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某书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一个法国飞行员碰到一件极不寻常的事件.这个飞行员正在2000米高空飞行,发现身旁一个什么小玩意儿在游动着(如图),飞行员以为这是一只小昆虫,敏捷地把它抓了过来,他才发现抓到的竟是一颗子弹”.这是因为( ) A.飞行员的反应快 B.飞行员的手有力气 C.飞行的子弹快要停止了 D.子弹飞行速度与飞机的速度相同,子弹相对于飞行员是静止的 |
2. 难度:中等 | |
鸡尾酒是用酒精性饮料做原料由几种不同的酒调制而成的,它融合了人类对科学的理解,挥洒了人类对美的追求.五彩斑斓的鸡尾酒层次分明,这是由于不同颜色的酒有( ) A.不同质量 B.不同体积 C.不同密度 D.不同温度 |
3. 难度:中等 | |
为了传递信息,我国古代周朝形成邮驿制度,到宋朝时设金牌、银牌、铜牌三种邮递快慢等级.“金牌”一昼夜(24h)行500里(1里=0.5km),每到一个驿站换人换马接力传递.下面所列速度中与“金牌”的速度最接近的是( ) A.中学生步行的通常速度 B.人骑自行车的通常速度 C.高速公路上限制的最高车速 D.磁悬浮列车的最高时速 |
4. 难度:中等 | |
下面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发声体不同,音色不同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C.“长啸一声,山鸣谷应”说明次声波传播很远 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可以传播能量 |
5. 难度:中等 | |
关于以下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潜望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D.幻灯机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
6. 难度:中等 | |
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是( ) A. 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铃的铃声明显减小 B. 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声音变高 C. 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水花四溅 D.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情况 |
7. 难度:中等 | |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电视机的遥控器是通过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 B.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都是红、绿、蓝 C.适当的紫外线照射人体对人体有好处 D.太阳光是天然紫外线最重要的来源 |
8. 难度:中等 | |
小星同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所示.他注意到让凸透镜正对阳光,但没有仔细调节纸片与透镜的距离,在纸片上的光斑并不是最小时,就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L,那么,凸透镜的实际焦距( ) A.一定小于L B.一定大于L C.可能等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
9. 难度:中等 | |
用天平称一粒米的质量,下列方法中相对比较简便而又正确的是( ) A.先测出100粒米的质量,再通过计算求得 B.把一粒米放在一只杯子中,测出其质量,再减去杯子的质量 C.把一粒米放在天平盘里仔细测量 D.把一粒米放在天平盘里,反复测量,再求平均值 |
10. 难度:中等 | |||||||||||
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根据数据绘出的图象如图所示.则量杯的质量与液体的密度是( )
A.20g,1.0×103kg/m3 B.60g,0.8×103kg/m3 C.60g,1.0×103kg/m3 D.20g,0.8×103kg/m3 |
11. 难度:中等 | |
在进行长度、时间的测量时存在着误差;在测量的过程中也常常出现错误,那么,对于测量的误差和错误不可避免的是 ,测量错误是由于 造成的. |
12.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我们能够看见不发光的课本,是因为 ,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经验,夜晚,站在暗处的人能看到在明处的人和物,而在明处的人却看不到在暗处的人和物,其原因是 . |
13. 难度:中等 | |
小张同学最近感觉视力下降,他去看医生时,医生用如图所示的示意图为他讲解视力下降的道理.由图可知,他的右眼患有 视,应佩戴 (选填“凹”或“凸”)透镜矫正视力. |
14.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棱镜射到白屏上,在光屏A、B上就形成一条彩色光带,其颜色依次是 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将温度计放在AB范围A处的外侧,会看到温度计的示数上升,此现象说明这里也有能量辐射,不过人眼看不见,我们把这种辐射叫做 . |
15. 难度:中等 | |
诗人常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描述物体的运动.如图所示是一首描述“云”和“月”运动的诗,之所以对这个现象“难意会”,是因为 . |
16.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是两个物体振动时的波形图.这两个波形的共同特点是(只要求写出1条): |
17. 难度:中等 | |
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到达终点时,甲的成绩是14.3s;乙的成绩是l3.8s;丙的成绩是l3.7s.这里比较三人运动的快慢采用的是 的方法.以上三位同学跑得最快的同学的平均速度为 . |
18.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点燃蜡烛会使它上方的扇叶旋转起来.这是因为蜡烛的火焰使附近空气的温度升高,体积膨胀,空气的密度变 ,所以热空气 (填“上升”或“下降”)形成气流,气流流过扇叶时,带动扇叶转起来. |
19. 难度:中等 | |
根据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如图的虚线框内画出适当的透镜. |
20. 难度:中等 | |
在如图中,AB为平面镜,S为发光点.已知从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通过P点.请作出从S发出的光线被平面镜反射后经过P点的光路. |
21. 难度:中等 | |
鱼儿在清澈的水里游动,可以看得很清楚,然而,沿着你看见鱼的位置去叉它,却叉不到,请画图并解释这是为什么? |
22.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神奇的莺莺塔 莺莺塔(如图)在永济市普救寺内,这座塔最神奇之处在于它奇妙的声学效应!全塔共13层,高36.76m.在塔的附近敲击石块,人们在一定位置便可听到“咯哇、咯哇”类似青蛙的鸣叫,传说是匠师筑塔时安放金蛤蟆在内.实际真是这样吗? 经多方面研究,莺莺塔回音机制主要有两个方面:①建筑材料表面光滑还涂有釉料,对声波具有良好的反射作用.②它的塔檐非常特殊,每层檐都有一个向内弯曲的弧度,入射到每层檐的声波都被全部反射后,声音再经过叠加、汇聚,最后使回音增强,并且这种叠加有时能使声音拖长、频率发生变化.使敲击石块的声音变成蛙鸣. 根据上述材料,请你回答: (1)文中谈到,在塔的附近敲击石块.人们在一定位置便可听到“咯畦、咯哇”类似青蛙的鸣叫,这是由于______形成的. (2)敲打石块入射到每层檐的声波都被全部反射后,声音再经过叠加、有时能使声音拖长、频率发生变化.如果声音的频率变大,声音的音调将变______. (3)通过塔反射叠加,能听到远处的声音,塔的作用就是提高了声音的______,声音的这个特性不仅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和扩散程度有关,还与声音的______有关. |
23.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小明同学用小锤轻敲右边的音叉后,发现与左边音叉接触的泡沫塑料小球被弹起,并且听到了音叉发出的声音. (1)左边音叉接触的泡沫塑料小球被弹起,说明______,实验中泡沫塑料小球的作用是______. (2)由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有:①______;②______. |
24. 难度:中等 | |
在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 (1)小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如图),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对蜡烛A和B有怎样的要求?为什么要这样要求? (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______(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小明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怎样的? (3)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说明______. |
25. 难度:中等 | |
在“用天平测质量”的试验中,小华填写的实验报告(部分)如下,请完成空格处的内容. |
26. 难度:中等 |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首先测出了凸透镜的焦距.然后进行实验并得出结论填入表格.
(2)如图是小明在第3次实验时的情景,所成像的性质是倒立、等大的实像,那么在这次 实验中小明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 (3)上表实验序号2中像的性质为______;实验序号3中像距为______cm. (4)应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性质,凸透镜可以直接作______镜使用,但物体必须放在______. |
27.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在高速公路上往南宁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h 15min,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0h 45min.求: (1)轿车从A地到B地用多少时间?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 (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地到南宁需要多长时间? |
28.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马踏飞燕”是汉代艺术家高度智慧、丰富想象、浪漫主义精神和高超艺术的结晶.有一种“马踏飞燕”工艺品采用密度为8.0×103kg/m3的合金材料铸造而成.为测出该工艺品的体积,小明将该工艺品完全浸没在盛满水的容器中,共排出1kg的水.请你计算: (1)该工艺品的总体积. (2)这个工艺品的质量是多少kg? (3)一件同样大小的“马踏飞燕”木雕工艺品质量为600g,则制作该木雕木材的密度为多少kg/m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