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2018-2019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结束西晋末年以来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又一次实现全国统一的关键人物是

A. 杨坚

B. 李渊

C. 李世民

D. 武则天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大运河自其凿通以来,一直是我国南北水上交通运输的重要渠道。大运河的南北起止点分别是

A. 余杭、涿郡

B. 洛阳、大都

C. 余杭、洛阳

D. 洛阳、涿郡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关于大运河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下列古人评价大运河的诗句中,持肯定态度是

A.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B.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C.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D. “炀帝开河鬼亦悲,生民不独力空疲”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隋朝于公元六世纪末高调登场,却又匆忙谢幕,在历史的长河中写了一段宛若昙花绽放般短暂的辉煌。导致隋朝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A. 自然灾害严重

B. 统治十分残暴

C. 外戚、宦官专权

D. 土地兼并严重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时空观念是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与如图①对应的朝代是

 

 

A. 汉朝

B. 唐朝

C. 明朝

D. 清朝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贞观政要》记载太宗对待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尤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这体现了唐太宗的治国理念是

A. 虚心纳谏

B. 无为而治

C. 以民为本

D. 知人善任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墨子在其《墨子·非攻》中说到:“君子不镜(以……为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凶与吉。”此“镜子学说”在唐朝得到有效实践的是

A. 李渊与杜如晦

B. 李世民与宋璟

C. 李世民与魏征

D. 李隆基与姚崇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史学家钱穆在《仲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讲到:“汉代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这里的委员制是指

A. 三省六部制

B. 行省制

C. 郡县制

D. 册封制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武则天于684年下令:凡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升官。这说明武则天

A. 严惩贪官

B. 提倡节俭

C. 善于纳谏

D. 重视农业生产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武则天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她以女子之身,只身跨进中国古代封建男权统治的核心,其心不可谓不大,其志不可谓不坚,其谋不可谓不深。她在科举制方面的贡献是

A. 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B. 创立殿试制度

C.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D. 创立进士科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评价历史人物要看其所做的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与发展,以下武则天所做符合此标准的是

A. 废掉两个做了皇帝的儿子

B. 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C. 继续减轻人民负担

D. 改国号唐为周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玄宗少历民间,身经违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故致治平。及后承平日久,安于逸乐,渐远端士,而近小人。”材料表明

A. 唐玄宗时期宦官专政

B. 唐玄宗统治前期民不聊生

C. 唐玄宗统治后期励精图治

D. 唐玄宗前期勤政,后期腐化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以下诗句反映的情况与图相吻合的是

 

A.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B.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据史书记载,唐都西市固定商铺4万多家,外国商铺鳞次栉比,外国商人络绎不绝。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 农业生产发展

B. 经济重心南移

C. 民族交往频繁

D. 商业经济繁荣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隋唐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发展。当时吐蕃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是

A. 单于

B. 土司

C. 赞普

D. 和卓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如下图,唐代妇女喜好骑马,妇女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胡风盛行”,许多外来宗教得到传播,这些现象反映了唐朝社会风尚呈现的特点是(  )      

A. 奢侈浪费

B. 单一保守

C. 多元开放

D. 创新进取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清代诗人赵翼评李白诗说:“诗之不可及处,在乎神识超迈,飘然而来,忽然而去,不屑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劳劳于镂心刻骨,自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这段材料是说李白的诗具有(  )

A. 浪漫主义精神 B. 现实主义精神

C. 悲观主义精神 D. 英雄主义精神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者莫过于唐,唐朝著名的诗人中,反映历史的真实情况,被誉为“诗圣”的诗人是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王维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苏轼赞扬唐朝的一位大书法家:“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苏轼称赞的这位书法家是

A. 王羲之    B. 欧阳询    C. 柳公权    D. 颜真卿

 

详细信息
20. 难度:困难

《日本书纪》一书写到:“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为了实现书中所说的“常须达",日本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A. 派武士来唐朝进行决斗

B. 派商人与唐朝通商

C. 派僧人到唐朝传播佛教

D. 派遣唐使到唐朝学习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七年级(1)班学生在举办“中国古代文化使者”的图文展览时找到下图,如果加以文字注解说明,应该选

 

A. 西游天竺,求取佛经

B.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 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D. 主动请缨,征战海外

 

详细信息
22. 难度:困难

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盛世的成功,往往都有吸收外来文明因素的作用。唐朝时期与此说法相符合的是

A. 日本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

B. 朝鲜半岛的音乐传入中国

C. 北方游牧民族普及饮茶之风

D. 佛教经丝绸之路开始传入中国

 

详细信息
23. 难度:困难

释读历史地图是提高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与下图所反映史实相关的是

 

A. 《汉书张骞传》

B. 《唐大和上东征传》

C. 《大唐西域记》

D. 《西域考古记》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唐朝与亚、非、欧各国友好往来达到前所未有的盛况,其根本原因是唐朝

A. 对外交通非常便利

B. 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

C. 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D. 制度先进,疆域广大

 

详细信息
25. 难度:困难

“天宝年间,边镇兵力达50万。平卢、范阳、河东三地之间地域相连,兵力又于诸镇之中最强,拥兵20万,实力强大。相反,中央兵力则不满8万。”材料反映了唐玄宗后期

A. 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B. 外重内轻局面形成

C. 外戚宦官专权乱政

D. 边疆地区经济发展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一个国家可能在积贫积弱的情况下走向衰落,也有可能在国力强盛的情况下走向崩溃。使唐朝在国力强盛的情况下走向崩溃的是

A. 七国之乱

B. 黄巾起义

C. 八王之乱

D. 安史之乱;

 

详细信息
27. 难度:困难

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领导的起义军发展到65万,黄巢起义

A. 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B.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C. 使唐朝由盛转衰

D. 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实质上是

A. 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 B. 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C. 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结果 D. 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和扩大

 

详细信息
29. 难度:困难

唐朝灭亡后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对这一时期理解正确的是

A. 大一统,内含政权分立隐忧

B. 政权分立,南方北方战事不断经济萧条

C. 大一统,局势持续动荡不安

D. 政权分立,统一是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详细信息
30. 难度:困难

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隋唐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A.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B.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困难

制度创新和完善是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朝统一后,政权稳定急需一大批人才解决官吏缺乏问题……隋文帝为团结广大庶族地主,缓解阶级矛盾,同时为了集中选士权,改革用人制度,废除了九品中正制,下令举贤良,以德才为标准选拔官吏,对应试者身份不再过多限制。

——冯兵《隋唐五代科举制与城市教育交迁》

材料二  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材料三  唐代官员说:“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

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

 

 

初试

二试

三试

明经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贴十条

口答诸经大义十条

答时务策三道

进士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贴十条。

作诗、赋、文各一篇

作时务策五道

 

 

——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隋文帝选官的标准发生了什么变化?并指出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科举制正式确立于哪位皇帝时?有什么特点?

(3)结合材料三说明唐代明经、进士两科考试中,哪一科更重要?理由是什么?

(4)综合以上材料,说明科举制在隋唐时期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详细信息
32. 难度:困难

南唐时期是中华民族大融合,大发展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高宗时,吐蕃从内地引进了蚕种,唐朝还派酿酒、制碾皑、造纸墨的工匠到吐蕃传授技艺。……吐蕃还通过互市,向唐朝购买茶叶、丝绸等物品。……吐蕃的马和形制优美奇异的金银器等物品不断地传到内地。

——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唐太宗:“自古皆贵(认为……尊贵)中华,贱(轻视)夷狄,联独爱之如一。”

——司马光《资治通签》

材料三  (唐朝)民族政策还表现在任用大批各族贵族为……唐朝时期,各族之间战事较少,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成为主流,中华文明进入一个新的高峰。

——施建中《中国古代史》

(1)材料一反映哪两个民族之间的交往?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例能反映唐蕃交往的史实。

(2)材料二中的“中华”“夷狄”分别指的是什么?它表明了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

(3)根据材料三,指出唐朝实行这种民族政策所产生的影响。唐太宗由此获得了什么尊称?

(4)综合以上材料,概况唐朝时期民族关系的主流是什么?并谈谈民族关系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

 

 

详细信息
33. 难度:困难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唐)吴兢《贞观政要·政体第二》

材料二  在唐朝前期的100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在农业方面,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农业生产工具。唐朝的手工业发展到很高水平,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唐朝的商业十分繁荣,水路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出现了一些繁华大都市。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壁的天台宗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

——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

材料四  唐政府有太常寺等机构专管乐舞,当时知名的音乐家有万宝常、许和子、段善本,舞蹈家有公孙大娘、段旻等。唐玄宗和杨贵妃也分别是音乐家和舞蹈家。乐舞方面的著作也很多,《新唐书·艺文志》载唐代有31、38部专著共257卷。

——张岂之《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1)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出现“贞观之治”局面的原因,并找出材料中对治国理政最具借鉴意义的一句话。

(2)材料二中唐朝“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农业生产工具”,请试举两例。唐朝的“陶瓷器的生产水平很高”,请列出它们中的一个代表。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唐朝的一个“繁华大都市”。

(3)根据材料三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并写出唐朝时为中印佛教交流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

(4)材料四反映了唐朝哪一社会现象?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