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8-2019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分析下图所示化石,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北京人

 

A. 学会了使用火

B. 能够直立行走

C. 结成群体生活

D. 使用打制石器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黍均发现于

A. 中国

B. 古印度

C. 古埃及

D. 古巴比伦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以下选项中的发明创造中,传说是黄帝发明的是

A. 制造船只

B. 制作陶器

C. 创造文字

D. 养蚕缫丝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相传在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有许多部族。陶唐氏、有虞氏和夏后氏三个部族结成联盟,联盟的首领依次是

A. 尧、禹、舜

B. 尧、舜、禹

C. 舜、尧、禹

D. 舜、禹、尧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夏传子,家天下”,这句话反映的是

A. 禹建立了夏朝

B.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C. 启继承了禹的位置,王位世袭

D. 夏朝实行禅让制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如图所示利簋腹内铸有武王牧野伐纣的铭文,该文物最可能出自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小明在历史课上学到了“三家分晋”的典故,其中“三家”对应的诸侯国分别是

A. 秦、楚、赵

B. 燕、齐、韩

C. 魏、蜀、吴

D. 赵、魏、韩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___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改革,通过这次变法,旧制度废除,新制度建立,国家富裕,军力增强,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上述材料中模线部分应该填写的内容是

A. 管仲变法

B. 商鞅变法

C. 吴起变法

D. 李悝变法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作家余秋雨曾经写道:“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这个“了不起的工程”是

A. 万里长城

B. 灵渠

C. 都江堰

D. 修建骊山陵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他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主张以德治国,他是

A. 老子

B. 孔子

C. 孟子

D. 韩非子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如图所示漫画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 独尊儒术

B. 焚书坑儒

C. 中央集权

D. 百家争鸣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下列文字中,在秦朝时期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的是

 

A. 甲骨文

B. 小篆

C. 行书

D. 草书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始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墓万人动,徭役兵役极繁重,死刑车裂十多种。”材料描述的是

A. 秦的统一

B. 秦的巩固措施

C. 秦的暴政

D. 秦的灭亡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中国古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是

A. 陈胜、吴广起义

B. 黄巾起义

C. 李自成起义

D. 太平天国起义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此三者(张良、萧何、韩信),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材料中的“吾”指的是

A. 项梁

B. 刘邦

C. 英布

D. 张耳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秦朝时,田赋为“三分取其二”。西汉初,汉高祖实行“什五税一”;汉文帝时,田赋降到“三十税一”。这体现了汉初的政策

A. 勤俭治国

B. “以德化民”

C. “与民休息”

D. 以武立国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发生在时期

A. 汉高祖

B. 汉文帝

C. 汉景帝

D. 汉武帝

 

详细信息
18. 难度:困难

分析下列材料,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人物

专著及时间

提出观点

李希霍芬(德国)

《中国》(19世纪末)

把“从公元前11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首次命名为“丝绸之路

赫尔曼(德国)

《中国与叙利亚之间的古代丝绸之路》(20世纪初)

确定了丝绸之路的基本内涵,即它是中国古代经过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交往的通道

沙畹(法国)

《西突厥史料》(20世纪初)

“丝路有海、陆两道”

三杉隆敏(日本)

《探寻海上丝绸之路﹣东西陶瓷交流史》(20世纪60年代)

第一次提出“海上丝绸之路”的概念

 

 

A. “丝绸之路”的概念从西汉开始就有

B. “丝绸之路”的内涵在不断发展

C. 张骞开通了丝绸之路

D. 张骞本人曾到达古罗马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下列官职中,在西汉时期设立且管辖区域包括今新疆地区的是

A. 西域都护

B. 安西都护

C. 北庭都护

D. 单于都护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刘秀统治期间,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他统治后期,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

A. 光武中兴

B. 文景之治

C. 大一统

D. 民族交融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外戚梁翼(他妹妺是汉顺帝皇后)先后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这段材料反映的史实是

A. 西汉时皇帝早逝

B. 西汉时幼主即位

C. 东汉时宦官得宠

D. 东汉时外戚专权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后汉书》中记载:“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材料记载的事件发生在

A. 秦朝

B. 西汉

C. 东汉

D. 三国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他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活动姿态,创编出“五禽戏”,帮助人们强身健体,他是

A. 扁鹊

B. 张仲景

C. 李时珍

D. 华佗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纪传体是我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叙述史实。我国以纪传体著史始于

A. 《论语》

B. 《孙子兵法》

C. 《史记》

D. 《资治通鉴》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五体投地”“现身说法”“因果”“忏悔”,这些汉语中的用词都与哪一宗教有关?

A. 道教

B. 佛教

C. 基督教

D. 伊斯兰教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发生于(       )

A. 东汉末年    B. 春秋战国时期

C. 西晋末年    D. 三国时期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通过如图,我们可以分析出:西晋时

①氐族迁入长安以西的关中地区

②羌族迁入长安以西的关中地区

③匈奴族和羯族迁到黄河以南的地区

④鲜卑族迁到辽宁和陕西及河套地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成语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A. 淝水之战

B. 赤壁之战

C. 八王之乱

D. 祖逖北伐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祖冲之在数学方面的成就是

A. 最早提出了具有“极限”思维的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

B. 撰写了《九章算术》

C. 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D. 撰写了《周髀算经》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的作者是

A. 王羲之

B. 钟繇

C. 胡昭

D. 顾恺之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材料一: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8000多年,新石器时代)出土的碳化稻粒和骨笛。

材料二:刻有文字的甲骨(图3)

材料三: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图4)

材料四:①时(曹)操方解衣歇息,闻说许攸私奔到寨,大喜,不及穿履(鞋子),跣足(光着脚>出迎。遥见许攸,抚掌欢笑,携手共入…

——罗贯中(约1330﹣1400年)《三国演义》

②公曹操)闻攸来,跣足迎之,抚掌笑曰:“(你)来,吾事济矣!”

——裴松之(372﹣451年)奉旨作注《三国志》

③(袁)绍谋臣许攸贪财,绍不能足(满足),来奔,因说(劝说)公(曹操)击(淳于琼,哀绍部下,驻扎在乌巢)等。

——陈寿(233﹣297年)《三国志》

请回答:

问题一:材料一中两件文物分别证明了怎样的基本事实?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对比半坡遗址与贾湖遗址的异同点。

问题二:材料二中文字的名称是什么?这些文字有何历史地位?材料二所示文物对于研究商周时期历史来说,是第几手资料?

问题三:材料三所示文物证明了怎样的基本事实?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另一重要标志是什么?

问题四:分析材料四的三段材料,按可信程度自高往低排列,顺序是什么?综合所学知识,辨析这几段材料,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当时的史实(可从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等方面描述)

 

 

三、连线题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采取什么制度管理地方,这考验的是统治者的智慧。在这个问题上,我国古代历史上曾出现过反复。

材料一:

材料二:郡的最高长官是郡守。……县的人口在万户以上的,其长官称县令;不满万户的称县长。……县以下的地方政区是乡,乡辖(管辖)十亭,亭有长;一亭十里,里有魁;一里则辖百家,五家为伍,十家为什。

——摘自《中国通史》

材料三:当时人们的看法,认为周王朝亡于分封,而秦王朝亡于不分封﹣一如果封国林立,到处有皇族据点,陈胜、吴广星星之火,便不会燎原。西汉王朝则采取折中办法,一方面仍保留秦王朝的郡县制度,一方面也恢复周王朝的分封制度,王爵封国统耪数县或十数县,地位高于郡,侯爵封国只统辖一县或数乡,与县相等。

——摘自《中国人史纲》

材料四:主父偃说上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之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摘自《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译文:主父偃向皇帝劝说道:“现在诸侯王的子弟有的多达十几人,而只有嫡长子<正妻所生的长子)继承王位,其他人虽然也是诸侯王的亲生骨肉,却不能享有一尺的封地,这就使得仁孝之道不明显了。希望陛下命令诸侯王可以把朝廷给他的恩惠推广到其他子弟的身上,用本封国的土地封他们做侯,他们人人都为得到了希望得到的东西而欢喜;陛下用的是推行恩德的方法,实际上却分割了诸侯的封国领地,朝廷没有采用削夺的政策,而王国却逐渐衰弱了。”

请回答:

问题一: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一中图片所示形势与哪一王朝的哪一制度有关?这一制度在当时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

问题二:材料二所示现象出现与哪一王朝开始实行的什么制度有关?当时,“那守”“县令(县长)”等地方长官都是如何产生的?这一制度的实行有何历史意义?

问题三:对材料三中“周王朝亡于分封,而秦王朝亡于不分封”的观点你是否认同?为什么?

问题四: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四反映了主父偃向哪位皇帝提出的什么建议?为了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这位皇帝还建立了什么制度?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四、综合题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古代某历史阶段政权更替示意图

材料二:

鲜卑姓改用汉姓

 

鲜卑姓

改为汉姓

鲜卑姓

改为汉姓

拓拔

步六孤

拔拔

长孙

贺兰

达奚

独孤

乙旃

叔孙

勿忸于

丘穆陵

尉迟

 

 

请回答:

问题一:材料一中,AB两处所示位置应该填写的内容分别是什么?政权A的建立者是谁?材料中方框所示局面的形成与哪一战役有直接关系?

问题二:有人认为,我国在材料一所示历史阶段时期的社会特征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对这一观点,你有何看法?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自拟主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结论正确。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