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辽宁省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10月下半月考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娌(zhóu)狡(xiá)而不舍(qiè)  任劳任(yuàn)

B. 刻(juàn)晓(yù) 阿奉承(yú)   出制胜(qí)

C. (liáo)妒(jì) 死心地(tā)   引据典(jīng)

D. 逸(jùn) 按(nài)思苦想(míng)   约定成(shú)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从警26年来,牟清元一直坚守在加格达奇区最繁忙的“一号交通岗”,他忠于职守,情系百姓,曾为外地开发商寻找丢失在出租车上的包而,将巨款全部追回。

②在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很多科研人员正_地研究一种能够起到快速预防作用的实验性疫苗,希望它最终能够用于治疗和预防在西非爆发的埃博拉病毒。

③广大建设者为解决宁南山区110万群众饮水难题而英勇奋战:在路上,他们____;隧洞里,他们泥浆襄身;梦境中,他们脑海萦绕的是旱区群众对水渴盼的眼神。

A. 夜以继日废寝忘食披星戴月    B. 夜以继日披星戴月废寝忘食

C. 废寝忘食披星戴月夜以继日    D. 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披星戴月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正如法国著名结构主义评论家罗兰·巴特所说:“文学是一种语言性的活动,它既可以理解又可以发问,既说话又沉默,它为世界重建意义路加入了世界,但又要脱离世界精雕细琢的条件的意义,它对享受者是一种回答,但对自然总是提出问题,一种询问的回答,一种回答的询问。”孔乙己悲惨结局的背后,是作家对现实的冷峻审视和思考;在对国人愚昧麻木精神状态的展现下,是作者希望改变现实的真诚期待。小说的结果不是问题的结束,而是问题的开始。

A. 文中加点词中“靠”是介词,“之”是助词,“一种”是数量词;短语“精雕细琢”“精神状态”“既说话又沉默”都是并列关系的短语。。

B. 在“孔乙己悲惨结局的背后,是作家对现实的冷峻审视和思考”这句话中,“作家对现实的冷峻审视和思考”是宾语。

C. “小说的结果不是问题的结束,而是问题的开始。”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

D. 文中“在对国人愚昧麻木精神状态的展现下,是作者希望改变现实的真诚期待。”一句有语病,应该将“真诚”和“改变现实”调换顺序。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面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秋水》选自《庄子》,作者庄周,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

B.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继《狂人日记》后的第二篇小说。小说采用的是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讲述故事。小说设置了两个中心视点,一个是当时的时代,一个是当时的民众。

C. 《童年》中小茨冈是个弃婴,被外祖母收养,长大后诚了外祖父的雇工。他勤劳能干,力大无穷,虽然被外祖父和舅舅当牛马使唤,仍很善良、乐观。

D. 《红岩》中,叶挺被关进重庆“中美合作所”后,动笔在囚室的墙壁上写下了著名的《革命者歌》。

 

二、句子默写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古诗文默写填空(请规范书写)

(1)__________________ ,杂然而前陈着,太守宴也。

(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_____________  ,舍生而取义者也。

(3)不应有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角声满天秋色里, _________________

(6)俄顷风定云墨色, ________________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西塞山①下作

韦庄

西塞山前水似蓝,乱云如絮满澄潭。孤峰②渐映湓城北,片月斜生梦泽南。

爨③动晓烟烹紫蕨,露和香蒂摘黄柑。他年却棹扁舟去,终傍芦花结一庵。

【注】①西塞山:三国时东吴江防边塞,历代诗人多有趣咏。②孤峰,指湓城北的庐山。③爨(cuàn):烧火做饭。

1.下面对这首诗歌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诗人行至西塞山这个东吴江防边塞,前望江水,历史往事等引起丰富的联想,但诗人并没有借西塞山势发盛衰荣辱的感叹。

B. 颔联写诗人所见,前望是庐山,后看是斜月;“渐映”写月光逐渐明亮,“斜生”巧妙的写时间的推移、位差的变化。

C. 尾联,表现了诗人对西塞山的爱恋,他把芦花化作宁静恬适的生活伴侣,期望有一天独棹扁舟而来,依傍芦荻结庵而居。

2.首联“西塞山前水似蓝,乱云如絮满澄潭”写景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四、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一段古文,完成小题。

韩偓,字致光,京兆万年人。擢进士第,佐河中幕府。召拜左拾遗,以疾。宰相崔胤判度支,表以自副。王溥荐为翰林学士。偓尝与胤定策诛刘季述,昭宗反正,为功臣。帝疾宦人骄横,欲尽之。偓曰:“陛下诛季述时,余皆赦不问,今又诛之,谁不惧死?宦人忠厚可任者假以恩幸使自翦其党蔑有不济。今食度支者乃八千人,虽诛六七巨魁,未见有益,适其逆心耳。”帝前膝曰:“此一事终始属卿。”

中书舍人令狐涣任机巧,帝尝欲以当国,俄又悔曰:“涣作宰相或误国,朕当先用卿。”辞曰:“涣再世宰相,练故事,陛下业已许之。若许涣可改,许臣独不可移乎?”帝曰:“我未尝面命,亦何惮?”偓因荐御史大夫赵崇劲正雅重,可以准绳中外。帝知偓,崇门生也,叹其能让。

宰相韦贻范母丧,诏还位,偓当草制,上言:“贻范处丧未数月,遽使视事,伤孝子心。今中书事,一相可办。陛下诚惜贻范才,俟变縗而召可也。”学士使马从皓逼偓求草,偓曰:“腕可断,麻不可草!”从皓曰:“君求死邪?”偓曰:“吾职内署,可默默乎?”姚洎闻曰:“使我当直,亦继以死。”自是宦党偓甚。

(选自《新唐书·韩偓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召拜左拾遗,以疾解 【解析】
离职
    B. 欲尽去之      去:离开

C. 适固其逆心耳    固:使之固    D. 自是宦党偓甚      怒:怨恨

2.将文中划浪线部分需要加标点符号的地方用“/ ”标出来。

宦人忠厚可任者假以恩幸使自翦其党蔑有不济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涣再世宰相,练故事,陛下业已许之

(2)偓因荐御史大夫赵崇劲正雅重,可以准绳中外。

(3)贻范处丧未数月,遽使视事,伤孝子心。

 

五、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小题

关于“中小学书法教育”的主题阅读

【话题背景】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义务教育阶段书法教育以语文课为主,也可在其他学科课程、地方和校本课程中进行。其中,小学3-6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用于毛笔字学习。普通高中可开设书法选修课。

【调查数据】一项网络调查显示:

71.4%的受访者表示一个人的字代表着一个人的形象气质;

72.5%的受访者曾经有拿字帖练字的经历;

42.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字拿不出手;

74.7%的受访者认为,即便在互联网时代,写一手好字仍很重要。

(摘自《中国青年报》)

【精选案例】

书法是戴敏的第一项特长。她回忆,小学放暑假,天天呆在家里练字,开始也觉得苦,“但练着练着就练出感觉了,十分享受这过程”。戴敏练书法源于父亲一次不经意的鼓励,后来就渐渐爱上了书法,而老师也通常会在写得好的字上画圈,“每次看到自己字上的圈多了就会感到很开心”。

对于用依帆来说,少年时代的练字更多的是痛苦的任务,“老师布置的练字作业每次都拖到暑假的最后一个星期”。他认为,互联网时代,真正用笔写字的时候越来越少,“也就剩下在商场刷卡签名时会写写字了,我身边许多人都这么认为”。(摘自中国教育新闻网)

【各方声音】网友冰水椰子:我是教语文的,又兼着书法课,常常觉得力不从心。好在一个学期上的书法课不多,期中和期末考试前就偷偷地改上语文课了。

网友吞可吞:很喜欢书法教室和教室走廊陈列的名家作品。很羡慕写得一手好字的同学。但总是只有心动,没有行动。上了初中,作业多了,就更没有时闻练字了。

沈尹默(书法家):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出惊人奇迹,无色而具画图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

郭振有(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书写,表达一种感情,与电脑写不是一种状态。如果一切都机械化了,就没有审美,变得贫乏而没有了想象力。

沙如(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刘初中虽然学习压力加大了,但是练习书法能让我们静下心来,每天有半小时的时间练书法,之后学习效率会更高。

【新闻现场】本报讯今天,“传承兰亭——绍兴市区中小学生‘兰亭雅集42人展’”在书法圣地兰亭右军祠启幕,这成为今年兰亭书法节的一个亮点。市内许多中小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前来参观展览。一位带队老师说,他们学校有很多书法爱好者,他们是传承中国书法、传承中华文化的希望和未来。

1.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与文意不相符的一项。(             )

A. 教育部要求,小学3-6年级每周要安排1课时练习书法,普通高中要开设书法选修课。

B.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书法教育进中小学课堂有较好的社会基础。

C. 有反对者认为,互联网时代,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了,也就没有必要学写毛笔字了。

D. 中国书法是世人公认的最高艺术,它具有审美价值,能丰富人的想象力。

2.根据以上几则材料,分条概述中小学生学习书法的意义。

 

六、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的小题。

把愤怒变成葡萄园

①人在现实生活中,一旦遇到挫折、不平和屈辱是很容易动怒的。就连那些胸襟开阔、修养极高的人,也有时会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区区小事而怒从心起,从而招来祸患,酿成悲剧。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林则徐先生就是一个动不动就发怒的人,为了提醒自己,他干脆把“息怒”二字镂刻在自己的宝剑上。

②愤怒本身有一种可怕的破坏力:天庭之怒,则黑云密布、雷鸣电击;大地之怒,则演绎出山崩海啸,怒潮翻滚。其实,人为了捍卫正义、尊严而“拔剑而起”,抱着“刺破青天锷未残”的豪情倒不失为大英雄本色。至于吴三桂的“为红颜一怒”和楚霸王激怒之下把一个气势恢宏、华美富丽的阿房宫“付之一炬,只留下一片可怜焦土”的举动,只能给后世人留下笑柄和一声幽幽浩叹。

③想要成就一件事情,需要付出巨大的耐心和努力。而易于动怒的人,往往在事情的关键环节处,遇到棘手和麻烦,就会因心情浮躁而变得束手无策,焦头烂额,结果把好好的一桩事情搞得一塌糊涂,就像蜜蜂一样为了一点小小的冲撞竟然把自己整个生命付之于最后的一蜇。我有个远房舅舅,在修理家里一个疏漏破损的木盘,当他把木条一片一片对接好,几番试验后发现木盆仍在漏水,于是盛怒之下,竟取来一把斧头把木盆砸碎。后来无论在考试中失败,或者遇到不顺心的烦恼苦闷的事情时,母亲总会给我讲起舅舅的这一段往事。

④我由衷地欣赏那些谦逊达观、心境平和的人,他们即使身处最险恶、最苦难、最无奈的境遇,仍能保持“宠辱不惊,临危不怒”的平常心。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在财政部供职期间,为了扭转金融危机而竭尽全力,但他的金融方面的许多精辟的见解却遭到非议,连人格尊严也受到凌辱,最后他客客气气地呈上辞职信。然后回到宁静的、能够充分施展他才华的剑桥去,回到书房去,跟他的藏书和藏画在一起,以坚强的意志写下了《和平的经济后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成为当代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其实面对人生的厄运、不幸和磨难,与其怨天尤人,悲观沉沦,倒不如“通过自己的辛勤耕耘,把愤怒变为葡萄园”。这样才能成真正的强者。因为“人生苦短,譬如朝露”,有限的精力,有限的光阴,是一个人生命中最为珍贵的资源。生命的价值只有两种,要么熊熊燃烧,释放出巨大的光和热,要么窝成一团黑烟,到头来一无所获。晚年的托尔斯泰无穷无尽的创造力就像一个“气势磅礴气象博大的生命大瀑布”,歌德更是一棵“生命的常青树”。只有那些不明智的人才会把自己的智慧才华消磨在无谓的悔恨、诅咒和愤怒上。

⑤生命本身就是一个蕴藏着巨大能量的“瀑布”和“大树”。一旦它肆意咆哮暴怒起来,会酿造泛滥成一场人间的祸患灾难。可如果我们善于利用它,就会变成一种“造福人类”的巨大的能量和资源,去滋润养育万物生灵,为人间播洒出一片蔼蔼绿阴。

【注释】葡萄园在西方人的词语中有平息愤怒,平和心态的意思。

1.结合文章①-③段,概括说说作者为什么提倡“把愤怒变成葡萄园”?

2.结合文章④-⑤段,说说应怎样“把愤怒变成葡萄园”。

3.细读文章,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作者的观点。

4.下面的事例论据用在第(4)段中证明作者的观点,好不好?

晚年的托尔斯泰无穷无尽的创造力就像一个“气势磅礴气象博大的生命大瀑布”,歌德更是一棵“生命的常青树”。

5.第(3)段中画线句在该段中起到怎样的论证作用?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刻碑名手

聂鑫森

范玉成是古城的刻碑名手,已是古稀之年了。,

范玉成十四岁起拜师学艺,五十多个年头一眨眼就过去了。他从刻石社退休十多年了,可一直没闲着。儿子还在刻石社,一接下什么重要工程,总得请老爷子把把关。他也乐意,范家手艺一代代传承,绝不能让世人说闲话,否则就愧对列祖列宗了。

儿子范致远也到知天命之年了。

他对父亲说:“邻市的望江楼重修一新,有块《重修望江楼记》碑要刻哩:”

范玉成显得特别高兴。他记得四十多年前,也就是1966年春节过后,他与一些同行应邀到望江楼公园刻一条诗碑长廊。一直刻到冬天,眼看就要完工了。有一天傍晚,突然来了很多戴红袖章的学生和工人,把望江楼的台阶撬开了,把门窗卸了,把楼梯拆了,把里面的字画等文物烧了,一座清乾隆时的三层楼阁刹那间被当做“四旧”毁掉了。他只能远远地看着,泪水纵横。第二天,那些刻好的诗碑,也被一一砸碎,并把他们这些刻碑人驱赶回了老家。范玉成渴望旧地重游,那楼可还是往日模样?

儿子说:“现在正是炎夏,太热,您暂时别去。等我在那里阅好了稿,选好了石,‘上墨“过朱“打样’后,准备刻碑了,您再来,一边指点我,一边看看风景,好吗?”

范玉成答应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范玉成在心里计算着:儿子该阅稿了,那文章是谁撰写的呢?又是哪个书法家书写的墨本呢?选的是什么石头,汉白玉石还是大理石?选好了石,先要用砂石打磨平整,再用细刀砖磨光,直至腻滑方可。接下来,儿子该“上墨—了:用磨浓研匀的上等墨汁刷在石上;墨汁干后.再用烙铁烫上白蜡,薄薄地在墨上覆盖一层。下一道工序应是“过朱”:把透明拷版纸覆在墨本上,双钩临描,然后再用银朱做红线双钩。待做完这些,就该“打样”了:把“过朱”的双钩拷版纸,平铺在上过蜡的碑石上,用木榔头垫着羊毛毡,敲击钩本字样,让双钩红线清晰地印下去。

范玉成乘车赶到邻市的望江楼公园,在一间工作室里,找到儿子时,儿子正好完成了“打样”。

“爹,我正准备打电话哩。”

“爹知道你的功夫,该用多少时间,我心里有数。”

儿子笑了:“知子莫若父啊。”

范玉戍开始阅稿,文章是本市市长华声撰写的,还不错,情文并茂;墨本是请北京一位老书法家几个月前书写的,那老书法家写好寄来后因心肌梗塞竟鹤归道山了。字真好,行书,有《兰亭序》帖的味道,可惜天不悯才啊。

再看一遍文章,范玉成头上冒出了一层热汗,文中说望江楼毁于1967年春,这就失实了,分明是1966年冬!听说市长还年轻,不到五十岁,又不是本地人,恐怕没有细细考察,就轻率地作了结论。

范玉成说:“这碑暂不能下刀,一定要改过来。”

儿子急了:“爹,我们只管刻就是了,这不是我们的错。

再说,人家市长会改吗?再说书写的人都死了,谁能把墨稿改正过来,而且风格丝毫不差呢?”

“若市长不肯改,这个活儿我们退了!碑者,史也,是留给后人看的,不能以讹传讹。”

儿子不做声了。

顿了一阵,儿子说:“爹,您还没去望江楼吧,我陪您去。”范玉成一甩手,说:“不去!”

第二天一早,范玉成让儿子把公园的负责人找了采,当面说明了情况。

主任姓陈,很年轻,不到四十岁,大学中文系毕业。听完范玉成的话,说:“我就去找市长,谢谢范老的提醒。”

中午快吃饭时,陈主任兴冲冲地回来了,说:“华市长让我转达对您的敬意,而且交代一定要改!”

范玉成呵呵地笑了。

“文章好改,只是这墨本上的字怎么改写过来呢?”陈主任问。

“你放心。这位老书法家的字,我熟悉,要改的字,我可以补写得和他分毫不差,这个功夫我还是有的。”

一个月后,《重修望江楼记》碑刻好了,看过的人都啧啧称赞。

父子俩走之前,认认真真地登上了望江楼,看古色古香的横梁直柱、飞檐翘角,抚红漆栏杆、雕花门窗,品匾额、楹联的内容和书法,确实可称之为杰构。他们登到顶楼,骋目远望:湘江如带,白帆点点;远山似簇,村镇笼烟。

范玉成对儿子说:“刻碑的人,责任重大,历史是不能作假的。否则,我不敢登上这

望江楼,我怕前人责怪,后人唾骂!”

儿子说:“爹,我会记在心里的,您放心。”

1.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作品以洗练的笔调叙述了范玉成的刻碑历程和精神世界,反映了追名逐利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担当精神的颂扬和浮躁世风的不满。

B. 范玉成艺高技精,所以能见人之所未见,敢发人之所未发,以犀利的眼光发现市长《重修望江楼记》的失实之处,并坚决要求更正。

C. 儿子对市长文章失实之处明哲保身、少管闲事的态度很有时代代表性,有力地反衬出范玉成认真负责、当仁不让的职业操守。

D. 范玉成在心里的算计可谓一箭双雕,一方面向读者介绍了刻碑的整套工艺流程,另一方面也完成了对儿子在刻石社准备工作的叙写。

2.本文中范玉成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本文划线的内容在叙述范玉成的故事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作品为什么以范玉成父子登临望江楼为结尾?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七、话题作文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历史上,伯夷守节,隐身采薇,饿死首阳;屈原怀沙,行吟泽畔,投身汨罗;更有“季布无二诺,侯赢重一言”的佳话流传。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当代作家贾平凹对王维《山居秋暝》诗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境界甚为推崇,他说:“人的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更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要保有精神的明月清泉,须要守护心灵的空间。在实用主义盛行、价值观多元走向的今天,我们又该何去何从呢?

请以“守护心灵的空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经历,写感受,可以发表议论,编写故事,等等。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得抄袭,不少于700字。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