直接原因是 A. 阶级矛盾尖锐 B. 生活动荡不安 C. 经济破坏严重 D. 封建统治不稳
|
11. 难度:简单 | |
千古帝乡,智慧襄阳。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在位期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贞观之治 D. 开元盛世
|
12. 难度:中等 | |
下边为汉朝一官职的印文。该官职的主要职能是 A. 负责军政 B. 监察官吏 C. 管理赋税 D. 掌管礼仪
|
13. 难度:简单 | |
汉武帝时,为了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下令废半两钱,改铸( ) A. B. C. D.
|
14. 难度:简单 | |
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地区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许多来自古代中原地区的丝织品,请判断新疆地区使用中原丝织品,最早可能是在( ) A. 秦朝 B. 汉朝 C. 唐朝 D. 宋朝
|
15. 难度:困难 | |
学习和了解古代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影响,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借鉴,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记》记载:“武王……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 材料二 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史记》 材料三 “汉承(继承)秦制,有所损益(减少和增加)。”为了巩固统治,刘邦分封诸侯异姓王、同姓王,随着封国的发展,出现“尾大不掉”之势……。 材料四 “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 (1)指出材料一所涉及的制度和朝代,分析该制度的历史作用。 (2)材料二中所说的“初并天下”发生在哪一年?材料中的“寡人”是谁?他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3)据材料三分析汉朝政治制度是在什么基础上形成的。分析刘邦分封诸侯的原因及引发的问题。 (4)材料四中的“陛下”采纳了谁的建议“推恩分子弟”?结合材料内容分析,“上”采纳这个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
16. 难度:中等 | |
选择怎样的治国方略,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民与世无争,天下就会太平。 材料二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德,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三 他认为,只是依靠君主和臣下的才干来治国,国家的强盛只是暂时的,这些优秀的人才一旦去世,昔日的富强必将走向衰落;只有依靠稳定的法制,才能使国家的前途不至于走入上述覆辙。于是他提倡“法治”,反对空谈仁义,想要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他的才干也得到了当时最有才能的统治者的赏识,但是由于小人妒忌,他最终并没有亲眼看到这一制度的实现。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老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集中体现在哪一本书里面?在西汉初年哪一政策体现了他的“无为而治”?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这句话是谁说的?他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在哪一时期受到统治者的重视,成为正统思想? (3)材料三中的“他”和“当时最有才能的统治者”分别是谁?据材料三概括他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