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隋朝结束了南北分裂,重新统一了中国,但历经二世而亡,与之非常类似朝代是? A.唐朝 B.东汉 C.东晋 D.秦朝
|
2. 难度:中等 | |
图示法是一种直观形象的学习方法。用图示法描绘隋朝大运河大致走向,较贴切的是 A. B. C. D.
|
3. 难度:简单 | |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大治之年。唐玄宗统治前期“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材料中“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
4. 难度:简单 | |
创制图示两种农业生产工具的朝代为 A.隋朝 B.唐朝 C.南宋 D.元朝
|
5. 难度:简单 | |
唐朝时,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 ) A.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 B.传播先进的日本文化 C.加强两国间的友谊 D.求取佛经教义
|
6. 难度:中等 | |
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 ) A.开凿运河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靖康之变
|
7. 难度:简单 | |
下面是东晋至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示意图。唐宋时期这一比例变化与下列哪一制度的实行密切相关 A.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
8. 难度:中等 | |
如果请你为《完颜阿骨打》这本连环画写一份简介,以下正确的是 A. 契丹族首领,建立了辽朝 B. 党项族首领,建立了西夏 C. 女真族首领,起兵抗辽,并建立金 D. 蒙古族首领,建立了元朝
|
9. 难度:中等 | |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体。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讽刺了 A. 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 B. 唐玄宗宠信杨贵妃 C. 北宋文人贪图享乐 D. 宋元商业贸易混乱
|
10. 难度:中等 | |
《文献通考》记载:“(北宋时)初蜀人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这则记载说明当时 A.政府统一铸造钱币 B.开元通宝被禁止使用 C.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D.北宋时冶铁业的发展最为突出
|
11. 难度:中等 | |
(2016·四川内江·4)南宋诗人陆游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 A.南宋都城临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 B.宋代手工业进步 C.宋代商业繁荣,出现了“会子” D.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
12. 难度:简单 | |
1206年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被蒙古人尊称为 A.成吉思汗 B.天可汗 C.金太祖 D.赞普
|
13. 难度:简单 | |
唐朝以来,不少波斯、阿拉伯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相通婚,逐渐融合,到了元朝时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 A. 契丹 B. 回族 C. 女真 D. 党项
|
14. 难度:中等 | |
元朝时负责全国军事事务,调度全国军队的是( ) A.中书省 B.澎湖巡检司 C.枢密院 D.御史台
|
15. 难度:简单 | |
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是在( )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元朝
|
16.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魏征 (1)采纳魏征建议开创“贞观之治”的皇帝是谁? 材料二: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赞普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2)材料二中的“公主”是指谁? 材料三:唐代的伟大诗人 (3)材料三中的两位诗人分别被人们尊称为什么? 材料四:中外文化交流 (4)材料四中玄奘和鉴真对外交流的目的地分别是哪里?
|
17.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都长安市坊严格分开,店铺营业时间有统一限制,日出后击鼓三百下才能营业,日落前击钲三百下统一关门歇业 材料二:北宋都城开封买卖通宵达旦,金、银、彩帛等“每一交易,动辄千万”南宋临安城“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市舶机构管理贸易。高宗末年,市舶收入岁达二百万贯,超过北宋治平年间岁入的两倍多。 (1)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商业贸易的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海外贸易空前活跃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二指出,当时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管理对外贸易? (4)材料二对于市的设置与材料一相比有何不同?这一不同说明了什么?
|
18.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又规定州郡长官改由文人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副长官),使其相互牵制……在宰相之下添设参知政事,并把晚唐五代时权宜设置过的枢密使和三司使定为常设官员,以枢密使分取宰相的军权大权,以三司使分取宰相的财政大权 材料二:“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尊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材料三:如图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朝代的政治制度改革?它对于国家统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事件?“大契丹皇帝”是指哪一政权? (3)材料三图1中的抗金名将是谁?他在抗击金军方面立下了哪些重大战功? (4)材料三图2中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他是谁?他抗击的是哪个政权? (5)上述两幅图片中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