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屈辱史。下列选项对应合理的一组是 A.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 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第二次鸦片战争——协定关税
|
2. 难度:中等 | |
洋务运动时李鸿章说:“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下列史实能映证这一思想的是 A. 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B. 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C. 创办京师大学堂 D. 创办轮船招商局
|
3. 难度:中等 | |
鸦片战争以后,欧美各国在对华倾销商品的同时,通过不平等条约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农产品;甲午战争以后,欧美各国控制中国的金融,在中国投资铁路、矿务,开办工厂,巩固不平等条约的特权。下列选项对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欧美各国进步打开中国市场, 扩大侵略权益 B. 甲午战争以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欧美各国侵华方式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D. 甲午战争以后,欧美各国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
|
4. 难度:中等 | |
近代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先贤们一直在探索中艰难前行。今年又是戊戌年,追忆一百二十年前的戊戌变法与随后的辛亥革命,它们的共同点有 A. 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民心 B. 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C. 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D. 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
5. 难度:简单 | |
孙中山在总结黄花岗起义的影响时说:“事虽不成,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轰轰烈烈之概已震动全球,而国内革命之时势实以之造成矣。”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沉重打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 B. 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 C. 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 D. 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
|
6.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具有宪法性质 ②规定了国家的一些基本原则 ③规定了人民的各项权利与义务 ④具有资产阶级性质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①③ D. ①②③④
|
7. 难度:中等 | |
“人类精神和文化至少已经历两次伟大的觉醒,第一次在公元前800-前200年之间,……第二次以启蒙运动为标志,首先发生在18世纪的西欧,然后向世界各地传播开来。”在这“两次伟大的觉醒”中,中国的代表人物有( ) ①孔子; ②徐光启; ③黄宗羲; ④陈独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8. 难度:简单 | |
郑超麟在其回忆录中说:“中华民国八年……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主要是指( ) A. 五四运动——毫不妥协的爱国精神 B. 中共成立——开天辟地的“红船精神” C. 红军长征——坚守理想信念的革命文化 D. 三大战役——加速解放战争胜利的人民力量
|
9. 难度:简单 | |
鉴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毛泽东在某次会议的发言中提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次会议是指 A.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 八七会议 C.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D. 遵义会议
|
10. 难度:简单 | |
“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这段文字反映了 A. 东北三省的完全沦陷 B. 南京大屠杀惨案 C. 抗日将士血染卢沟桥 D. 旅顺大屠杀惨案
|
11. 难度:简单 | |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初,美英等国军队于太平洋接连失利形势下,中国战场取得了这一会战的胜利引起强烈的国际反响,获得英国、美国等国政府和舆论给予积极赞扬和评价。“这一会战”是 A. 台儿庄战役 B. 淞沪会战 C. 保卫大武汉 D. 第三次长沙会战
|
12. 难度:简单 | |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近代史上,日本割占中国宝岛台湾长达半个世纪之久。这“半个世纪”是指 A. 1894-1944年 B. 1895-1945年 C. 1896-1946年 D. 1899-1949年
|
13. 难度:简单 | |
“愿所有的人从这张照片上能够理解和体会,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我们的国家处在十字路口,处在两种命运、两个前途决定胜败的严峻时刻。我们的党和毛主席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怎样的贡献!”如下图这张照片可以用来研究( ) A. 毛泽东“进京赶考”,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B. 艰难的较量-----重庆谈判 C. 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 D. 转战陕北,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
14. 难度:简单 | |
为了加快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中共中央抓住时机,作出战略决战的决策。为此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的“三大战役”是 ①辽沈战役 ②淮海战役 ③平津战役 ④渡江战役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
15. 难度:简单 | |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扣押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史称“西安事变”。下列因西安事变促成的“变化”是( ) A.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B. 中国共产党的政策由抗日反蒋变为一致抗日 C. 张学良、杨虎城停止进攻红军,逼蒋抗日 D. 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
16. 难度:简单 |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化的最初的一步,荚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什么?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1851-1875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 (2)结合所学指出清廷咸同年间(1851-1875年)多“病”缠身的内、外主要原因是什么?清廷“服若干剂”“洋务清火汤”“未见转机”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三年内外轮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进口洋布减少了十五万匹。 (3)依据材料三说出洋务运动的作用是什么?
|
17. 难度:简单 |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的迫切问题,是如何在外国帝国主义(侵略)和王朝衰選加剧的局势下,实现民族教亡。为此,两大政治运动推展开来,代表着解决这一问题的(两种)不同途径。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甲午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面临的迫切问题”是什么?材料一中的“(两种)不同途径”指的是什么? 材料二:“辛亥革命……为(中国)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在此之后,帝王由人主、天子、君父变成了人民的公敌。”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材料二中“2132年”前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利用所学知识从政治和思想两方面说明“辛亥革命是一条分界线”的理由? 材料三:“我翻开历史查…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仔千细看了半夜,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 材料四:只有这两位先生(民主与科学),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 材料五:“吾以为今日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所谓“八事”,即: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胡适 (3)材料三、四、五分别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什么内容?
|
18. 难度:简单 |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1)材料一反映了五四运动怎样的性质?并说明理由。 材料二: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以为这些人掌握着权力,千方百计运动这些人来赞助革命。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 ——《吴玉章回忆录》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三:“这是一次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暑期无人)开始,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湖上的一艘游艇中继续讨论。” ——费正清 (3)材料三中的“会议”指的是什么?会上确立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材料四: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4)请你写出材料四中涉及的历史事件?这些事件在当时有什么共同意义?
|
19. 难度:简单 |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 (1)材料一中“那个悲惨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什么标志意义? 材料二:如图: (2)与材料二中图一、图二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任选其中一个事件谈谈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材料三:“……对于国内任何派别,只要诚意救国,在国内革命抗敌御侮之旗帜下共同奋斗者,政府无不开诚接纳,成使集中于本党领导之下,而一致努力。共产党人既摒弃成见,确认国家独立与民族利益之重要,吾人唯望其真诚一致,实践其宣言所举之诸点;更望其在御侮救亡统一军事指挥之下,人人贡献能力于国家,与全国同胞一致奋斗,以完成国民革命之使命。” ——引自1937年9月《蒋介石对中共中央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谈话》 (3)材料三谈话发表的标志性意义是什么? 材料四:194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对他的儿子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4)依据材料四谈谈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