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苏省实验学校2018届九年级12月作业检查语文试卷
一、句子默写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根据课文默写,并写出相应的作者或篇名。

①晓战随金鼓,________________ 。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___________________,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③无可奈何花落去,  __________________ 。(晏殊《浣溪沙》)

④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见欢》)

___________________ ,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__________________》)

⑥  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

⑦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诗比喻新颖传神,成为千古传诵的咏雪名句。

 

二、字词书写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取dì _______          ②怅wǎng___         ③皱xié______

④急不xiá _____择      ⑤明móu_____善睐      ⑥纷至tà来______

 

三、选择题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日本政府理直气壮地决定购买钓鱼岛,妄想将钓鱼岛“收归国有”,这些举动极大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B. 隋唐陶俑艺术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其中以唐三彩为最。

C. 他潜心于文字学研究,身居书斋十多年,焚膏继晷,颇下了一番“头悬梁锥刺股”的功夫,终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D. 许多家长强逼本该享受快乐童年的幼儿到早教机构上提高班,这种揠苗助长的做法不可取。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每当我走进杏花春雨中,看杨柳轻歌曼舞,听黄鹂枝头鸣啭时,总感觉走进了大自然的水墨画。

B. 因为整个南运河流经区域都面临地下水超采现象,因此不仅引起地面沉降,也让南运河河道的过水功能大幅减退。

C. 六年间,我国航天技术完成了从单舱到三舱,从无人到有人,从“一人一天”到“两人五天”。

D. 作家离不开火热的生活,离不开对社会的洞见和对生活的冷峻思考,这些都是课堂无法给予的。

 

四、其他题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A. 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B. 越:及,到。

C. 具:同“俱”,全,皆。    D. 作文:文章。

 

五、选择题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格列佛游记》写了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车迟国和慧骃国的旅行经历,反映了十八世纪前半期英国的社会现实。

B. 《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当上了船长,出外航海。他的手下图谋不轨,关押他并弃他在一块不知名的陆地上,这块陆地就是他后来游历的慧骃国。

C. 《范爱农》一文中的范爱农和鲁迅是同乡,都在日本留过学,但他们在对徐锡麟等人被杀要不要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时持不同意见。

D. 《狗·猫·鼠》一文既有作者对童年时拥有过的一只可爱的小隐鼠的深情回忆,又有对祖母讲述的民间故事生动的记叙,同时揭示了现实中那些像极了“猫”的正人君子的真实面目。

 

六、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题文)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梦里也记得元旦的,第二天醒得特别早,一醒,就要坐起来。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我忽而记得了——

    “阿妈,恭喜……。”

    “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欢喜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

选文出自哪部名著?文中的“她”名叫什么?选文刻画的“她”是一个怎样的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贞元十四年旱甚见权门移芍药花

吕温

绿原青垅渐成尘,汲井开园日日新。

四月带花移芍药,不知忧国是何人!

注:贞元十四年大旱时所作。垅:亦作“垄”,田埂。成尘:田野严重干旱,土干尘起。

⑶汲井:一作“汲水”。

1.诗的前二句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2.简析诗歌的后二句中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八、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张禹字伯达,赵国襄人也。禹性笃厚节俭。父卒,汲吏人赙送前后数百万,悉无所受。又以田宅推与伯父,身自寄止。

永平八年,举孝廉,稍迁;建初中,拜扬州刺史。当过江行部,中土人皆以江有子胥之神,难于济步。禹将度,吏固请不听。禹厉言曰:“子胥如有灵,知吾志在理察枉讼,岂危我哉?”遂鼓楫而过。历行郡邑,深幽之处莫不毕到,亲录囚徒,多所明举。

元和二年,转兖州刺史,亦有清平称。三年,迁下邳相。徐县北界有蒲阳坡,傍多良田,而堙废莫修。禹为开水门,通引灌溉,遂成孰田数百顷。劝率吏民,假与种粮,亲自勉劳,遂大收谷实。邻郡贫者归之千余户,室庐相属,其下成市。后岁至垦千余顷,民用温给。

永元十五年,南巡祠园庙,禹以太尉兼卫尉留守。闻车驾当进幸江陵,以为不宜冒险远,驿马上谏。诏报曰:“祠谒既,当南礼大江,会得君奏,临汉回舆而旋。”及行还,禹特蒙赏赐。

延平元年,迁为太傅,录尚书事。邓太后以殇帝初育,欲令重臣居禁内,乃诏禹舍宫中。给帷帐床褥,太官朝夕进食,五日一归府。每朝见,特赞,与三公绝席。及安帝即位,数上疾乞身。

永初元年,以定策功封安乡侯。七年,卒于家。

《后汉书•张禹传》节选

注:①汲:地名。

1.选出与“禹以太尉兼卫尉留守”中“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B. 策之不以其道    C.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 祭以尉首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张禹为人忠厚,别人送来的为他父亲办丧事的财物,他一概不收;他把田地房屋都给了他的伯父,自己寄居在伯父家里,体现了他的笃厚。

B. 张禹当官为民,任扬州刺史时,亲自察验,纠正了许多冤案;担任下邳相时,兴修水利,开垦农田,老百姓能温饱自给。

C. 永元十五年,皇上要到江陵去,张禹认为皇上不应该冒险到太远的地方去,于是派驿使送去劝谏的奏章,皇上祭祀完了就回来了。

D. 张禹深受邓太后器重,在朝中的地位超过了三公,凭借尊立天子并把它记入史册的功劳被封为安乡侯。

3.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①室庐相  ___________               ②祠谒既,当南礼大江   ___________

③乃诏禹宫中  ___________           ④上疾乞身 ____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1)禹将度,吏固请不听。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历行郡邑,深幽之处莫不毕到。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第二”的价值

    ①一位教授在课堂上问:世界第一高峰是哪座?大家脱口而出:珠穆朗玛峰。又问:世界第二高峰呢?台下一片沉默。这种“记得第一,遗忘第二”的现象,乃至由此衍生的“只认第一,不认第二”心理,在我们的社会上还较为广泛地存在着。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行为选择。

    ②我们常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也不是所有的士兵都能当元帅。当我们不能成为“第一”时,是否甘为“第二”?“第二”究竟具有什么样的价值?自然界中,在胡蜂凭借“身高马大”袭击蜜蜂蜂巢时,一只工蜂会冲上去死死缠住它,更多的工蜂则会紧跟而上,工蜂最终靠集体力量战胜胡蜂。第一只冲上去的工蜂格外可敬,但其他工蜂的壮举同样可贵。毫无疑问,正是众多“第二”,成全和光大了“第一”的价值,共同铺就了通向胜利的道路。

③江苏南京,听到电台播放有人抢劫奥迪车的消息,多名出租车司机协助警方围追堵截,成功将涉案车辆拦截。河北保定,“良心油条哥”刘洪安拒绝用剩油炸油条,他带了这个头,越来越多的油条店不再重复使用剩油,“良心经营”之风蔚然。无数事实表明,正义所以能战胜邪恶,光明所以能战胜黑暗,善美所以能战胜恶丑,就在于众多的“第二人”一起汇成正能量的洪流。

④许多时候,意义远比名次更重要。在自行车队中,有“破风手”和“冲线手”的角色区分:“破风手”在比赛中负责冲破气流,为紧跟其后的“冲线手”减轻空气阻力,临近终点时,体力相对充沛的“冲线手”奋勇冲刺,为车队争取冠军。无论是“破风手”,还是“冲线手”,名次虽不同,但各担其责,各出其力,贡献不分大小。在社会风气的形成、道德价值的引领中,没有“破风手”的引领就缺少目标和方向,没有“冲线手”的跟进就难以形成趋势和力量。

    ⑤做“第二”当然不是盲从,而是一种正向价值的选择,择其善者而从,择其不善而改,向着正能量靠拢。如果第一个人哄抢交通事故中散落的物品,“第二人”站出来制止而不是抢得更猛,是不是就能隔断哄抢的传播链?正是诸多“第二人”择定的价值,共同熔铸出道德向上拔节、人心砥砺前行的中坚力量。

    ⑥人生一世,做何种人,成何种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只要有颗向善上进之心,第几又何妨?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③自然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试分析第④自然段的论证思路。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借给你的温暖

江文胜

⑴(A)这天晚上,天下大雪,出奇地冷。养猪专业户王老汉蜷缩在家里的火盆前,他不敢出门。

⑵忽然,狗叫。王老汉极不情愿地打开屋门,一股刺骨的寒风迎面刮来,他打了一个激灵。王老汉哆哆嗦嗦地来到院子里,没见到任何人,可狗还在叫。

⑶院子左边的一排房屋,是猪圈。他逐一查看猪圈,仔细地数,总共60头猪连毛发都没少一根。猪没被盗,狗为啥叫呢?肯定有情况,不然,通人性的狗是不会无缘无故地瞎叫的。果然,王老汉在那排距自己的住房最远的饲料库发现了“敌情”:喂猪的苕片饲料少了一袋!

⑷王老汉立马来了精神,他赶紧回到屋里,拉上三十岁出头的儿子金华出来寻找。(B)原来下了雪,现在雪停了,院子里从院门到饲料库、从饲料库到院门各有两行脚印,清晰可辨。金华说:“咱们跟着脚印去追那偷饲料的人!”王老汉说:“这是一个人的脚印,咱俩去追,可以对付,铁证如山,看他如何狡辩。”

⑸父子俩一前一后顺着脚印一口气追到了蜡子山矿区宿舍。脚印通到一间砖房的门前没了,别的砖房都熄了灯,只有这间房没有熄灯。

⑹真是胆大包天啊!做了贼还敢亮着灯?王老汉这样想。

⑺窗是玻璃窗,玻璃上结满了冰花。左下角的一块玻璃没了,糊上了报纸。王老汉用舌头舔湿了窗户纸,用手指轻轻一捅,报纸上便出现了一个小孔:一个黑黑的瘦瘦的中年汉子,坐在屋里的矮凳上,他的头上还冒着热气。啊!那袋装有红苕片的大编织袋赫然放在他的面前。床沿坐着一个双手笼在袖头里的老头,床头的被子下露出一个小脑袋,一个中年妇女站在这个黑汉子的对面。

⑻王老汉父子猫着腰蹲在窗户外,大气不敢出,倾听着屋里的动静。

⑼“粮,借来了。这就是,红苕片,100斤。你还愣着干啥?还不快去熬苕片汤!”汉子的声音。

⑽“妈,快熬,我饿坏了,我要吃苕片汤。”小孩的声音。

⑾“亚龙,这粮是咋借来的?”老人的声音。

⑿“爹,我事先写好了借条,借条压在袋子下。”汉子的声音。

⒀王老汉一愣,心想,我怎么没注意到那借条!真的有?

⒁“这不是偷吗?自打你从娘胎里出来,我是怎么指教你的?做人要本分!还好,留下了借条,人要凭良心。但借粮容易还粮难哪!矿上不开工资,啥时候能还上?”老人的声音。

⒂“爹,这个我想过。车到山前必有路,活人不能让尿憋死,我还有一双手。到春天,矿上如果还不能开支,我就到农村去帮工。听说王老汉厚道,日子也过得殷实,不然我干吗要借他的。我想去他那里,帮他干活,用工钱抵粮钱……”汉子的声音。

⒃“快走!”王老汉在心里喊。他拉起儿子往家里赶。进了院子,王老汉急奔饲料库,果然发现了那张借条:家里无米下锅。借一袋红苕干片。春天还。蜡子山矿区吴亚龙,此据。某某年某月某日。上面还有一个用墨水作印泥盖的“吴亚龙”的私章。

⒄太阳从蜡子山上露出头来。吴亚龙推开屋门,见门口堆了一些东西:一袋大米、一袋面粉、一大块猪肉、几条鲜鱼和一袋冻豆腐……吴亚龙像见到了天外来物似的翻来覆去地找,竟找不出一张哪怕是手指宽的字条……

1.请从“王老汉”的角度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

2.小说中AB两处写到“雪”,分别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析。

3.小说的结尾在设置上有何妙处?

4.小说中王老汉和吴亚龙,哪一位是主人公?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十、命题作文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个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