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在祖国境内原始人类中,已知最早已使用天然火的是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半坡原始居民
|
2. 难度:简单 | |
老师让彤彤做组长。她却推选能力比较强,大家都信服的娟娟做组长,同学们感叹:这真是( )的再现啊! A. 推恩令 B. 世袭制 C. 禅让制 D. 转让制
|
3. 难度:中等 | |
将夏桀、商纣和周厉王三人归为一类的标准是 A. 他们都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 B. 他们都以残暴统治著称 C. 他们都重用人才,改革内政 D. 他们都轻徭薄赋,爱民如子
|
4. 难度:简单 | |
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下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A. 商朝 B. 秦朝 C. 西汉 D. 唐朝
|
5. 难度:简单 | |
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早在战国时期,秦国曾在岷江修筑过类似的水利工程,至今还发挥着防洪灌溉的巨大功能。这项工程是( ) A. 郑国渠 B. 都江堰 C. 灵渠 D. 黄河
|
6. 难度:中等 | |
美丽的镇康,我们古老而又现代的家园。镇康在秦汉时期属哀牢国地,名石赕,东汉永平十二年,归附中原王朝。全国解放后,镇康县属保山专区管辖。1953年,镇康县划归缅宁(今临沧市)专区管辖,1964年,原镇康县分设为今镇康县和永德县至今。镇康县城四次搬迁:永康到德党,德党到忙丙,忙丙到凤尾,凤尾到南伞;这是我们家乡的历史。小瑞不明白我国最早推行“县制”是在什么时期,大家帮帮他 A. 大禹建夏 B. 盘庚迁殷 C. 商鞅变法 D. 秦朝统一中国之后
|
7. 难度:简单 | |
2008年元旦,国务院新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开始实施,其中新增且传说与屈原有关的节日是 A. 元宵节 B. 端午节 C. 清明节 D. 中秋节
|
8. 难度:简单 | |
“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克服不足。”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 A. 以“德”教化人 B. 有教无类 C. 因材施教 D. 当仁不让于
|
9.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李白称赞他说:“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李白称赞他的功绩是( ) A.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完成统一 B. 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C. 推行郡县制,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D. 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
10. 难度:简单 | |
电影《英雄》中刺客无名对秦王说“剑字有18种写法,互不相同”,秦王说“统一以后这些杂七杂八的文字一律废掉,只留下一种写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有 ①秦始皇完成国家统一后,只是在局部地区统一了文字 ②秦统一以后,把小篆作为通行全国的标准字体 ③文字的统一促进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的交流 ④文字的统一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
11. 难度:简单 | |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独创性的象征。秦长城的范围是( ) A. 西起陇西,东到大海 B. 西起长安,东到辽东 C.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D. 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
|
12. 难度:简单 | |
诗歌和童谣是我们了解历史的一种途径。在秦朝时期,流行这样一句童谣:“阿房,阿房,亡始皇。”这句童谣暗指( ) A. 阿房将发动起义灭亡秦朝 B. 秦朝滥用民力,以致民怨沸腾 C. 秦朝刑法特别残酷 D. 秦始皇将葬于阿房宫
|
13. 难度:简单 | |
下象棋是人们喜爱的一种活动。而棋盘上“楚河汉界”的来源是 A. 百家争鸣 B. 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C. 楚汉战争 D. 文景之治
|
14. 难度:简单 | |
西汉王朝出现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的大一统局面,这时的皇帝是( ) A. 汉高祖 B. 汉文帝 C. 汉景帝 D. 汉武帝
|
15. 难度:简单 | |
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对匈奴采取攻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汉武帝态度比汉初皇帝强硬 B. 汉武帝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C. 汉武帝时,“和亲”政策不起作用 D. 汉武帝时匈奴势力衰弱
|
16. 难度:简单 |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新疆的历史与发展》白皮书指出新疆与中原地区的密切联系由来已久。请你判断新疆地区正式归属我国中央政权的管辖最早开始于 A. 张骞出使西域 B. 丝绸之路的开辟 C. 玄奘西行 D. 西域都护的设置
|
17. 难度:简单 | |
下列组合有错的一项是 A. 蔡伦——“蔡侯纸” B. 张衡——地动仪 C. 华佗——“麻沸散” D. 张仲景——“五禽戏”
|
18. 难度:中等 | |
《西游记》中塑造的如来佛、玉皇大帝等人物形象,主要是吸收了哪两大宗教文化的结果 ①佛教 ②儒教 ③道教 ④基督教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
19. 难度:简单 | |
2007年,“王立群读《史记》”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播出,吸引了不少历史爱好者观看。下列有关《史记》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肯定了陈胜吴广反抗暴秦的精神 B.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C. 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D. 作者司马光生活在汉武帝时代
|
20.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1974年陕西农民在临潼打井时发现了一个陶俑。经过几年的发掘,这里成为20世纪最重大,也是最激动人心的考古发现,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该遗址是
A. 河姆渡遗址 B. 阿房宫遗址 C. 敦煌莫高窟 D. 秦始皇陵兵马俑
|
21. 难度:中等 | |
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何处( ) A. 统一天下 B. 消灭袁绍 C. 废汉称帝 D. 建立魏国
|
22. 难度:中等 | |
下列成语中,出自淝水之战的有 ①风声鹤唳 ②三顾茅庐 ③纸上谈兵 ④草木皆兵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
|
23.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北方多战乱,人口大量南迁 B. 江南自然条件比较优越,有利于开发 C. 江南生产技术比北方先进 D. 江南战乱少,社会秩序比北方安定
|
24. 难度:简单 | |
小轩同学想了解我国古代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情况。你可建议他阅读 A. 《天工开物》 B. 《水经注》 C. 《离骚》 D. 《论语》
|
25. 难度:简单 | |
书法艺术是我国的文化艺术瑰宝,对后世影响巨大。下图作品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它是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
A. 《齐民要术》 B. 《兰亭序》 C. 《女史箴图》 D. 《洛神赋图》
|
26. 难度:中等 | |
历史诊所(仔细读图,阅读有关材料,请将错误的地方指出并改正过来) (1)北京人的模样已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错误 改正: (2)西周通过实行“推恩令”,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奴隶制国家。 错误 改正: (3)生病了去医院看病,医生通常会看你的脸色、听听声音、问你的病情、按按你的脉搏。由此我们会联想到神医华佗。 错误 改正: (4)小雨问:“小芳,你知道台湾在三国时候称什么吗?” 小芳说:“当然是称台湾了!” 错误 改正: (5)南朝的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为了纪念祖冲之,我国紫金山天文台把自己发现的一颗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命名为“祖冲之星”,在数学方面,他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17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错误 改正:
|
27. 难度:中等 | |
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学习。 (一)走进人与自然和谐历史 (1)图一、图二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结果。居住图一房屋的原始居民叫什么?居住图二房屋的原始居民叫什么? (二)认识人与自然和谐事例 (2)远古时期,人类为了生存,改造自然的成功事例是什么? (3)战国时期,谁提出了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的主张?他是诸子百家中哪一派别代表? (三)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4)有和谐就有不和谐。试举出现实生活中人与自然不和谐发展的事例两个。 (5)反思古人的做法与主张,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上,作为一名当代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
28. 难度:中等 | |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一走进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1)举例说明秦汉时期,中原王朝与匈奴存在的关系。(各举一例) (2)南北朝时期为什么会出现民族大融合?(说两个事例) 步骤二体验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3)下图再现了“张骞出使西域拜别汉武帝”的情景,张骞出使西域最终起到了什么作用? 步骤三感悟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4)历史上各民族之间关系的主流是什么?由史及今,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民族意识?
|
29. 难度:中等 | |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就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根据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 材料二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鞅 材料三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1)春秋时期通过改革成为第一位霸主的人是谁? (2)战国时期,使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国家的改革是什么?变法中有关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的内容是哪一项?这次改革有什么作用? (3)北魏孝文帝也进行了有效的改革,他的改革措施主要有哪些(至少)?这场改革有何进步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