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词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你认为1953年各种媒体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是( ) A. 土地 农民 新解放区 B. 三八线 “最可爱的人” 邱少云 C. 政治协商会议 开国大典国歌 D. 西藏 和平解放 人民解放军
|
2. 难度:简单 | |
观察下面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漫画中的“魔爪”曾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B. 漫画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司令员是朱德 C. 漫画向我们表达的寓意是正义战胜了邪恶 D. 漫画中铁钳下的“恶人”代表的是以英国为主的“联合国军”
|
3. 难度:简单 | |
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战士李继德在回答记者采访时说:“我看见他已经爬到地堡下,他猛地弓着腰起了一下子,堵上了枪眼子。”这段话描述的“奋不顾身堵枪眼”的战斗英雄是( ) A. 邱少云 B. 黄继光 C. 雷锋 D. 焦裕禄
|
4. 难度:简单 | |
1951年1月,山东某农民领取了“土地房产所有证”,其法律依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祛》
|
5. 难度:中等 |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对“新纪元”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B. 中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 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D. 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以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
|
6. 难度:简单 | |
标志着我国两千多年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摧毁的是( ) A. 开国大典 B. 土地改革 C. 抗美援朝 D. 进军西藏
|
7. 难度:简单 | |
促使如图中我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变化的因素有 ①“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 ②工业生产“以钢为纲” ③人民建设新中国的热情 ④苏联对工业项目的援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
8. 难度:简单 | |
抓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与“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主政治建设”等关键词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 ) A.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B.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制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9. 难度:中等 | |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先后经历了土地改革,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几次大的政策调整。其中,使土地所有制性质由私有制转专为公有制的是 A. 土地改革运动 B.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0. 难度:简单 | |
以下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土地改革 B. “大跃进”运动 C. 第一个五年计划 D. 三大改造
|
11. 难度:简单 | |
“花生壳,圆又长,两头相隔十几丈,五百个人抬起来,我们坐上游东海。”这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某一地区农民的劳动号子。如果将上述劳动号子作为史料,可以用来印证( ) A. “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B. “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 C. 人民公社欣欣向荣的气象 D. “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
|
12. 难度:简单 | |
下列模范人物中,曾担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为治理灾害,改变贫穷面貌,与当地干部群众同廿共苦,带病工作直至生命最后一息,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的是 A. 焦裕禄 B. 王进喜 C. 邓稼先 D. 雷锋
|
13.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首都30万人齐集天安门广场。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紧接着他按动了电钮,升起了新中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同时,乐队奏起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 ——《历史上的今天》 材料二 新中国刚成立时,国土尚未完全解放,国民党残余势力蠢蠢欲动,想以大西南为基地重新复辟;国内各种反动势力也对共和国充满仇恨,想和国民党军配合,在经济上绞杀人民政权;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没有土地,在经济上仍然受到地主阶级的剥削;国际上,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联合国军”打到了中朝边境,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是什么事件?请用一句话描述这一事件的意义。 (2)材料一中“首都”“五星红旗”“代国歌”在何时何地召开的什么会议上决定的?材料一中“28响”象征着什么? (3)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人民政府面临着很多困难。结合材料二分析,为克服困难,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
14. 难度:简单 | |
一个人的名字往往记载着一段历史,一个人的名字往往蕴含着一种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深刻的时代背景。观察下列信息并回答问题: (1)甲人物所说的电影《上甘岭》源于历史上的哪一次战争? (2)乙人物所说的“那段不堪回首的动乱岁月”与哪一事件有关,这一事件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3)丙人物所说“欲速则不达”,请结合事件的背景和影响予以说明。 (4)丁人物所说的“那历史性的一刻”指哪一事件? (5)按年龄大小给甲、乙、丙、丁四个人物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A.甲>乙>丙>丁 B.丁>丙>乙>甲 C.丁>甲>丙>乙 D.乙>丁>丙>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