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声音的传播需要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 米/秒. |
2. 难度:中等 | |
一束光照射在镜面上发生反射现象,则反射线和入射线分居在 的两侧,反射角 入射角. |
3. 难度:中等 | |
温度是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 性质制成的. |
4. 难度:中等 | |
小明向家里打电话,他主要依据声音的______听出是妈妈接的电话;妈妈要他把声音讲大些,这是要求增大声音的______(音调/响度/音色). |
5. 难度:中等 | |
一位演员在舞台上,她的上身服装是白色的,而下身裙装是红色的,当舞台灯光师打开绿色追光灯照射她全身时,你看到舞台上这位演员的下身裙装是 色,倘若此时你戴着蓝色眼镜看这位演员,演员上身服装是 色. |
6. 难度:中等 | |
晴天在树荫下的地面上有很多圆形的光斑,这是太阳的 ,其成像原理为 . |
7. 难度:中等 | |||||||||||||
下表是几种物质的沸点和熔点.
|
8.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是一定质量的某种晶体体积V随温度t变化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这种晶体的熔点是 ℃;该图中AB段的状态为 态. |
9. 难度:中等 | |
为了使和水平方向成50°角的阳光竖直射入井里,那么平面镜的反射面和水平面应成 度角放置;如果太阳光与水平方向夹角增加20°角,仍使阳光竖直射入井里,则平面镜再转 度角. |
10. 难度:中等 | |
小欣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当他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侧壁上,这是因为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 |
11. 难度:中等 | |
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时,反射角是 度,当入射光线位置不变,平面镜沿顺时针转动40°角时,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 度. |
12.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甲、乙两图都是时钟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它们的实际时间是:甲 ;乙 . |
13. 难度:中等 | |
太阳、烛焰、月亮,其中是光源的是( ) A.只有太阳、烛焰 B.只有太阳 C.只有太阳、月亮 D.三个都是 |
14. 难度:中等 | |
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5℃的是( ) 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B.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C.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的温度 D.桂林市冬季最冷时的室外温度 |
15. 难度:中等 | |
关于光能的传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见光能够传递光能,而不可见光不能传递光能 B.在自然界中光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C.太阳的热主要是靠可见光传递到地球上的 D.红外线可以传递光能,而紫外线不能 |
16. 难度:中等 | |
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可以产生白雾,形成所需的效果.这种雾气是( ) A.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形成的小液滴 B.干冰迅速熔化后再蒸发形成的气体 C.干冰迅速升华变成的气体 D.干冰迅速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及小水珠凝固形成的冰晶 |
17. 难度:中等 | |
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原因是( ) A.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 B.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C.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
18. 难度:中等 | |
用久了的日光灯两端内壁会变黑,这种现象中涉及的物态变化有( ) A.汽化和液化 B.熔化和凝固 C.升华和凝华 D.汽化和凝华 |
19. 难度:中等 | |
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B.黑板上的“反光”是镜面反射的缘故 C.在漫反射中,每一条光线不一定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D.在漫反射中,入射的平行光经反射后不再是平行光 |
20. 难度:中等 | |
下列的实验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 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 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21.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声音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物体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有声音产生,就一定有物体在振动 C.振动停止,发声不一定停止 D.只要我们对着高墙喊话,就一定能听到回声 |
22.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紫外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医院里和食品加工厂及一些公共场合经常利用紫外线进行杀菌 B.紫外线对人体没有好处 C.紫外线能破坏人体皮肤细胞,使皮肤未老先衰 D.紫外线可用来验钞 |
23.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蒸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的温度高蒸发得一定快 B.液体吸热后才能蒸发 C.0℃的水也可以蒸发 D.在常温下液体才能蒸发 |
24. 难度:中等 | |
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的强烈地震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下列说法中,你认为错误的是( ) A.地震时伴有次声波产生 B.地震时会产生地震波,这种地震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地震时产生的地震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受灾人员通过呼喊和敲击方式求救主要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
25. 难度:中等 | |
小刚同学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5m处,沿着垂直于平面镜的方向前进了2m,此时他在镜中的像与他本人的距离为( ) A.2m B.3m C.5m D.6m |
26. 难度:中等 | |
海波的熔点为48℃,那么48℃的海波处于( ) A.固态 B.液态 C.固液共存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
27. 难度:中等 | |
如图,在盛水的烧杯里放有一盛水的试管,加热烧杯,使杯内水沸腾,在继续加热过程中,试管中的水( ) A.不能达到沸点,因此不能沸腾 B.能达到沸点,也能够沸腾 C.能够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 D.以上几种说法都不对 |
28. 难度:中等 | |||||||||||||||||||
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在烧杯上盖上硬纸片,是为了______,当水沸腾时,看到水中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形成大量的______,______,______,到水面破裂开来.某同学通过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可见水的沸点是______℃.当水沸腾后若用猛火继续加热烧杯中的水,温度计的示数______(“升高”、“降低”、“不变”)
|
29. 难度:中等 | |
2009年7月22日(农历六月初一)上午,在我省北部人们观察到日全食.观测日全食不能用肉眼直接对着太阳,如果没有专用的太阳滤镜,可采用如图的两种简便方法:如图甲所示,准备一盆黑墨水置于阳光下,在脸盆中能观察到太阳的像,这是利用了______成像原理;如图乙所示,将手指展开,互相垂直叠放,对着阳光,在白纸上也能观察到太阳的像,这利用了______的原理.当天晚上将出现的月相是______. |
30. 难度:中等 | |
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 |
31. 难度:中等 | |
家用液化气是在常温下用 的方法使石油气液化后贮存在钢瓶里的,另一种液化的方法是 . |
32.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但没有与之接触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可以看到乒乓球会______,乒乓球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它______(选填“是”或“不是”)获得了能量,同时通过乒乓球的运动,我们可以分析判断左边音叉在______.右边被敲击的音叉作为声源,当它的振动能量在______中向外传播时,造成周围介质运动状态的变化,尤其是引发了左边一个音叉的共振,使该音叉能够最大限度地吸收声源所传播的能量,并引起乒乓球的振动说明声音______(选填“能够”或“不能够”)传递能量. |
33. 难度:中等 | |
作出物体AB通过平面镜MN所成的像A′B′. |
34.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AB为发光体,CD是不透明的遮挡物,EF为光屏,试用作图法确定屏上最暗部分的范围. |
35. 难度:中等 | |
作出下列图的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反射角. |
36. 难度:中等 | |
冬天手冷时,用嘴向手上“哈气”,手会感到暖和;而若用力向手上吹气,手不但不会暖和,反会更冷,这是什么原因?. |
37.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文字 为什么登山运动员都要戴一副黑眼镜 登山运动员在攀登高山时,都要戴一副黑眼镜.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高山上空气稀薄,山峰上大都积聚了千年不化的皑皑白雪.白色的东西,反射光线的本领特别强,而高山上的太阳光辐射特别强烈.阳光里包含着大量的紫外线和红外线,眼睛是人体最灵敏的感光器官,强烈的紫外线和红外线照射在眼睛的视网膜上,能灼伤视网膜的视觉细胞.引起视力减退.严重的甚至完全失明.因此,为了保护眼睛,必须戴一副特制的墨镜,这种墨镜的镜片玻璃里加入了能够吸收红外线和紫外线的氧化铁和氧化钴,墨镜正是用这种特制玻璃配起来的. (1)为什么登山运动员要戴一副墨镜? (2)生活中防止过量紫外线照射对人体的伤害,制造了哪些防紫外线用品? |
38.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利用黑色物体善于吸收热的道理,可以叫雪山献水.我国西北的祁连山,山上终年积雪,但它周围的土地却因为缺水干旱而荒芜.后来人们想出了办法,派出征服雪山的工作队带上大量的炭黑,撒落在整个祁连山上,由于乌黑的炭黑大量吸收来自太阳的辐射热,使得冰融雪化,祁连山终于献出了滚滚雪水,灌溉周围良田.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面的事实中有什么物态变化过程? (2)此文给你什么启示(两条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