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描述的生命现象主要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 A.生物能够繁殖后代 B.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C.生物能够由小长大 D.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
2. 难度:简单 | |
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 A.珊瑚虫 B.流感病毒 C.草履虫 D.蚯蚓
|
3. 难度:简单 | |
生物的特征有( )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②生物能进行呼吸 ③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④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②③⑥
|
4. 难度:简单 | |
下列哪项不属于生物学研究的范畴( ) A.春来秋去气候变化万千 B.对人类基因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C.仲夏之夜蛙鸣声声流萤点点 D.无公害绿色果蔬的生产
|
5. 难度:简单 | |
观察是科学探究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关于观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观察一般比较直接,所以都不需要很仔细 B.观察是要全面、仔细、并做好观察记录 C.观察首先要明确观察目的 D.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或者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
|
6. 难度:简单 | |
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某生物兴趣小组决定调查一下色盲病在男女生之间患病比例的差异,他们首先必须做的是( ) A.明确调查目的和对象 B.如实记录调查过程中的数据 C.制订调查方案 D.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
7. 难度:简单 | |
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时,必须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水滴,然后再轻轻的盖上,其目的是( ) A.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 B.防止实验材料移动 C.增强透明度 D.防止水溢出
|
8. 难度:简单 | |
在学习使用显微镜的实验课上,某同学将大写的英文字母“G”写在透明的纸片上,制成玻片标本(字母正放)。观察时,视野中的物像是怎样的?( ) A. B. C. D.
|
9.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光学显微镜的一组镜头,已知①②是目镜,放大倍数分别是5×和15×;③和④是物镜,放大倍数分别是40×和10×。在观察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时,下列那种组合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且视野最明亮?(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
10. 难度:简单 | |
关于“学习使用显微镜”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显微镜目镜内看到的物象是倒像 B.只能调节粗准焦螺旋使观察的物体更清晰 C.科学探究中可对获得的实验数据进行修改 D.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设计实验和表达交流
|
11. 难度:简单 | |
古诗“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中描写的景象,主要是由哪一环境因素引起的( ) A.光照 B.温度 C.水分 D.空气
|
12. 难度:简单 | |
红树林枝繁叶茂、根系发达,能扎根于海滩淤泥中,有效的防止波浪对海岸和海堤的侵蚀。红树林的根系发达属于( ) A.生物对环境的依赖 B.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
13. 难度:简单 | |
近年来,由于我省大力推广植树造林,不断扩大绿化面积,前几年近乎销声匿迹的喜鹊、雉鸡等多种鸟类又重返家园。这种现象主要体现了( ) A.生物对环境因素的影响 B.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C.生物因素对环境的影响 D.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14. 难度:简单 | |
种植在同一片天地内的玉米,其形态结构基本一样,但由于水肥条件的差异而导致玉米有高有低,这说明生物体( ) A.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B.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C.生物能生长和发育 D.能够繁殖后代
|
15.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的生存环境是指影响生物的所有非生物因素 B.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有着与其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 C.“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D.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只有合作关系
|
16. 难度:简单 | |
在下图所示的密封容器内,绿色植物在富含腐殖质的潮湿土壤中生长,土壤中还有一些小昆虫,在适宜的条件下,瓶内生物能存活较长时间,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生态瓶。下列有关该生态瓶的正确说法是( ) A.生态瓶中只存在生产者和消费者 B.生态瓶中的非生物因素只有空气和土壤 C.该生态瓶就是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 D.该生态瓶可以长期放在阴暗处
|
17. 难度:简单 | |
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而改变,蜂兰的唇形花瓣酷似黄蜂,瓢虫的鞘翅具有鲜艳的色斑。这三种适应现象依次属于( ) A.保护色、拟态、警戒色 B.拟态、保护色、警戒色 C.警戒色、拟态、保护色 D.警戒色、保护色、拟态
|
18. 难度:简单 | |
养花时,我们要经常给花浇水、施肥、松土,把花放在阳光下,天冷了还要及时把它们转移到室内,且一般一个花盆只栽一株植物。与上述顺序相对应的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依次是( ) ①营养物质 ②空气 ③阳光 ④适宜温度 ⑤一定生存空间 ⑥水 A.⑤⑥③②①④ B.①②③④⑥⑤ C.④③②①⑥⑤ D.⑥①②③④⑤
|
19. 难度:简单 | |
调查生态系统时,需要携带调查工具。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野外调查工具的是( ) A.放大镜和望远镜 B.显微镜和载玻片 C.笔和记录本 D.玻璃瓶和小铁铲
|
20. 难度:简单 | |
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 A.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B.缺少生产者 C.缺少消费者 D.缺少分解者
|
21.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湿地生态系统被称“绿色水库” B.森林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 C.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生物组成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
22. 难度:简单 | |
苏州湿地资源丰富,具有面积庞大的湿地生态系统。下列有关湿地生态系统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能有效蓄洪抗旱、净化水质 B.是在多水和过湿的环境条件下形成的 C.湿地是生物多样性最不丰富的生态系统 D.沼泽是最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
|
23. 难度:简单 | |
生活在北极的狐与生活在非洲沙漠中的狐相比,耳朵要小得多。下列对这种现象的解释哪种是正确的( ) A.捕食能力更强 B.奔跑速度更快 C.听觉更灵敏 D.减少散热量,更适应寒冷气候
|
24. 难度:简单 | |
生物圈Ⅱ号实验的失败给你什么启示?( ) A.说明人类的科学还不够发达 B.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的唯一家园 C.人类可以离开生物圈 D.科学实验总会有失败的
|
25. 难度:简单 | |
以下不属于生物圈的范围的是( ) A.大气圈的底部 B.岩石圈的上部 C.水圈的大部分 D.大气圈的顶部
|
26. 难度:简单 | |
生物学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要继续学习,不断探索,理智地运用科技成果,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你认为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 A.生物圈的资源、空间是有限的,必须控制人口的膨胀 B.西部大开发中,实施保护天然森林、退耕还林还草措施,可改善生态环境 C.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我国地大物博,物种繁多,生物资源丰富,可以任意开采
|
27. 难度:简单 | |
仔细分析下列生态系统,将对应的答案用线连起来
|
28. 难度:简单 | |
仔细分析下列生物之间的关系,将对应的答案用线连起来
|
29. 难度:简单 | |
初冬大雁南飞主要是受温度这一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
|
30. 难度:简单 | |
仙人掌的叶变成刺主要是对高温环境的适应。( )
|
31. 难度:简单 | |
显微镜视野的亮度可以通过调节通光孔的大小来完成。( )
|
32. 难度:简单 | |
科学探究中,水、温度、时间等都可以成为实验变量。( )
|
33. 难度:简单 | |
在植物的生存环境中,只要有阳光就能正常生长。( )
|
34. 难度:简单 | |
大雨过后,蚯蚓爬到地面上是由于土壤中缺乏空气。( )
|
35. 难度:简单 | |
沙漠生态系统严重缺水,动植物种类极少,只生存着一些极耐旱的生物。( )
|
36. 难度:简单 | |
在探究活动中,设计对照实验时,能有多个变量。( )
|
37. 难度:简单 | |
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类型多种多样,这些生态系统是独立的,毫不相干的。( )
|
38. 难度:简单 | |
使用显微镜时,室内较暗则选用凹面镜进行对光。( )
|
39. 难度:中等 | |
在一个实验中,除了要研究的变量以外,其他的变量都应相同,并控制在适宜的状态下,这是实验中的___________原则。
|
40. 难度:简单 | |
诗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中,影响豆苗生存的生物因素是________,豆苗与杂草的关系是____________。诗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中,影响水稻生存的生物因素是________,水稻与害虫、害虫与青蛙的关系均是___________。
|
41. 难度:简单 | |
戈壁滩与热带雨林地区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有很大差别,造成这一差异最主要的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_______。
|
42. 难度:简单 | |
在使用显微镜对光的过程中,转动_____________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从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光屏是__________。
|
43.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显微镜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是 ,E是 ; (2)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清晰,换上高倍镜后物像模糊,此时应该调节[ C ] ; (3)这台显微镜备有两种目镜5×和10×,两种物镜10×和40 ×, 使用这台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最小的放大倍数是 倍。 (4)观察过程中,将 “10×”的物镜转换为“40×”的物镜,观察到的细胞体积会__________。在观察过程中,若要使显微镜视野中的物像从上方移至中央,玻片标本应向_______方移动。 (5)在观察叶片的表皮细胞装片时,物像由下图中甲转换到乙 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 A.转动转换器 B.转动粗准焦螺旋 C.转动细准焦螺旋 D.调节反光镜
|
44. 难度:简单 | |
陕西省延安市黄龙山褐马鸡自然保护区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东南部,位于黄龙、宜川两县交界的黄龙山林区,东西宽36.6公里,垂直分布范围在海拔845—1783米之间,总面积81753公里。主要保护对象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褐马鸡及其栖息地、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 褐马鸡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被誉为“世界珍禽”、“东方宝石”,已被列入世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该保护区气候温和湿润,降雨量充沛,森林茂密,是黄土高原和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林区。良好的区域生态环境,重要而显著的生态功能,是黄河中游地区的“生态绿洲”,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价值。区内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5种,Ⅱ级重点保护动物14种;有国家重点野生保护植物9种,陕西重点野生保护植物3种。如此丰富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在我国黄土高原上实属罕见。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保护区内的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 。动物作为消费者,也起着着重要作用,如蜜蜂能帮助植物 、传播种子,使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 (2)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 ,它们能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无机盐,被植物利用。可见,细菌和真菌对自然界中的 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3)在该保护区内,如果没有_______,消费这就失去了食物和能量的来源,如果没有_______,动植物的遗体和排出的废物就无法得到分解。
|
45. 难度:中等 | |
夏天,做熟的食品为什么很快就会变质呢,原来,做熟的食品里生出了无数的细菌。食品中的这些细菌是从哪里来呢?是有食品自然产生的,还是来自空气?对此,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进行了认真的研究。 巴斯德把新鲜、清澈的肉汤分别装入甲、乙两个玻璃瓶里,然后把甲瓶的瓶颈烧软,并拉成鹅颈似的弯曲细长的形状,把乙瓶的瓶口敞开。随后,他再次煮沸瓶内肉汤,然后静置观察。 观察发现,乙瓶内的肉汤很快就腐败变质了;而甲瓶中的肉汤尽管通过弯曲细长的瓶颈可与外界相通,在较长时间内肉汤仍然保持无细菌,不变质。通过实验,巴斯德认为,纯净的肉汤是永远不会自然生出细菌的,使肉汤腐败变质的细菌来自空气。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巴斯德的科学研究的过程概括为以下几个基本环节:提出 →作出 →制订 →实施 →得出 。 (2)巴斯德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 。 (3)巴斯德在实验中设计了什么对照试验? 。 (4)装入甲、乙两瓶的肉汤为何要再煮沸? 。 (5) 得出的科学结论是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