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嗥鸣(háo) 山巅(diān) 浊流(zhuó) 呻吟(shēn) B. 田垄(lŏng) 召唤(zhào) 磅礴(páng) 怪诞(dàn) C. 辔头(pèi) 挚痛(chì) 哽住(gěng) 哺育(pŭ) D. 啾啾(jiū) 机杼(zhù) 污秽(huì) 督学(dū)
|
2.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狂澜 肃静 懊悔 呼唤 B. 喧闹 崎岖 亘古 屏障 C. 气魂 默契 督学 字帖 D. 澎湃 蚱蜢 泛滥 宛转
|
3. 难度:简单 | |
加点字释义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山巅(山顶) 狂澜(大波浪) 哽住(声气阻塞) 木兰当户织(门) B. 崎岖(形容山路不平) 阻抑(控制) 亘古(延续不断) 问女何所亿(思念) C.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哺育(喂) 宛转(曲折) 关山度若非(过) D. 懊悔(悔恨) 惨白(悲惨) 怪诞(荒唐的) 愿为市鞍马(买)
|
4. 难度:中等 | |
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括号里,最恰当的关联词语是( ) 我总是被这种声音所缠绕,( )我走到哪里,( )我睡得很沉,( )在睡梦中突然惊醒的时候,我( )会忽然想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 A.不管 还是 或者 就 B.不管 即使 或者 都 C.不论 或者 还是 都 D.无论 即使 还是 也
|
5. 难度:中等 | |
下列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2)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3)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 (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A. 比喻 比喻 设问 对偶 B. 比喻 比喻 拟人 对偶 C. 拟人 比喻 设问 对偶 D. 拟人 比喻 反问 对比
|
6. 难度:中等 |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在来宾市第二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上,同学们充分发扬了自身的特长。 B. 节假日里,大家郊游时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C. 能正确选择毕业后的去向,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 D.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使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购买力大幅度提高。
|
7. 难度:中等 | |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我们的班长德高望重,这次被评为校学生会主席。 B. 学习成绩的提高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C. 小明这次竞赛未能获奖,搞得自己声名狼藉。 D. 面对这道难题,他漫不经心地做,最后还是没有解出来。
|
8. 难度:简单 | |
开明大戏院有一场文娱演出,你的一位同学给你买了一张票,约你一同去看,不巧你因故不能前往,回答得体的一句是( ) A. 对不起,你怎么买今晚的票?我正好有事,你另送别人吧? B. 对不起,我正好有事,如果你诚心请我看,就去改换明晚的吧! C. 谢谢你,这场戏,我已经看过了,你自己去看吧! D. 谢谢你,听说这一场演出很吸引人,但因为我正好有事不能同你分享,实在遗憾。
|
9. 难度:简单 | |
下列的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是( ) A. “方”字的笔顺是:“再”字的第四笔是:| B. “方”字的笔顺是:再”字的第四笔是:─ C. “方”字的笔顺是:再”字的第四笔是:| D. “方”字的笔顺是:再”字的第四笔是:─
|
10. 难度:中等 | |
重阳节有赏菊花的习俗,菊花与梅花、兰花、竹并称“四君子”它们是中国人感物抒怀的对象。 面四句诗就是以“梅兰竹菊”为题材写的请找出描写菊花的诗句。( ) A. 寒飞千尺玉,清洒一林霜。 B.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C. 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D. 空谷有佳人,倏然抱幽独
|
11.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扇面书法作品,用楷书将其书写在田字格中,
|
12. 难度:中等 | |
阅读文段完成系列题目。 ①伴着桂花的香气,我们登上崂山太清宫东面的狮子岩,霜染的枫林、浩渺的烟波尽收眼底。②此时,日落西山,晚霞散尽,天风海涛,空明一片。③回望太清宫。参差楼阁飘飘渺渺,如梦如幻。④不经意间一轮满月已被点点波光托出海面,分外娇媚。⑤那玉壶冰镜,将溶溶月色倾洒于海面,浮光潋滟,撩人心弦。⑥金风暗送,桂香阵阵,沁人心脾。⑦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发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感叹呢? (1)下列诗句所描写的季节和文段描写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A.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对文段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______) A.第②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描绘出傍晚时分山间清丽空明的景色。 B.第④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月亮拟作娇羞的女子,生动写出了月亮的柔美。 C.第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用“玉壶”“冰镜”作为喻体,写出了月亮的皎洁。 D.第⑦句运用反问的修辞方法,写出了作者对眼前之景生发的与古人相似的感叹。 (3)根据文段所描写的景物与作者表达的情感,判断文段所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并说明理由。 节日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 难度:简单 | |
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夜洛城闻笛》
|
14. 难度:简单 | |
_____________,明月来相照。《竹里馆》
|
15. 难度:简单 | |
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_。《逢入京使》
|
16. 难度:简单 | |
草木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__________。《晚春》
|
17. 难度:简单 | |
朔气传金柝,_____________、《木兰诗》
|
18. 难度:简单 | |
___________安能辨我是雌雄?《木兰诗》
|
19. 难度:简单 | |
《木兰诗》诗中概括地描写战争的旷日持久,激烈悲壮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
|
20. 难度:简单 | |
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诗文。
|
21.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完成第下面小题。
(1)上面连环画的主要内容是①______(不超过字),从中可以看出祥子②___的性格特点。 请你再写出一个能够体现祥子这一性格的情节③______。 (2)第幅连环画中写祥子“希望又重新发了芽”,祥子的“希望”是指④___,后因为⑤___(人物)而破灭,使他再次来到人和车厂。
|
22. 难度:困难 | |
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机杼声(______) (2)辔头(______) 2.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万里赴戎机(战争) 安能辨我是雌雄(怎么) B. 愿为市鞍马(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是) C. 不闻爷娘唤女声(听) 关山度若飞(过) D. 木兰不用尚书郎(不愿做) 送儿还故乡(回) 3.写出下列各字在文中的含义 (1)郭(______) (2)户(______) (3)著(______) (4)度(______) 4.表现木兰恢复女儿装时发自内心喜悦之情的词是( ) A. 开 坐 脱 著 B. 脱 著 理 贴 C. 门 床 袍 裳 D. 门 床 窗 镜 5.对木兰这一人物形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木兰代父从军,表现古代人民要求男女平等,广大妇女对男卑女尊的抗议。 B. 木兰代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C. 木兰代父从军,反映了广大群众反对战争,向往和平自由的劳动生活。 D. 木兰代父从军,侧面表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人民对统治阶级的仇恨。
|
23. 难度:困难 | |
课外文言文. 藩(陈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日:“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使社会澄清)志,甚奇之。 1.解释加点字词。 尝闲处一室: __________ (2)何不洒扫以待宾客: 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勤知其有清世(使社会澄清)志,甚奇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同意陈藩所说的吗?说说理由。
|
24. 难度:困难 | |
“旮旯”一词探源 “旮旯”是北方居民生活中常用的一个词,指屋子里或院子里的角落,或指一切角落。近年,北京艺人演出了话剧《旮旯胡同》,说的就是北京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巷子里发生的故事。 “旮旯”这个词应该是阿尔泰语系的语言音译过来的,它的原意是表示居住地。今天的蒙古族居住地还有很多这样的地名,它们是与旮旯一词发音类似的词,像锡林格勒盟、霍林格勒市等。旮旯、格勒发音相似,写法不同,语源应该是相同的。汉语中使用“旮旯”一词的地区,正是我国长城沿线及华北、东北地区,是汉族与阿勒泰语系诸族长期相伴生活的地区,他们的语言影响了汉语是可想而知的。现在的北京方言中就有大量的蒙、满语词,如“窟窿”,即借用蒙古族语“库伦”(蒙语语意为围起来的地方)一词,都表示小的空间,汉语在词意上有所变化。 那么,汉族是怎样借用“旮旯”这个词的呢?又怎样把它由表示重要的居住地的词,演变成一个表示边远小地方以至角落的呢?我想从我们现实生活的一些词汇演化过程,推测出过去演化的情况。例如,我们原本郑重地称来到中国的外国人为国际友人、外宾、外国人,后来,外国人越来越多,民间就称他们为“老外”了。“旮旯”一词的演变也应该符合这个规律。开始,阿勒泰语系某族人来到汉地,问他们从何处来,他们自然说某某格勒。后来,来的人多了,都说是来自某某格勒。时间长了,就演化为不发达的鲜为人知的边远、偏僻的地方,语音也打趣地变为“旮旯”。 汉语里借用“旮旯”一词,可以单称旮旯,也可以和汉语里原来的词结合,叫犄角旮旯。从字形上看,能推测其音译自外族语。两个字不能拆开,这是很多外来语词的共同特点,如葡萄、唢呐、珐琅等。 在阿勒泰语系中,“旮旯”表示宏大、雄伟、神圣的地方,从当初造字的字形上也能看出来。两个字都有日字。汉语中“旮旯”的本意是太阳的故乡或太阳神的住地,保持了阿勒泰语的原意。阿勒泰语系诸族,普遍有崇拜太阳神的信仰。但“旮旯”这个词译过来后,又经过演变,词意由神圣变为世俗,所指的地方也由大变小,但字形却没有变。 1.作者推测“旮旯”一词译自外来语,其主要根据是( ) A. 从字义上看,两个字不能拆开/从字音上看,两个字韵母一样 B. 两个字有相同的表意的部分/从字义上看,两个字不能拆开 C. 与阿尔泰语系“格勒”音近/从字义上看,两个字不能拆开 D. 两个字有相同的表意部分/从字音上看,两个字韵母一样 2.对“旮旯”一词的用法和演变,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原词为褒义,汉语借用之后含有贬义,现仍含贬义 B. 原词含神圣之意,汉语借用时为戏称,现并非戏称 C. 汉语原无表此意的词,汉语借用,补充丰富了汉语 D. 原词为阿勒泰语系通用语词,现为汉语的方言语词 3.已知:汉语中的“旭”,表示初升的太阳。由此所作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按汉字构字法,“旮”是表示太阳落山的意思 B. 按汉字构字法,“旯”是表示太阳当空的意思 C. 按汉字构字法,“旮旯”字形上保留了原词意 D. 原用词与原词意有关,今用词却与原意无关
|
25. 难度:困难 | |
刀爱 (1)明媚的三月三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奶奶用刀砍树的声音。 (2)“三月三,砍枣儿干……”每到这个时候,奶奶都会这么低唱着。在清凉的阳光中,奶奶手拿一把银亮的刀,节奏分明地向院子里的枣树砍去。那棵粗壮的枣树就静静地站在那里,用饱含沧桑的容颜,默默地迎接着刀的洗礼。 (3)“奶奶,您为什么要砍树?树不疼吗?”我问。在我的心里,这丑陋的树皮就像穷人的棉袄一样,虽然不好看,却是它们抵御冰雪严寒的珍贵铠甲。尽管冬天已经过去,可现在还有料峭的春寒啊。奶奶这么砍下去,不是会深深地伤害它们吗?难道奶奶不知道“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吗?我甚至偷偷地想,是不是这枣树和奶奶结下了什么仇呢? (4)“小孩子不许多嘴!”奶奶严厉地呵斥着我,把我赶到一边,继续自顾自地砍下去,一刀又一刀…… (5)那时候,每到秋季,当我吃着甘甜香脆的枣时,我都会想起奶奶手里凛凛的刀光,心里就会暗暗为这大难不死的枣树庆幸。惊悸和疑惑当然也有,但是却再也不肯多问一句。 (6)多年之后,我长大了。当这件事情几乎已经被我淡忘的时候,在一个远近闻名的梨乡,我又重温了童年的一幕。 (7)也是初春,也是三月三,漫山遍野的梨树刚刚透出一丝清新的绿意。也是雪亮的刀,不过却不是一把,而是成百上千把。这些刀在梨树干上跳跃飞舞,像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梨农们砍得也是那样细致,那样用心,其认真的程度绝不亚于我的奶奶。他们虔诚地砍着,仿佛在精雕细刻着一幅幅令人沉醉的作品。梨树的皮屑一层层地洒落下来,仿佛是它们伤痛的记忆,又仿佛是它们陈旧的冬衣。 (8)“老伯,这树为什么要这样砍呢?”我问一个正在挥刀的老人。我隐隐约约地感到,他们和奶奶如此一致的行为背后,一定有一个共同的理由。这个理由,就是我童年里没有知晓的那个谜底。 (9)“你们读书人应该知道,树干是用来输送养料的。这些树睡了一冬,如果不砍砍,就长得太快了。”老人笑道。 (10)“那有什么不好呢?” (11)“那有什么好呢?”老人反问道,“长得快的都是没用的枝条,根储存的养料可是有限的。如果在前期生长的时候把养料都用完了,到了后期还拿什么去结果呢?就是结了果,也只能让你吃一嘴渣子。” (12)我怔在了那里,没有说话。 (13)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树是这样,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人如果年轻时过于顺利,就会在不知不觉间疯长出许多骄狂傲慢的枝条。这些枝条,往往是徒有其表,却无其质,白白浪费了生活赐予的珍贵养料。等到结果的时候,他们却没有什么可以拿出来奉献给收获的季节。而另外一类人,在生命的初期,就被一把把看似残酷的刀,斩断了圆润而酣畅的歌喉,却因此把养料酝酿了又酝酿,等到果实成熟的时候,他们的气息就芬芳成了一壶绝世的好酒。 (14)从这个意义上讲,刀之伤又何尝不是刀之爱呢?而且,伤短爱长。 (15)当然,人和树毕竟还有不同:树可以等待人的刀,人却不可以等待生活的刀。我们所能做的,在逆境的时候,去承受挫折并积蓄养料;在顺利的时候,自己给自己一把刀并慎用养料。 (16)让我们铭记刀爱,用生活的砥砺,去迎接累累的硕果和甜美的微笑。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4年第2期,乔叶作,有删改) 1.请概括出“我”对砍树这一行为的情感态度的变化。 儿时:________________ 长大了: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好在哪里。 他们虔诚地砍着,仿佛在精雕细刻着一幅幅令人沉醉的作品。 3.结合语境赏析文中的句子。 那棵粗壮的枣树就静静地站在那里,用饱含沧桑的容颜,默默地迎接着刀的洗礼。 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题目“刀爱”含义的理解。
|
26. 难度:困难 | |
(1)春节期间,各地都有各具特色的传统活动。比如喝腊八粥、贴春联、祭祖等等。过年期间,你家乡有什么特别的民俗活动吗?请选择一到二种具体描述。 (2)学校“文学长廊”需要定期更换“经典悦读”栏目的内容。请你从下面备选的作家中任选一位,结合作家简介、作品内容与自己的阅读感受,写一段文字,作为本期“经典悦读”栏目的内容。 备选作家:白居易、辛弃疾、苏轼、罗贯中、鲁迅、老舍 要求:(1)内容符合要求。(2)语言得体。(3)子数在-字之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