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间轴,与图中的②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隋朝建立 B. 隋灭陈,统一全国 C. 开凿大运河 D. 隋末战争爆发
|
2. 难度:简单 | |
尽管他是篡立,但使全国统一获得实现,功不可没……统一南北,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整整四百年的大分裂局面。”这段话描述的是( ) A. 隋文帝 B. 隋炀帝 C. 唐太宗 D. 宋太祖
|
3. 难度:中等 | |
“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与材料相关的制度是 A. 世袭制 B. 郡县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度
|
4. 难度:困难 | |
隋朝与秦朝的相似之处有 ( ) ①都定都于洛阳 ②都首创了影响深远的重要制度 ③都兴建有大型的著名工程 ④都是暴政而亡的短命王朝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
5. 难度:中等 | |
我国古代有很多德才兼备的人,他们通常被称为“圣人”.那么“医圣”、“画圣”“诗圣”分别是指( ) A. 颜真卿、吴道子、李白 B. 张仲景、吴道子、杜甫 C. 华佗、柳公权、李白 D. 华佗、颜真卿、杜甫
|
6. 难度:中等 | |
诗词作为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还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下列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②“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③“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④“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A. ②①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②③④① D. ①②③④
|
7. 难度:简单 | |
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下列帝王中,“以人为镜”多次采纳魏征忠言的是( ) A. 汉武帝 B. 唐太宗 C. 唐玄宗 D. 武则天
|
8. 难度:中等 | |
《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小明却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小明得出该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 A. 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B. 在位期间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 C. 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D. 发展农业生产,推动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
9. 难度:简单 | |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唐末农民起义 A.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B. 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C. 平定了安史之乱 D. 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
|
10. 难度:简单 | |
在旧金山、纽约等地人们把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叫做“唐人街”,可见唐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代,这种盛世景象历史上称为( ) A. 贞观遗风 B. 开元盛世 C. 贞观之治 D. 开皇之治
|
11. 难度:简单 | |
下面是唐朝时期的艺术作品,如果为这些作品命名为一个主题,合适的一项是( ) A. 开明的民族关系 B. 开放的社会风气 C. 繁荣的农业发展 D. 高超的艺术水平
|
12. 难度:简单 | |
藏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其祖先在唐朝时被称为( ) A. 突厥 B. 吐蕃 C. 匈奴 D. 回纥
|
13.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五代十国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B. 北方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有一定的发展 C. 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 D. 政权分立,可见分裂才是历史发展趋势
|
14.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九年级(1)班同学所做的学习笔记。这篇学习笔记的主题是( ) A. 新疆历来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 B. 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C. 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 D. 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
|
15. 难度:简单 | |
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唐朝时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有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
16. 难度:中等 | |
公元763年6月25日,他在唐招提寺圆寂,终年76岁。他是唐朝和日本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被日本人民誉为“文化之父”、“律宗之父”。下面有关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六次东渡日本 B. 长途跋涉西游 C. 曾在那烂陀寺游学 D. 属于“遣唐使”
|
17. 难度:简单 | |
它是玄奘西行旅途中的见闻回忆录,它是研究古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佛教的典籍,它是( ) A. 《唐本草》 B. 《大唐西域记》 C. 《西游记》 D. 《金刚经》
|
18. 难度:中等 | |
下列事件存在某种关联,其中排序正确的是( ) ①黄巢起义 ②安史之乱 ③唐玄宗统治腐败 ④藩镇割据 A. ①②④③ B. ③②④① C. ③②①④ D. ①②③④
|
19. 难度:中等 | |
宰相文彦博说:“太祖岂非周世宗忠臣?但得军情,所以有陈桥之变。”“太祖”是指 A. 李世民 B. 赵匡胤 C. 赵构 D. 朱元璋
|
20. 难度:中等 | |
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 ) ①将兵权收归中央 ②派文官任知州 ③重武轻文政策 ④派转运使把地方财政大部分收缴中央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
21. 难度:中等 | |
宋时,宰相往往不止一人,在宰相之下又设相当于副宰相得若干人,还设置多种机构,分化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这些措施( ) A. 加强了宰相的权利 B. 加强了中央集权 C. 加强了皇权 D. 危及皇帝统治
|
22. 难度:中等 | |
公元10世纪初,统一了契丹各部的首领是( ) A. 成吉思汗 B. 耶律阿保机 C. 元昊 D. 完颜阿骨打
|
23. 难度:困难 | |||||||||||||||||
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A. 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B. 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 C. 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D. 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
|
24. 难度:简单 | |
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意图是 A. B. C. D.
|
25. 难度:中等 | |
郭靖和杨康是《射雕英雄传》中的两个重要人物。他们名字中的“靖”、“康”与下列历史事件有直接联系的是( ) A. 西夏建立 B. 澶渊之盟 C. 金灭北宋 D. 元朝建立
|
26. 难度:中等 | |
岳飞赢得人民尊敬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岳家军作战英勇 B. 岳飞忠君守礼思想 C. 岳家军纪律严明 D. 抗金符合人民利益
|
27. 难度:简单 | |
南宋时,有一位阿拉伯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应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 ) A. 六部衙门 B. 市舶司 C. 军机处 D. 总理衙门
|
28. 难度:简单 | |
据报道:从古沉船“南澳1号”中打捞出的瓷器,很多都是出自于“瓷都”,请问我国哪个地方被称为“瓷都”( ) A. 河北曲阳 B. 福建泉州 C. 江西景德镇 D. 河南开封
|
29. 难度:中等 | |
小明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为主题进行探究,下列他整理的内容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B. 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C. 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明朝最后完成 D.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
30. 难度:中等 | |
宋朝时,泉州成为我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主要原因是( ) ①宋朝政治经济中心南移 ②泉州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先进 ③南方相对安定 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A. ①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
31.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隋朝大运河(下图) 材料二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刘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中国学过去的。所以中国的考试制度是世界上最好的选取真才的制度。 ——孙中山 (1)根据材料一回答: ①下令开凿这一大运河的皇帝是? ②填写出A.B.C.D.E.F的名称 A: B: C: D: E: F: ③它的开通有何积极影响? (2)材料二中所说的考试制度是什么?它始于何时?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32. 难度:简单 | |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不同时期民族关系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 (1)材料一反映了唐与吐蕃友好交往的哪件大事?这件事有何历史作用? (2)唐朝与少数民族的和平交往反映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 (3)材料二反映盟约名称是什么?有何影响?
|
33. 难度:中等 | |
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据史书记载,汉朝时“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材料二 “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材料三 海外贸易的兴盛刺激了中国的内部生产,宋代的冶铁数量在当时整个世界应该是数一数二的,其他如制造瓷器、丝绸茶叶、酒类以及各种工艺品,数量之大、种类之多也是惊人的。也因为这些缘故,宋面对强大的北方敌国可以用金钱和丝帛换取和平。而在完全失去北方以后,偏安在南边的南宋,地方小了,人口少了,生活条件居然比过去还好。 ——《大国霸业的兴废》 (1)材料一反应了汉朝时南方怎样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2)材料二中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反映的现象最有可能出于 。 A.西汉时期 B.三国时期 C.南宋时期 D.隋朝时期 (3)材料二、三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