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或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生性执拗(ào),急燥;我的情人却坚韧(rěn)而有耐心。 B. 火一样篷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好像有生以来从未梳过;深隧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长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张紧闭的嘴,衬着略带方形的下颏( hé ),整个描绘出坚忍无比的生的意志。 C. 我从徐州到北京,打算跟着父亲奔(bēn )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籁籁的流下眼泪 D. 所以,他的摇篮映照着王朝盛世的余晖,他的灵柩(jiù)投射着大深渊最初的微光。
|
2. 难度:中等 |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①醉翁之意(情趣)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②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淑女,君子好逑 B.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目光短浅),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①卒中往往(常常)语,皆指目陈胜。 C. ①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只是)以有先生也。 ②域(限制)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 ①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参与、欣赏)其奇者。 ②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终于,到底)不可得。
|
3. 难度:中等 |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信客教地理绘声绘色,效果奇佳。 B. 当时,他是美国鲜为人知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 C.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D. 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
|
4. 难度:中等 | |
对加点词的词性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 ) 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 A. 名词 动词 连词 B. 介词 动词 名词 C. 介词 副词 名词 D. 动词 动词 代词
|
5. 难度:中等 | |
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 A.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如云,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陶宏景《答谢中书书》) B.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C. 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将是瞬息;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D. 水是眉峰聚,山是眼波横。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王观《卜算子·咏梅》
|
6. 难度:困难 |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基础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讲述的是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B.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写人物以叙事和议论为主,同时穿插内心独白、书信和日记、格言警句等,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 C.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的封建社会前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D. 《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潜艇的故事。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带着仆人康塞尔和一个捕鲸手,跟随格兰特船长乘坐这艘潜艇在海底做了两万里的环球探险旅行。
|
7.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 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 ,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 。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选文中有四处空出来的词语,填写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A. 兴趣 钻探 呕心沥血 硕果 B. 兴趣 钻研 沥尽心血 成果 C. 志趣 钻探 沥尽心血 硕果 D. 志趣 钻研 呕心沥血 成果 2.对划线的句子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字写得多而且工整,表现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 B. 文章对闻一多先生学者形象的刻画已经较为详细而生动,此句其实可以删除,这样使得文章更加的简洁。 C. 成功的细节描写会让读者印象深刻,提高文章的可传读性,本文写闻先生治学的严谨,只用了书写的一个细节,就把密密麻麻小楷的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出来。 D. 该句能起到具体再现闻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3.对文章主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赞扬了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 B. 赞扬了闻一多先生言行高度统一的美德。 C. 赞扬了闻一多先生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 D. 赞扬了闻一多先生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 4.下列对本文语言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生动形象,含义丰富。 B. 整散结合,铿锵有力。 C. 通俗易懂,不加雕琢。 D. 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
8.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于是,我们的家就搬进新屋里去。于是,父亲和我们就在新台阶上进进出出。搬进新屋的那天,我真想从台阶上面往下跳一遍,再从下往上跳一遍。然而,父亲叮嘱说,泥瓦匠交代,还没怎么大牢呢,小心些才是。其实,我也不想跳。我已经是大人了。 ②而父亲自己却熬不住,当天就坐在台阶上抽烟。他坐在最高的一级上。他抽了一筒,举起烟枪往台阶上磕烟灰,磕了一下,感觉手有些不对劲,便猛然愣住。他忽然醒悟,台阶是水泥抹的面,不经磕。于是 ,他就憋住了不磕。 ③正好那会儿有人从门口走过,见到父亲就打招呼说,晌午饭吃过了吗?父亲回答没吃过。其实他是吃 过了,父亲不知怎么就回答错了。第二次他再坐台阶上时就比上次低了一级,他总觉得坐太高了和人打招呼有些不自在。然而,低了一级他还是不自在,便一级级地往下挪,挪到最低一级,他又觉得太低了,干脆就坐到门槛上去。但门槛是母亲的位置。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④有一天,父亲挑了一担水回来,噔噔噔,很轻松地跨上了三级台阶,到第四级时,他的脚抬得很高,仿佛是在跨一道门槛,踩下去的时候像是被什么东西硌了一硌,他停顿了一下,才提后脚。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惨叫了一声,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我只好让在一边,看父亲把水挑进厨房里去。厨房里又传出一声扁担沉重的叫声,我和母亲都惊了惊,但我们都尽力保持平静。等父 亲从厨房出来,他那张古铜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父亲说他的腰闪了,要母亲为他治治。母亲懂土方,用根针放火上烧一烧,在父亲闪腰的部位刺九个洞,每个洞都刺出鲜红的血,然后拿出舀米的竹筒,点个火在筒内过一下,啪一声拍在那九个血孔上。第二天早晨,母亲拔下了那个竹筒,于是,从父亲的腰里流出好大一摊污黑的血。 ⑤这以后,我就不敢再让父亲挑水。挑水由我包了。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又觉得很烦躁。以前他可以在青石台阶上坐几个小时,自那次腰闪了之后,似乎失去了这个兴趣,也不愿找别人聊聊,也很少跨出我们家的台阶。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⑥我就陪父亲在门槛上休息一会儿,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 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⑦好久之后,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这人怎么了? ⑧怎么了呢,父亲老了。 1.下列对文章文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第②段画线语句体现了父亲对新台阶的珍爱。 B. 父亲挑水跨台阶被硌了一硌,写出了新屋造好了,父亲的身体也累垮了。 C. “若有所失”写出了父亲腰闪后心情的沮丧。 D. “怎么了,父亲老了”一句流露出一种凄楚、辛酸之情。 2.下列对父亲造台阶根本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父亲想赢得尊重。 B. 父亲爱慕虚荣,与相邻攀比。 C. “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这一观念的影响。 D. 父亲理想远大,想摆脱落后的现状。 3.对选文中父亲的形象特征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有志气,不甘人后。 B. 他坚忍不拔,老实厚道。 C. 他勤劳节俭又低眉顺眼。 D. 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和愚公移山的精神。
|
9.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 A.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C.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D.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表达了作者与世无争、应付了事、不思进取的厌世思想。 B. 表达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蔑视之情。 C.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向往,从侧面衬托富春江的魅力。 D. 含蓄传达出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3.对文章写作特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在表达方式上以写景为主,兼有抒情、议论。 B. 全篇句式以散句为主,同时兼有偶句。 C. 文章写景既采用了虚实相间的表现手法,又动静互见。 D. 本文语言清新隽逸,疏畅谐婉。 4.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这一江水景色应是站在岸边看到的。 B.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一句以“高”状山,以“寒”写树,照应一“奇”字。 C. 本文中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一句与《小石潭记》中的“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D. 文章结尾画线语句既照应前面对寒树的描写,又绾结开头四句,总揽经纬,悠然而止。
|
10.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1.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B. 陶渊明爱菊,咏菊,菊寄托着他的高洁的情致。 C. 前一句虚写,后一句实写,虚实结合,物我两契,陶然自乐。 D. “东篱” 一词具有象征意义,象征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 2.对诗歌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而无车马喧”是指诗人归隐田园后,远离官场感觉就清净了。 B. “心远地自偏”道出了感觉与处境的辩证关系,达到了一种“大隐隐于市”的境界。 C. “山气日夕佳”中的“佳”字写出了作者对山气缭绕、夕阳西下景象的赞美,表达了归隐田园的惬意情怀。 D. “真意”指人生理想,这使他能独立于污浊的社会之外。 3.下列句子的感情与本诗作者当时心情最相近的一项是( ) A.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B.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C.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 D.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
11. 难度:困难 | |
古诗词中有许多描写边塞绮丽风光的句子,你知道有哪些?写出三句。
|
12. 难度:困难 | |
根据例句,在仿句中填空。 河对汉,绿对红,雨伯对雷公。烟楼对雪洞,月殿对天宫。 晨对 ,夏对 ,日下对天中。风高对秋月,雨霁对霞红。
|
13.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做题。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______________ 。” ①在文中横线上把句子补充完整。 ②新泰市某中学向来访的美国某孔子学院的学生赠送国学经典,请你从《论浯》《唐诗三百首》《西游记》等三部作品中任选一部,拟写一句推荐语。
|
14. 难度:困难 | |
张衡传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用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朽,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注】1、举孝廉:汉代选拔官吏的两种科目。孝,指孝子,廉,指廉洁之士。后来被举荐的人也称为“孝廉” 2、机朽:灵巧的装置 3、合契:符合、相合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衡少善属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衡用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_______) (3)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________________) (4)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张衡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内容分条说明。
|
15.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高大上的“正”字计数法 沈碧 ①苏格兰公投落下帷幕之际,吸引人们眼球的不仅仅是票选的结果,更有英国人那奇葩的计票方式。从新闻照片里可以清楚地看到,统计选票的人竟然是在纸上一条条地画竖杠杠,视觉效果非常凌乱。这引得人们议论纷纷:“想不到发达国家竟然采取这种刀耕火种的计数方式。” “这不数着数着就乱了吗?” ②对比之下,我国的“正”字计数法立刻显得又机智又高端。这个方法广泛流行于庙堂之上和群众之间,为大家所喜闻乐见。五笔一字,整齐划一,视觉效果简洁明了,能够大大提高统计效率。相信很多小伙伴从小学选班委开始就用“正”字计数,一路画“正”直到现在。 ③这么好用的方法,究竟是谁先想到的呢?“正”字曾经是古代大数单位之一。汉代《数术记遗》中记载的大数有:亿、兆、京、垓、秭、壤、沟、涧、正、载。又因为“数有十等,若言十万曰亿,则十亿曰兆,十兆曰京也。”以此类推,“正”代表一个相当大的计数单位,是10的40次方。 ④“正”字计数法的使用,要追溯到清末民初的上海。旧上海,起初进戏园看戏是由服务员领座,善写计数的服务员将卖座情况写在“大水牌”上。由于时间紧,怕误记,为了稽核总数,每满五个看客,就写一个“正”字。后来看戏的人增多,戏园规模扩大,这种方法被戏票所取代,但“正”字的计票方法却被商家和选举计票所借 鉴,广泛应用起来。 ⑤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也开始采用这种计数方法。此前的江户时代,他们曾使用“玉”字来计数,同样是五个为一个单位。从解剖学角度来说,由于绝大多数人生来就具有十根手指,因而在进化史中促成了十进制的广泛采用,而五画字和五画符号便于十进制计数,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曾被使用过。但在所有五画字中,只有“正”字字形规矩简洁,只由横竖构成,没有哪两笔首尾相连,甚至连每一划的长度都大致相等。所以,作为计数符号,没有比它更合适的了。 ⑥“正”字的含义相当正能量。它的本义是平正、不偏斜。在词典中“正”的含义很多,大多都是褒义,如正直、正大光明、正人君子、刚正不阿……足见人们对“正”字的喜爱。同时,它也有着“匡正”“正确”的含义,是人们表达信任的基准。 ⑦在投票选举中,人们最希望的是公平公正。“正”字计数不仅字形方正简洁,还满足了人们对“执行公正”“品行端正”的美好想象,寄托着人们对选举的信心和希望。从外形到内涵,“正”字都是完美的计数工具,无怪乎人们称赞它是高大上的计数方法了。 (选自《知识窗》 有删改) 1.结合全文,谈谈“正”字计数法的高大上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第①段的作用是什么? 3.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4.第⑤段中加点词语“绝大多数”能否删掉,为什么?
|
16. 难度:困难 | |
(1)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有些人之所以不断成长,就绝对是有一种坚持下去的力量。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人要成长,必有原因,背后的努力与积累一定数倍于普通人。所以,关键还在于自己。 ——杨绛 要求:①写记叙文,字数不少于600字。②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③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2)请以“我依然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写记叙文,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是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