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安徽省2019届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有人说:“这场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这场战争”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电影《十二生肖》讲述了成龙扮演的杰克四处寻找“圆明园”十二生肖中失散的最后四个兽首的故事。这些精美的艺术珍品流失海外是在

A.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

B.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 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诗中描写的历史事件是( )

A. 曾国藩镇压太平军    B. 左宝贵英勇抗敌

C. 冯子材镇南关大捷    D. 左宗棠收复新疆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的“往事”指的是哪次战争的失败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中日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1841年英军占领了香港岛;1851年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901年在八国联军镇压了义和团运动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对上述材料所体现的历史主线最准确的概括是

A. 西方侵华史

B. 西方侵华史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C.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的历史

D. 中国人民探索史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美国汉学家芮玛丽评价中国近代某一运动时说:“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引文中“杰出人物”是指

A. 魏源    B. 曾国藩    C. 洪秀全    D. 詹天佑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西太后厉色斥责皇帝:“这是祖宗的天下,你怎敢任意妄为!那些大臣,都是我多年来认真挑选的,留下来辅助你的,你怎敢说不用就不用了?……康有为是什么东西,难道比我选用的人还有本事吗?他的法能胜过祖宗的法吗?你怎么如此愚蠢呀……”西太后说这话的背景最可能是( )

A. 洋务运动开始    B. 八国联军进犯北京

C. 甲午战争失败    D. 百日维新失败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20世纪初,有一首歌曲迅速成为时代新声。歌词唱道: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词中的旧邦新造是指

A. 维新法令的颁布    B. 中华民国的成立

C.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自己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三人的选择都是为了

A. 挽救中华民族                   B. 实行君主立宪制

C. 推翻清朝政府                   D. 建立民主共和国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近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一直把民生事业的建设问题放在首位。我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民生主义”并把它写进政治纲领的历史人物是:

A. 孙中山

B. 李大钊

C. 陈独秀

D. 毛泽东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是:

A. 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 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 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D. 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沈从文曾让儿子读胡适的诗《希望》》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儿子没看完便说:这种诗像小孩写的!沈从文说:那时候能写这种小孩子东西已经很了不得。没人提倡这些,你就读不到那么多新书,我也不会写小说。这个故事与新文化运动内容联系最紧密的是( )

A.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C.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D.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严复说:“此事乃吾国数千年莫大的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严复指的是

A. 创办《申报》    B. 创办商务印书馆

C. 开设京师大学堂    D. 废除科举制度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下列哪一社会现象,在当时的中国是不可能出现的

A. 1905年,一位中国商人在北京东交民巷建造住宅

B. 1913年的南京街头,一对久别重逢的老朋友热烈握手

C. 1917年,张謇的大生纱厂生产和销售业绩良好

D. 1919年6月,《申报》报道了上海工人罢工的情况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导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记归踪。”这是董必武重访嘉兴南湖后题下的诗句。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南昌起义    B. 遵义会议召开    C. 中共一大召开    D. 秋收起义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一个时代自有一个时代的最强音。1924—1927年期间的时代最强音是

A. 推翻帝制,建立民国

B. 打倒列强,驱除军阀

C. 国共合作,一致抗日

D. 打到南京,解放全国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的历史功绩。其中与“星火燎原”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 南昌起义    B. 中共“一大”的召开

C.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D. 中共“七大”的召开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某旅行社准备设计以“重走长征路,回忆革命史”为目的的一条红色旅行线路。请问属于贵州境内的景点有

A. 瑞金

B. 遵义

C. 吴起镇

D. 会宁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虎子是第二十九军的一名战士,当时他驻守宛平县。1937年7月7日拂晓,日军向宛平县射击,中国守军立即予以还击。此战役为

A. 九一八事变

B. 卢沟桥事变

C. 八一三事变

D. 台儿庄战役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下面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图片资料。由此判断,他的研究主题是(  )

A. 正面战场抗战 B. 敌后战场抗战

C. 八路军与民兵抗战 D. 全民族抗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下图是美国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宣传画,其文意是援救中国”、“中国正在帮助我们,这反映出(    )

A. 全民族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

B. 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C. 中国人民取得了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D.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组成部分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2010年上海世博会取得了圆满成功。回顾历史,近代中国发生在上海的事件有

①江南制造总局的设立

②轮船招商局的成立

③《申报》的创刊

④商务印书馆的创办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有一部电影的故事情节大致是:在1945年10月10日,国民党同共产党正式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双十协定”。这部电影的名字应该是(  )

A. 《甲午风云》

B. 《西安事变》

C. 《鸦片战争》

D. 《重庆谈判》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毛泽东比喻说“蒋介石把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山东,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这样的兵力部署很像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中间力量弱,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为此中共做出的战略部署是

A. 中共中央撤离延安

B. 彭德怀率领西北解放军粉碎敌人进攻

C. 粉碎蒋介石发动的对中原解放区的进攻

D. 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

 

详细信息
25. 难度:困难

1948年底,山东农民唐和恩率领他的支前小车队,冒风雪,忍饥寒,跋山涉水,日夜奔行。他还用心地在随身携带的竹棍上刻下了他支前经过的每一个地方(见下图)。依据其行程判断,他参加了

A. 北伐战争    B. 百团大战    C. 淮海战役    D. 渡江战役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口通商香港失,断鸿声中夷舰现。圆明园中尽烈火,太和殿里无君颜。水师已覆巨舰沉,黄海之水腥且咸。春帆楼上条约订,马关之约逆臣签……辛丑条约庚子恨,落日秋风哭宝剑……

(1)材料一中提及了哪些给近代中国带来屈辱的事件?(举出四例)

材料二  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度掷黄金。

(2)材料二中,“卅年求富更求强”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海面未收功一战”中,壮烈牺牲的民族英雄是谁?

材料三  百年求新为图强,挽救危亡看康梁。中山更要建共和,天下无人奉君王。

(4)材料三中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挽救国家危亡分别做了怎样的探索?

材料四:“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洁、旧伦理、旧政治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

(5)材料四中的“德、赛两先生”是指什么?为宣传“德、赛两先生”,发起什么运动?

(6)说说在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中,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什么变化?

 

 

详细信息
27. 难度:困难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为东征、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姜廷玉(军事博物馆研究员)

(1)材料一中的军校是指哪所学校?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

材料二1927~1937年间,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围剿”,既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

—摘编自《内战百科》

九一八事变纪念碑

(2)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九一八事变的严重后果。

材料三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3)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据材料三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综合上述材料,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详细信息
28. 难度:困难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它承载着苦难,浓缩着经验,沉淀着教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材料二  这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大事业。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资本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材料三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的“一道闪电划过”、1921年,“中国迎来曙光”的分别指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材料二的战争中,国共两党合作抗战,分别取得哪两个著名战役的胜利?

(3)材料三中描述的是解放战争中的什么战役?南京的解放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4)阅读以上材料,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详细信息
29. 难度:困难

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历史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屈辱、抗争和自强史的缩影,北大清华自诞生起,就担负起了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京大学,初名京师大学堂,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它的校风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材料二:清华大学始建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一百年前的1911年,当时它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学校建在惨遭侵略者洗劫过的圆明园附近的清华园。多难兴邦,知耻而后勇,一百年来,清华大学涌现出一大批学术大师、兴国英才和治国栋梁。

材料三:在北大校园中有一座金属雕像,石基上摆放着两个螺旋状的大写英文字母D和S,D代表民主(democracy),S表示科学(science),在字母S顶端上还有个圆球。

材料四:台湾也有一所清华大学,两岸清华大学同根同源,有着共同的校名、校史、校训、校徽、校歌和文化传统。有人说两岸清华“同根同源”,“一个招牌,两间店面”,“正是两岸关系的写照”。2011年4月24日是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纪念日,两地清华大学共同庆祝百年华诞,并各派副校长带队前往对方参加庆典。

回答问题:

(1)京师大学堂创办于什么时期?北大的校风能使你联想到中国近代史上哪两件大事?

(2)1900年是庚子年,想一想,材料二中的“庚子赔款”是依据什么条约产生的?洗劫圆明园的侵略者是谁?

(3)材料三中的雕塑是为了纪念哪位历史人物首先提出的什么口号?

(4)形成“一个招牌,两间店面”的历史原因是什么?当前两岸清华交往日益密切是在什么方针的指引下产生的?

(5)回顾北大清华的历史,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