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9年安徽省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战国策•秦策三》“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这段史料能直接提供的历史信息有(  )

①商鞅变法统一度量衡、“为田开阡陌封疆”、奖励耕战等措施

②商鞅变法收富国强兵之效

③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变法

④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

⑤富国是商鞅变法的根本目标

A. ①②④⑤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契丹与西夏国力不断增强的共同原因是(  )

A. 创制自己的文字

B. 学习中原文化,发展生产

C. 强大的武力支撑

D. 汉人大量迁入,编练军队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面关于新疆地区的史实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设置安西都护府

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③设置西域都护

④设置伊犁将军

A. ③②①④ B. ①③②④ C. ③①②④ D. ③①④②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近代史上,中国的国都北京数次遭到外国军队入侵。其中首次入侵北京的是(  )

A. 八国联军 B. 英法联军 C. 英国军队 D. 日本军队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20世纪初,袁世凯窃国、登上民国总统之位,定孔教为国教,提倡尊孔读经,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对。其目的是(  )

A. 大力宣传儒家学说 B. 实现独裁和专制

C.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 反对封建专制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我国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站在南京古城墙的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不包括(  )

A. 五四运动的重心

B. 中华民国成立

C. 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同胞的大屠杀

D. 蒋家王朝的灭亡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2017 年 11 月 8~10 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特朗普的这次访问,大大促进了中美关系的发展。回顾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  )

A. 乒乓外交 B. 基辛格访华

C. 《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D. 邓小平访美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十二铜表法》规定:“出卖的物品纵经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该规定反映了(  )

A. 罗马法对贵族利益的维护

B. 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C. 古罗马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D. 古罗马严格限制商品交换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其特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B. 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C. 背景是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激化了阶级矛盾

D. 作用是从根本上解决了经济危机,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朱可夫筹划的苏军大规模反击代号为“天王星行动”。1943年2月,德军最后的抵抗结束,整个战争开始朝着不利于德国的方向发展,朱可夫由此晋升为苏联陆军元帅。据此判断,该战役是(  )

A. 莫斯科战役 B. 斯大林格勒战役

C. 诺曼底登陆战役 D. 攻克柏林战役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历史探究

材料一:南水北调工程从提出、论证到勘探,历经数十年,中线工程终于在2009年全面开工。这是一项规模浩大的民生工程,建成后将有效缓解京津地区用水紧张局面。我国古代也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泽被后世,对当时的政权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二:隋朝时并没有像今天这样现代化的开凿工具,可是古人怎么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开通全长2000多米的大运河呢?原来,我们的祖先充分运用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大运河的绝大多数河段都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有计划加以疏浚、改建和扩建的,新开凿的河段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1)从材料一中,你得到关于大运河的什么历史信息?(至少两条)隋朝短暂而辉煌,不仅开通了一条世界最长的人工运河,还创立了一项在历史上延续1300年的制度,这是什么制度?

(2)除大运河外,请你写出两个古代著名工程。

(3)从材料二大运河开凿情况的描述中,谈谈你的体会。

(4)随着现代城市建设和乡镇企业高速发展,大运河的污染问题变得非常严重。1990年代,整个大运河的水质标准都已经降至三级以下,治理污染,已经刻不容缓。请你开出治理污染的良方。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从1921年到2017年,96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弱小到强大,从幼稚到成熟,从在野到执政,探索出了革命和建设两条辉煌的道路。

请回答:

(1)人民军队“从无到有”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请你写出人民军队在抗日战争时期为适应需要曾改编过的名称。

(2)“遵义会议”发生在哪一历史事件过程中?它的主要内容是?

 

三、列举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请根据提示信息写出相关内容。

(1)古代埃及的文字是     

(2)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的文字是     

(3)古希腊时期最大的城邦是     

(4)为保证雅典贫穷公民参政议政建立的制度是     

(5)罗马共和国时期掌握国家统治的决策权的统治机构是     

(6)5世纪初统一日本的政权是     

(7)日本大庄园享有的特权是     

(8)哈里发重视知识,在巴格达设立了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自古以来,改革与发展相伴相生,形式和内容互存互依,回顾19世纪中后期东西方三次重大改革的情况。请你写出以下国家改革的名称::

俄国:_____  日本:_____ 中国:_____

 

四、综合题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开始的)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中国选拔官员的这套制度在17世纪传到西方后,被称为文官制。伏尔泰、魁奈等思想家大力呼吁西方建立文官制,认为它是世界上最开明的选拔官吏的办法。随后,法国、英国、美国等许多国家相继建立了文官制。

材料二  梁启超认为:“泰西之所以富强,横绝地球者,不在其炮械军兵,而在其学校,今日振兴之策,首在育人才。”“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急)于教育…之强弱,视人才为转移。”

材料三  1905年全国工矿企业已达400家左右,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也逐渐兴办,这些无疑需要大量科学技术人才来操作和管理,同时,新式学堂的急剧增加需要众多的具有新知识的教师;清末新政中增设的许多政府机构如外交部、商部、学部等,也都需要懂得相关专业的干员。显然,科举制无法培养、选拔这类新式人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影响。

(2)在材料二中,梁启超提出了哪些主张?这些主张在戊戌变法内容中有什么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度废除的原因。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

材料一 1920年,苏俄广大农民对余粮收集制的不满,逐渐演变为普遍的骚乱和暴动。即使没有暴动的地区,农民也给各级苏维埃政权写了大量申诉信和请求书,其中许多信直接写给列宁。1920年底,列宁开始酝酿调整经济政策。他阅读了许多来信,亲自接见各地的农民代表,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呼声。

﹣﹣摘编自周尚文等《苏联兴亡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出1920年苏俄面临的主要问题。列宁采取了什么政策解决苏俄所面临的问题?

材料二 1926年,苏联的农业生产水平恢复到一战前的92%.一战前,每个农村居民的税款总数为10.4卢布,而1923年为4卢布,1924年为3.1卢布。1925年,农民出售粮食获得了2.7亿卢布,1926年已经是4.7亿卢布。

﹣﹣摘编自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2)依据材料二,说出列宁的改革取得了哪些效果?

材料三

序号

内容

 

 

 

A

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大约10000美元,我国则为300美元。当时有一篇文章指出,我国在世界经济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在扩大,如果不努力向前,有被“开除球籍”的可能。

﹣﹣摘编自吴敬琏《中国改革三部曲》

 

 

B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我国的改革开放由这次全会揭开了序幕。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C

1984年,国庆35周年庆典游行彩车打出的标语。

 

 

 

D

1978年的深圳(左)和21 世纪的深圳(右)

 

(3)请给材料三概括一个主题。从四则材料中任选两则(写字母序号),分别说明他们与主题之间的联系。

材料四

(4)依据材料四,概括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

(5)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比较20世纪20年代的苏俄改革与中国改革开放有哪些共同之处。给我们什么启示?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探究问题。

材料:2018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关于一战的影响,史学家们提出了不 同的看法。 一种现点认为,最新的科技发明往往应用于战争中,战争也成为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大战爆发时,各交战国军队几乎所有的运输车辆都是马施的,这是由于当时的主力是骑兵和 步兵。人和马的体力都是有限的,无法承担高强度的行军作战。大战期间,汽车的机动性引起人们的关注,四个轮子代替了步兵的两条腿,步兵向摩托化转变。地外,德国等原料缺乏的国家,为了应付敌方的封锁,大力发展化学合成技术,从而推动了化工技术的发展。战时对物资的旺盛需求,也促使人们不断改进生产技术,成为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一种观点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各交战国在参战之前,极力鼓吹民族主义,号召“保卫祖国”,把战争的目的打扮得无比神圣。成千上万的国民因被统治者盔惑、愚弄而走上战场。1914年8月4日,德国政府声称:“战争会迅速结束。”在运送德德军的火车上涂写着“去巴黎吃早饭”的标语。法国的运兵车上也涂有蔑视时方的字句和“圣诞节回家”的口号。新招的法国士兵高唱《马赛曲》,兴高采烈地从火车站出发,似乎把这次军事行动当作“从巴黎到柏林令人振奋的旅行”。……大战导致了惨重的伤亡,对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引发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这引起了人们要求和平、反对战争运协的高涨。在这次大战中,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起苏维埃政权,人类历史由此诞生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的理想和观念,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还有的观点认为,一战使以西欧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受到挑战。19世纪的国际格局是欧洲列强统治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从表面上看来,帝国主义列强仍然统治着世界,战胜国设计并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似乎将维持很长一段时间。但是,战后兴起了两段巨大的政治力量,是帝国主义所无法摆布的。第一是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以及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第二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蓬勃开展的民族解放运动。这两股力量结合在一起。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本身也包含着无法克服的矛盾。战败的德国不堪忍受屈辱的、苛刻的和约,一定要复仇。战胜的日本觉得分赃太少,何机重新瓜分世界。一战后,以西欧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受到挑战。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的实质是什么。

(2)从材料表述的关于一战的影响的观点中,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进行论证。(要求:先概括出观点是什一么,然后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证)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