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中肯/中意 穿着/歪打正着 得心应手/应接不暇 B.创伤/重创 桂冠/弹冠相庆 好大喜功/乐善好施 C.供稿/供应 涤纶/羽扇纶巾 厚古薄今/日薄西山 D.解数/解读 塞舍/退避三舍 曲径通幽/曲突徙薪
|
2. 难度:简单 | |
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嬉戏 谰言 粗制滥造 吹毛求疵 B.琐屑 铿锵 人迹罕至 锋芒毕露 C.销蚀 诘问 一泻千里 根深蒂固 D.阔绰 阴晦 冥思暇想 相形见绌
|
3. 难度:中等 |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成长的终身老师。如何维持老师身份的新鲜感,大家 ,互不相让,这使得年轻的父母们无所适从。 ②对于什么是企业人才,与会者 ,但有一点得到公认:引领未来企业发展的人才必须具备领导才能、谈判能力和全球思维三大条件。 ③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为什么是最美的?500多年来,人们一直对此 ,即使是同一个观者,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有所不同。 A.莫衷一是 各抒己见 各执一词 B.各执一词 各抒己见 莫衷一是 C.莫衷一是 各执一词 各抒己见 D.各抒己见 莫衷一是 各执一词
|
4. 难度:中等 |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大型文化传承节目《中国成语大会》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掀起了一股追捧传统文化的热潮。 B.我市以“蓝天白云、繁星闪烁”作为环保目标,努力改善环境质量,保存我们赖以生活的共同家园。 C.调查结果显示,近90%左右使用过空中无线网络服务的乘客愿意牺牲舒适的座位,来换取无线网络服务。 D.《新华字典》自1953年起,历经10余次大规模上百名专家学者的修订,成为迄今为止世界出版史上发行量最高的字典。
|
5. 难度:中等 | |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3月23日晚8点半到9点半,南京有400多幢楼宇参与了“地球一小时”活动。 B.在莫斯科发表演讲的习近平主席,给俄罗斯学生留下了平静、睿智、大气的印象。 C.丁肇中教授认为:“科学就是多数服从少数,科学的进展是推翻现有的知识”。 D.我们经常会从媒体上看到一个外交词汇——无可奉告,这个词语一度流行。
|
6. 难度:中等 | |
文学常识或名著阅读填空。 1.《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南朝的《 》合称为“乐府双璧”。 2.泰戈尔是印度诗人、社会活动家。他在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诗作是《 》。 3.宝玉一回头,却是B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B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塌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以上文字出自古典名著_________,其中B指的是__ ___。
|
7. 难度:简单 | |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衣沾不足惜,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2) ,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 (3)吊影分为千里雁, 。(白居易《望月有感》) (4) ,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6)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7)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 (8) 黔娄之妻有言:“ ,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
8. 难度:中等 | |
将下面三个短句改写成一个长句。(不能增删内容,个别字词可调整) ①音乐是由旋律和节奏组成的。 ②旋律能表达一定情感。 ③节奏能变换旋律的强弱。
|
9. 难度:简单 | |
在下面横线处按上文的结构样式仿写一组句子,使其上下文连贯。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志士无不成就在勤奋上:有勤,才有孔子“韦编三绝”的佳话,也才有了世界文化史上十大名人之一的美誉;有勤, , 。
|
10.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完成小题。 破阵子/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1.作者在词的上阕写出了那些意象? 2.词的下阕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少女形象?
|
11.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秦王谓唐雎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日:“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日:“臣未尝闻也。”秦王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日:“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荆轲奉樊於期①头函,而秦武阳②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③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日:“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④假借⑤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⑥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⑦(zhèn)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⑧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⑨柱而走。群臣惊愕,卒⑩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⑪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选自《荆轲刺秦王》) 【注释】①[樊於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逊到燕国。 ②[秦武阳]人名,又名秦舞阳,充任荆轲出使秦国的副手。 ③[陛]殿前的台阶。 ④[少]通“稍”。 ⑤[假借]在文中是“原谅”的意思。 ⑥[发]打开。 ⑦[揕]用刀剑等刺。 ⑧[绝]挣断。 ⑨[还]通“环”,绕。 ⑩ [卒]“猝”,突然。 ⑪[郎中]宫廷的侍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 (1)长跪而谢之( ) (2) 休祲降于天( ) (3)图穷而匕首见( )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 B.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 C.休祲降于天 使毕使于前 D.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以故荆轲逐秦王 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甲】文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最后弱国取得胜利的故事。 B.【乙】文所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经过:他拿着匕首,追赶秦王,而其余臣子则袖手旁观。 C.【乙】文中记载了秦国的一条法律:带刀的侍卫一般不上殿,上殿的臣子不能带刀。 D.【甲】【乙】两文在人物刻画上均用了对比的方法,其中【乙】文用秦武阳的“色 变振恐”衬托出荆轲的沉着冷静。 4.结合文章【甲】【乙】两文内容,简析作者分别主要通过什么手法来刻画人物的,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2)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
12.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教养,就是要让别人舒服 ①很多年前,余世维在《管理思维》课中讲过一个案例,他说他有一个习惯,每次要离开酒店,他都会把床铺整理一下,把摊在桌面上的东西整理好,尽量把房间恢复成进来时的样子。这样进来清扫的阿姨会对住过的客人刮目相看。 ②也许客人和阿姨永远不会见面,阿姨高看这一眼也并不会对客人有什么影响,但这就是教养,在看不见的地方更显宝贵。 ③研究生入学考试后等成绩的那段时间,我在一家麦当劳参加见习经理培训,培训的第一课就是倒餐盘。餐盘上有餐盘纸,只要不是被打湿或者故意破坏的很严重,清理餐盘是很容易的。只消把餐盘倾斜45度角插进垃圾桶的门帘,餐盘纸和餐后垃圾就会全部滑进垃圾桶,自己的手一点也不会沾上。 ④可据我的观察,就是这简单的动作,国内大部分用餐者都不会做。父母更不太会鼓励孩子吃完麦乐鸡和开心乐园餐之后把餐盘清理了。用好习惯换别人高看一眼?很多人还做不到。 ⑤有一次跟同事一起搭飞机出差,吃完飞机餐,看见他把餐盒、纸杯、废弃物都一样一样整理好,铺平,然后把擦过手的餐巾纸摊开,均匀的盖在餐盘上,再交给空姐。我坐在邻座,瞬间觉得自己之前是多么的粗鲁。垃圾本身不是美好的东西,但在丢弃时却可以有教养。 ⑥看得见的教养是容易的。因为慑于群体的压力,但凡有些自觉力的人,都能发现自己跟文明的差距。在干净的环境里你不好意思乱丢垃圾;在安静的博物馆你不敢高声喧哗;在有序的队伍中你不好意思插队;在清洁的房间,你不会旁若无人的点燃香烟。所谓的教养,真实存在于环境感染力中。 ⑦难的是看不见的教养。在乌合之众中谁能保持优雅和教养?在群体无意识中谁能保持清醒和判断?在舍生取义的时刻,谁还能像一个绅士,把生的机会留给妇孺老人?这不是作秀和异类,这恰恰是最能体现教养作为品德的可贵之处。 ⑧更难的是那些“慎独”的教养。日本有一种文化,叫做“不给别人添麻烦”的文化。比如不小心把水洒在了地铁座位上,即使下一站就要下车,也要想办法擦干净,这样下一位乘客就不会觉得麻烦。 ⑨虽然没擦可能也不会被人批评,虽然大部分时候并没有机会跟下一位乘客认识,但这种谨慎独处,保有敬畏的态度恰恰是最能考验真假教养的地方。 ⑩再比如之前说到的整理房间,清理餐盘和盖上餐巾纸,听起来都是细节小事,难就难在明知道没有“好处”还依然保持,这就比“被称赞的道德模范”好的多,也可持续的多。 ⑾教养不是道德规范,也不是小学生行为准则,其实也并不跟文化程度,社会发展,经济水平挂钩,它更是一种体谅,体谅别人的不容易,体谅别人的处境和习惯。 ⑿不因为自己让别人觉得不舒服,这就是教养的简单道理。 (选自《读者》2015年12期) 1.“教养,就是要让别人舒服”,选文主要论述哪几个方面的“教养”? 2. 联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选文第⑥段加横线的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 (2)选文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 3.下列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教养跟家庭教育有着密切关系,并不跟文化程度,社会发展,经济水平挂钩。 B.很多人还做不到用好习惯换别人高看一眼。 C.明知道没有“好处”而依然保持去做的细节小事是真教养。 D.教养,是存在于环境感染力中的,在看不见的地方弥足珍贵。
|
13.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有些事情你不必知道 ①他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到学校报到的时候,班主任老师告诉他,新生报到必须要有档案材料,包括高中学历的证明,才准予报到。 ②他一下子愣位了,对于来自农村,中学也没读完,一直处于社会底层,辛辛苦苦打工的他来说,档案是什么,他一点概念都没有。他从小就喜欢文艺,喜欢表演,19岁那年来到北京漂了三年,住地下室,当群众演员跑龙套,考电影学院只是来试一试。当拿到专业课合格的通知书时,他的第一个念头只是:这下糟了。因为,考上了意味着要交1万元的学费。而家里全部积蓄也才四千多元。 ③于是,当他得知没有档案不得录取的时候,不知道档案为何物的他也没有多想,就对老师说:“要不就算了吧。” ④那位老师从来没有碰到过这样的学生。成千上万的人拼着命想踏进这所学院的门槛,而他竟然轻描淡写地说算了。老师仔细打量着面前的这个学生,高高瘦瘦,话语不多,英俊的脸上有着一股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明亮的眼睛里有一丝忧郁一闪而过。老师疑惑了,她放心不下。她不知道,看似轻松的面容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隐情。 ⑤一夜辗转无眠。第二天一早。老师就根据考生的地址打电话询问情况,终于得知,那位考生家境贫寒,初中没上完就辍学外出打工,因此没有高中毕业证。但是通过询问得知,由学校补办学历证明、调送档案还是可以的。 ⑥老师悄悄地把这一切都做好了,然后打电话通知那位考生来报到。她没有再说起档案的事,他也不知道。 ⑦这是一所人才济济的院校,俊男美女,很多来自大城市和小康家庭,唯有他生活困窘,经常提襟见肘。大一的时候郊游,大家都带着好吃的,在一起尽情享受,只有他默默地走到小树林中,假装不饿,假装专注地欣赏大自然的美景。这一切都没逃过老师关注的眼睛。在老师的授意下,女生撒娇地叫着他的名字:“哎,快来帮我的忙,我都吃不下了。”或是,“哎哎,撑死我了,你也给我解决点负担吧。”大家会很自然地把他从小树林里拽出来,把他摁在烧烤摊前,你一口我一口地往他嘴里塞。 ⑧再有郊游的时候,他更不需要带任何东西了,总有老师或女生把他的那份都准备好了。 ⑨有一次,有个广告要找班上5位漂亮的女同学拍,每人可以得到2000元的酬金。班主任老师提出了一个条件:必须再带一个男同学。广告公司没答应,老师知道这个广告根本就没有男模的戏份。但在老师的再三争取下,他顺利地参与了广告的拍摄。在拍摄现场。他使出浑身解数,亮出十八般武艺,为的就是不给老师丢脸。他的敬业、认真让在场的同学和导演都深深地感动了,一个个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⑩广告播出后,他却找不到自己的角色。他以为是自己的演技不过关,也不好意思去问,拿着2000元的酬金顺利地度过了一段困难时期。他不知道的是,其实那个广告根本就不需要他。 ⑪由于班里经常搞活动,班上要求每个同学交班费2000元。从开学直到毕业,整整4年、他都不知道这一件事,因为他从来就没交过。因为老师告诉班长,不要收他的班费,而班上其他22位同学,从来也没有透露过交班费的事。这一件事,他也从来不知道。 ⑫直到有一次,上电视做节目,节目组请来了他的班主任老师,他才知道,原来这么多的事情他都一无所知。他问老师为什么这些事情不告诉他?老师说,有些事情你不必知道。 ⑬有些事情你不必知道。这是一位老师对学生的爱护,是一位母亲对孩子的关怀,更是一位智者对尊严的解读。正是这种呵护,使他从一个内向自卑的山区孩子,成长为一个拥有阳光般笑容的大明星。 ⑭他,叫郭晓冬,他的老师叫崔新琴。不得不说的是,遇到崔老师,是郭晓冬一生的幸运。 1.崔老师主要做了哪些郭晓冬不知道的事情?请简要概括。 2.对第⑦段划线句进行简要赏析。 3.文章第②段叙述了什么内容?在情节上有什么作用? 4.当节目组请来了他的班主任老师告诉了他真相后,郭晓冬会怎样想?补写出一段他当时的心理活动。(50字以内)
|
14. 难度:压轴 |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以“留在 的记忆”为题写一篇文章。 作家冯骥才在《日历》中写道:记忆依靠载体。一个城市的记忆留在它历史的街区与建筑上,一个人的记忆在他的照片上、物品上、老歌老曲中,也在日历上。”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要有真情实感;③ 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