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广西贵港市平南县2019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文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  )

A. 甲午战争 B. 鸦片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第二次鸦片战争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小明暑假去北京旅游,参观了圆明园遗址,导游说北京在近代曾经两次遭到外国列强的入侵和劫掠,大量珍贵文物至今流失海外。你知道是哪两次吗?(  )

A. 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 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

D. 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这是时间意义上一个新年的开始,更是历史意义上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在那个元旦,‘民国’取代了‘帝国’,皇帝,也永远成为写在史书上的历史名词”,畅聊中“那个元旦”指的是

A. 1911

B. 1913

C. 1912

D. 1927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2017年12月13日,全国各地举行了第四个国家公祭日活动,活动公祭的对象是(  )

A. 国民大革命死难者 B. 抗日战争死难者

C.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 D. 解放战争死难者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观察、运用地图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观察下侧地图,据此判断,我们从中可以了解的是

 

A.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B.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

C.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D.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为了改变旧中国积贫积弱的状况,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顽强的探索。下列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 魏源﹣﹣《水经注》 B. 严复﹣﹣“红三角”牌纯碱

C. 詹天佑﹣﹣“人”字形路轨 D. 侯德榜﹣﹣《黄河大合唱》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1949、1957、1962、1970、1980)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1949~1957年,粮食人均产量逐年提高,说明新中国成立后农业得到了发展。

B. 1957~1962年,粮食人均产量有所下降,原因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 1962~1970年,粮食人均产量稳步提高,说明“文革”推动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D. 1970~1980年,粮食人均产量稳步提高,原因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经济学家舒尔茨曾说:“一旦有了投资机会和有效的鼓励,农民将把黄沙变成黄金。”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 土地改革 B.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2018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组织好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根基更加坚实、纽带更加牢固。这就要坚持和完善(  )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社会主义制度

D. 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被称为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的地名,这些地名的出现是因为(  )

A. 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B. 欧洲殖民者对美洲的侵略和掠夺

C. 探险家对美洲的探索范围不断扩大

D. 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纷纷建立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对于如何读历史,毛泽东认为:“西洋史应特别留心法国大革命。”这主要是因为法国大革命(  )

A. 是一场“欧洲范围的革命”

B. 取得了民族独立,同时走上民主政治道路

C. 是殖民扩张的开始

D. 彻底摧毁封建君主的统治,广泛传播自由民主思想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德国《世界报》3月7日报道称,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日(5月5日)临近之时,来自中国的礼物﹣﹣一座高4.4米、重2.3吨的巨型马克思铜像6日下午抵达德西南部小城特里尔,这里是马克思的出生地。以下属于马克思发表的文献是(  )

A. 《共产党宣言》 B. 《独立宣言》

C.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 《国家工业复兴法》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观察下图,分析1870年以后世界能源中石油消费的比重不断加大的主要原因是

A. 蒸汽机的发明

B. 电磁感应现象发现

C. 内燃机的发明

D. 电灯的发明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下面年代标尺主题为“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其中完整反映两极格局形成与演变的选项是

A. A    B. B    C. C    D. D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华为有17万多名员工,产品已经应用于全球17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的人口。这段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 中国经济呈现本土化趋势

B. 地区经济呈现区域化趋势

C. 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趋势

D. 世界局势呈现多极化趋势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

内容

1951年

中央财经委员会(简称中财委)试编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粗略纲要。由于……战争还在进行等,这个计划不可能作为正式的计划。

1952年

中财委开始第二次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草案。尽管时间仓促,经验和数据不足,这个计划还是包括了大量的内容:8月,中央组织代表团访问苏联,苏联同意帮助中国设计一批企业并提供设备。

1953年

中国按预定时间表开始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进入边实施边编制的状况。

1954年

历时近四年,五易其稿。第一个五年计划总算有了一个可以拿出来的初稿。

1955年

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一五”计,划,由于当时的主客观条件,“一五”计划在实施两年半后才定案。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五”计划的编制过程有哪些特点?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一五”计划在实施两年半后才定案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分析表格数据,回答问题。

排名

省份

2017年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排名

省份

2017年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

上海

29901.63

6

广东

17223.85

2

北京

28566.28

7

福建

15616.93

3

浙江

22163.22

8

辽宁

14364.80

4

天津

19691.24

9

山东

13807.11

4

江苏

18265.73

10

重庆

12515.29

 

(3)上述数据传递了哪些信息?

(4)请你就如何解决上述数据反映的问题提出两点合理建议?

(5)上述材料和问题是针对哪一领域的探究?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20世纪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导致了世界格局的三次大变化。某校九年级历史兴趣小组展开《20世纪世界格局的变化》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一战后的格局)一战结束后,战胜的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两次会议的召开确定了战后国际“新秩序”。

(1)这个“新秩序”是指什么格局?请简要评价这一“新秩序”。

(二战后的格局)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采取了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并由此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

(2)二战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

(3)写出美国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表现。

(当前的格局)当今世界实际形成了美国、日本、欧盟、中国、俄罗斯五个力量中心。五个力量中心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各个地区和许多国家。五个力量中心之间存在着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军事霸权主义受到更多的制约和限制,有利于世界的安全与稳定。

(4)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美国和日本是亚太地区的两个重要国家,两国关系的变化,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几只蒸汽船,惊破太平梦!”

(1)佩里引发了日本的民族危机,该国是如何摆脱民族危机的?其内容中哪一点是他们学习“增强了民族力量”的西方文明?

材料二:美国在巴黎和会上未获实利,随即将目光转向了东方,加快了同日本争夺远东和太平洋的步伐。在美国的发起下,1921﹣1922年间,美、英、法、日、意、中等九国在华盛顿举行国际会议。

(2)据材料二分析华盛顿会议集中反映了哪两个国家之间的矛盾与斗争?这次会议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材料三: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海军部队突然和蓄谋的进攻。合众国当时同该国处于和平状态,而且,根据日本的请求,当时仍同该国政府和该国天皇进行着对话……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演讲

(3)材料三中“这个遗臭万年的日子”发生的事件对二战有何影响?此后日美在太平洋地区的斗争达到白热化,请列出美国参加的与对日斗争有关的一次国际会议名称。

材料四:二战后,美国利用单独占领日本的机会,从战略需要出发,积极扶持日本,为日本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日本、欧洲共同体与美国的贸易战》

(4)二战后美国为什么要扶植日本?日本实力的增强对世界产生怎样的影响?

(5)通过对以上材料的阅读和问题解答,请你总结美日关系的曲折历程,并谈谈你的认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