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6届浙江省临海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统练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书写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并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⑴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du    职业之神圣。

⑵让我们在这令人su(    )然起敬的墓前鞠躬。

⑶举目向麦田、向火红色的shu     光望去。

⑷跟着我去踩田圃的泥土将润如土gao    ).

 

二、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古诗文名句默写。

⑴江山如此多娇,              

                ,人迹板桥霜。

               ,只有香如故。

⑷陈涉太息曰:“嗟乎!              

               ,不亦君子乎?

               ,于我如浮云。

⑺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联想到孔子的话:

                                    

身在初三的好友突然暗淡和你说:“我真想做个坏学生!”面对落寞失意的好友,你会善意地在他的书页里夹上一张字条,上面写着:“                                       

(《论语十二章》)

 

三、其他题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词语。

恨久之(                 ⑵扶苏以谏故(         

而去之                 ⑷为天下             

⑸故不意也(               ⑹长跪而之曰         

 

四、选择题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北宋司马光主编。

C《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教育他们先做人,后成"家",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傅雷夫妇也成为了中国的典范父母。

D.谢婉莹,笔名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近现代伟大的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出生于福州一个海军军官家庭,被称为“世纪老人”。著有诗集《春水 》、《繁星》,散文集《寄小读者》,主张爱的哲学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名著题。

按照情节排序,把字母填在相应位置上。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大闹野猪林

A倒拔垂杨柳、 B大闹五台山、C火烧瓦罐寺、D大闹桃花村

 

五、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卖蚯蚓的人

汪曾祺

我每天到玉渊潭散步。玉渊潭有很多钓鱼的人。钓鱼旺季常可以碰见一个卖蚯蚓的人。

⑵他慢慢蹬着一辆旧自行车,有时扶着车慢慢走。走一截,扬声吆唤:蚯蚓来——

⑶有的钓鱼的就从水边走上堤岸,向他买。来买的掏出一毛钱,他就从一个原来装油漆的小铁桶里,用手抓出三十来条,放在一块旧报纸里,交过去。有人只买五分钱的,也有人要求再添几条。

⑷“添几条就添几条,一个这东西!”蚯蚓这东西,泥里咕叽,原也难一条一条数得清,用北京话说,“大概其”就得了。

这人长得很敦实,五短身材,腹背都很宽厚,看起来是不会头疼脑热、感冒伤风的。衣服都是宽宽大大的,褪了色,而且带着泥渍,但都还整齐。脸上说不清是什么颜色,只看到风、太阳和尘土。只有他剃了头,刮了脸,才看到本来的肤色。新剃的头皮雪白,下边一张红脸,看起来就像一件旧铜器在盐酸水里刷洗一通,刚刚拿出来一样。

⑹天天见面,熟了,我们碰到了总要点点头,招呼招呼,寒暄两句。有时他在钓鱼人多的岸上把车子停下来,我们就说会子话。我问他一天能卖多少钱。

⑺“一毛钱三十条,能卖多少!块数来钱,两块,闹好了能卖四块钱。”

⑻“不少!”

⑼“凑合吧。”

⑽“您一直就卖蚯蚓?”

⑾“不是!我原来在建筑工地上当壮工。退休了。退休金四十几块,不够花的。” 我算了算,连退休金加卖蚯蚓的钱,有百十块钱,断定他一定爱喝两盅。我把手圈成一个酒杯形,问:“喝两盅?”

⑿“不喝。烟酒不动!”

⒀那他一个月的钱一个人花不完,大概还会贴补儿女一点。

⒁“我原先也不是卖蚯蚓的。我是挖药材的。后来药材公司不收购,才改了干这个。”他指给我看,“这是益母草,这是车前草,这是红苋草,这是地黄……这玉渊潭到处是钱!”

⒂“您怎么会认药材的?是家传?是学的?”

⒃“不是家传。有个街坊,他挖药材,我跟着他,用用心,就学会了。这北京城,饿不死人,你只要肯动弹,肯学!”

我在玉渊潭散步,经常遇见的还有两位,一位姓乌,一位姓莫。先生在大学当讲师,先生是一个研究所的研究员。先生听我和卖蚯蚓的闲谈,问我:“你为什么对这样的人有兴趣?从价值哲学的观点来看,这样的人属于低级价值。”

先生不同意先生的意见:“不能这样说。他的存在就是他的价值,你不能否认他的存在。”“他存在,但是充其量,他只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填充物。”

⒆他们争执不下,转过来问我什么看法。

⒇我说:“我只是想了解了解他。我对所有的人都有兴趣,包括站在时代前列的人和这个汉俑一样的卖蚯蚓的人。这样的人在北京还不少。他们的成分大概可以说是城市贫民。捡破烂的、捞鱼虫的……我对他们都有兴趣,都想了解。我要了解他们吃什么和想什么。用你们的话说,是他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我是个写小说的人,对于人,我只想了解、欣赏,并对他进行描绘,我不想对任何人作出论断。对于这个世界,我所倾心的是现象。我不善于作抽象的思维。我对人,更多地注意的是他的审美意义。你们可以称我是一个生活现象的美食家。这个卖蚯蚓的粗壮的老人,骑着车,吆喝着‘蚯蚓——蚯蚓来!’不是一个丑的形象。——当然,我还觉得他是个善良的、有古风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他至少不是社会的蛀虫。”

(选自《汪曾祺全集•小说卷》,有删改)

1.文章第⑸段,作者用了整整一段文字描写了卖蚯蚓者的外貌,你认为有必要吗?为什么?

2.作者称自己是“一个生活现象的美食家”,对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回答。

3.你喜欢文中那位卖蚯蚓的人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及理由。

4.我们都曾学过汪曾祺先生的《端午的鸭蛋》,你认为本文和《端午的鸭蛋》在语言上有哪些共同特点?试概括出本文的语言特点,并举例分析。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作家寄语中学生写作

王蒙:

我觉得中学时代非常重要,一个喜好文学的人往往在中学时代就表现出自己的追求、自己的个性,乃至处于萌芽状态的才华。尽管中学生的知识、经验还相当有限,思想、心理也还不那么成熟。但是中学生特别敏感,开始用一种成人的眼光,或者说努力学着用一种成人的眼光来看待世界、看待人生。他开始用什么样的眼光、什么样的思想、什么样的情感来看待世界、看待人生,这对他一生的影响非常深远。

我希望中学生把作文写好,但是我不喜欢看那种年轻人做老年语、做未老先衰语的作品。我希望中学生能保持青少年的单纯和朴素,不要说空话、套话。如果太像大人的作品,等于瞄准了一些作家的创作,让人感觉到有一些勉强,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

文章应多一点朴素的、单纯的、直抒胸臆的语言,不需要加太多的修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大家应多写这样的文章。

最真实地袒露自己,用许多辞藻、妙笔生花不一定是最好的办法。

钱理群:

我想抄一段鲁迅的话,赠给年轻朋友:

“我们要说现代的,自己的话;用活着的白话,将自己的思想,感情直白地说出来。”

“青年们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了一切利害,推开了古人,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真,自然是不容易的。……但总可以说些较真的话,发些较真的声音。只有真的声音,才能感动中国的人和世界的人;必须有了真的声音,才能和世界的人同在世界上生活。”

我希望我们的中小学生,从现在开始,一辈子说自己的话,说真话,至少说较真的话。

余华:

我一直认为写作是一种乐趣,一种创造的乐趣。最初写作时的主要乐趣是对词语和句子的寻找,那时候最大的困难是如何让自己坐下来,让屁股和椅子建立友谊,我刚开始写作时才二十岁出头,这是一个坐不住的年龄。想想当时我的同龄人在到处游荡,而我却枯坐在桌前,这是需要极大的耐心来维持的,必须坚持往下写,然后突然有一句美妙的语言出现了,让我感受到喜悦和激动,我觉得自己艰难的劳动得到了酬谢,我再没有什么可抱怨了,我枯坐桌前也同样有无穷乐趣。

对一个长期从事写作的人来说,有时候写作已经不单纯是在写作,更像是一种人生经历,尤其是长篇小说的写作,长达一年或者几年几十年的时间,写作者的情感往往和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同舟共济,共同去承受苦难,也共同去迎接欢乐。这时候得到的乐趣会让我们相信,虚构的世界比现实的世界更加引人入胜。

我要谈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验:任何一个写作者同时也是读者,写作者必须重视自己读者的身份。正是在阅读很多经典作品时带来的感受,才会不断纠正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错误

(文章有删改)

1.通读上述材料,概括三位作家的主要观点。

王蒙:

钱理群:

余华:

2.作家王蒙对中学生“开始用成人的眼光看待世界、看待人生”持肯定态度,但反对中学生作文“太像大人的作品”,你认为他的说法前后矛盾吗?为什么?

3.根据你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填空。

作家余华认为“写作是一种乐趣”,他的乐趣分两个层级:最初写作时,乐在         ;长期从事写作后,乐在             

4.余华觉得“正是在阅读很多经典作品时带来的感受,才会不断纠正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错误”,你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请举出一个你自己亲身经历的实例来证明这一观点。

 

六、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浣溪沙

[宋]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注释】 ①四垂天:天幕四面垂地,水天相接。   ②白发:老翁,这里是作者自指。   ③六幺:唐代有名的歌曲之一。  ④拍:歌的节拍。  ⑤尊:通“樽”。

1.上片“绿杨楼外出秋千”,一个“出”字,让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这幅画面。

2.从词的下片,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词句内容简要分析。

 

七、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武  技

李超,字魁吾,豪爽好施。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李喜,旦夕从学。三月,艺颇精,意甚得。曰:“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僧笑,命李试其技。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跃移时。僧又笑曰:“可矣。子尽吾能,请一角低昂。”李即交臂作势,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以掌致地,惭沮请教。又数日,僧辞去。

李由此遨游南北,罔有其对。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观者填溢。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尼便笑与合掌。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尊师何人?”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尼拱手曰:“憨和尚汝师耶?愿拜下风。”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师弟子,无妨一戏,两相会意可耳。”李诺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少间李腾一踝去,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尼笑曰:“幸勿罪!”李归,月余始愈。

后年余,僧复来,为述往事。僧惊曰:“汝大鲁莽!惹他何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已断矣!”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有删改)

【注】①托钵:托着碗化缘。  ②感荷:感动。   ③昂:高。低昂,即高低。   ④罔:无,没有。 ⑤适:到……去;历下:地名,今济南历下区。  ⑥骈:并拢。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⑴子尽吾能                    两相会意可耳    

⑶尼笑曰:“幸勿罪!”(        ⑷不然,已断矣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命李试           一犬坐于前

B.李解衣唾手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李请再四           或异二者

D.幸先我名告之       故临崩寄臣大事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

⑵然以其文弱故,易之。

4.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请对李超的为人处事作简要评析。

 

八、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语言运用

按要求表述。

具象synthetic image 文艺创作过程中活跃在作家、艺术家头脑中的基本形象。

具象与表象 表象只是保持在记忆中某一事物的形象具象则是作家艺术家在生活中多次接触多次感受、多次为之激动的既丰富多彩又高度凝缩了的形象它不仅仅是感知、记忆的结果而且打上了作家、艺术家的情感烙印,受到他们的思维加工。

比如“热”的具象化表现为“出汗、敞着衣服、想吃冰激凌.....,请把“奋斗”具象化,要求:情景完整,画面清晰,语言流畅优美。

 

九、作文题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园丁告诉我,一颗颗破土而出的嫩芽背后,是经年累月在黑暗泥土里的挣扎;厨师告诉我,一锅鲜美好汤的背后,是长时间默默熬成的原汁;成功者告诉我,在光鲜亮丽的奖杯后,总是多次失败后不断的奋进……

同学们,生活中的每件事物都有它的另一面,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你可以从中获得许多启示。

请以“              的另一面”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根据自己的理解,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成一篇文章;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含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书写

根据作文书写评定,要求卷面整洁,书写规范、工整。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