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上海市长宁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一模)语文试卷
一、句子默写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默写

(1)秋风萧瑟,_____________________。(《观沧海》)

(2)____________________,阴阳割昏晓。(《望岳》)

(3)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胡未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诉衷情》)

(5)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

 

二、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卖炭翁(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何所营:做什么用

B. 翩翩两骑:轻快洒脱的两位骑兵

C. 驱将:赶着走

D. 充炭直:抵充一车炭的价格

2.作品描述了卖炭翁__________的经过,揭露了______(两个字)的弊端,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___的深切同情。

 

三、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愚公移山(节选)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B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C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D“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魅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愚公移山》选自《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朝代)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2.对选文划线句翻译最正确的一项是(    

A. 北山愚公九十多岁了,面对大山居住。

B. (二山挖平后可以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达到汉水北岸,好吗?

C. 纷纷地表示赞同。

D. 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平,(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

3.多年前,有一场大学生电视辩论赛,辩论的题目是:愚公应该移山还是应该搬家?如果请你参与辩论,你持什么观点?理由是什么?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四)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论“失”

钱大听

①予观弈于友人所。一客数败,嗤①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己也。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予赧②基,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

②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③古人之失;与今人居④,亦乐称人失。人固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吾能见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弈之优劣有定也,一着之失,人皆见之,虽护前者不能讳也。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观弈者之不若矣!

(选自《潜研堂文集》)

【注】①嗤(chī):讥笑。 ②赧(nǎn):羞愧脸红。 ③訾(zǐ):试毁  ④居:相处。

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含义

(1)辄欲易置之       (2)局将半予思益苦

2.对划线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我找自己的过失都来不及,又为何找空闲去议论别人的过失呢?

B. 我找自己的过失尚且都来不及,又何必去议论别人的过失呢?

C. 我找自己的过失尚且都来不及,又哪有空闲去议论别人的过失呢?

D. 我找自己的过失都来不及,又何必去议论别人的过失呢?

3.“予对局”之后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4.对短文主旨,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人贵有自知之明。

B. 要经常反思,善始善终。

C. 多求己过,少论人非。

D. 不要妄自尊大、主观臆断、轻视别人。

 

四、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二十一世纪潜在的新能源——可燃冰

①可燃冰一直被认为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虽然多个国家努力研究,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大规模开采可燃冰尚不可行。2 017年5月18日,中国成功试采可燃冰,让世界看到了解决能源危机的希望。

②可燃冰是一种由天然气(主要是甲烷)和水组成的外形像冰的白色固体物质。由于它含有大量甲烷气体,可以直接燃烧,因而俗称可燃冰。可燃冰通常存在于岩石的孔隙或裂隙中,呈分散状、结核状、层状或块状产出,其颜色随分子结构的不同而有白色、淡黄色、琥珀色和暗褐色等多种。

③形成可燃冰,第一是低温,一般要求温度低于10℃;第二是高压,一般要求压力大于10兆帕;第三是地层中要有充足的天然气供给;第四是地层中要有充足的孔隙空间。

④可燃冰有的分布在极地地区,即高纬度的永久冻土带或大陆架上的永久冻土带,它们主要是在低温和较低压力条件下形成的。已发现的极地可燃冰主要分布于北极圈内,例如加拿大北部、阿拉斯加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北部的永久冻土带。另一种则广泛分布于海洋中的海底,主要蕴藏于大陆边缘水深较大的大陆坡、海山、边缘海深水盆地以及内陆海中。据透露,中国已在南海海底发现了巨大的“可燃冰”带。由于海洋的面积大于永久冻土带面积,而且气源供给更为充分,因此海底可燃冰的资源总量大于极地可燃冰资源总量。

⑤可燃冰里蕴藏丰富的甲烷。中国科学家从水深1.2千米的海底提取出样品,计算出1立方米的可燃冰等同于160立方米的气态天然气。汽车加100升天然气能够行驶300公里,而加入100升“可燃冰”理论上则可跑5万公里。显然,该技术完全可能使世界油气价格“崩溃”。全球可燃冰中蕴藏着大约280万亿到2800万亿立方米甲烷。这意味着,以目前的消费速度,可燃冰储量可以满足80至800年的全球天然气需求。

⑥然而,专家担心可燃冰产业化开采过程中,一旦造成可燃冰的分解,甲烷将会大量泄露,其危害将不可估量。因为甲烷可能造成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5倍。海底可燃冰的分解可能造成海底地质灾害,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同时,可燃冰分解引起的海底地质灾害还会导致海底生态环境恶化而殃及海洋生物。

⑦但我们并不会因此就远离这样一种新能源。科学家预计,大约用十年时间,人类有望解决好“可燃冰”的开采和清洁燃烧的技术问题,届时大量的“可燃冰”便能用于应付能源危机了。

(根据2017年5月25日《中国产经新闻报》等资料改编)

1.文章第②③④三段分别介绍了可燃冰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⑤段画线句主要采用了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阶段开采可燃冰的危害是

(1)可能造成可燃冰分解,泄露大量甲烷。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⑤段与第⑥段不能调换的理由是什么?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由天然气(主要是甲烷)形成的像冰的固体物质就是可燃冰。

B. 可燃冰大部分分布在极地地区,还有少部分分布在海洋中的海底。

C. 全球可燃冰中蕴藏着大约280万亿到2800万亿立方米甲烷。这意味着,可燃冰储量可以满足80至800年的全球天然气需求。

D. 科学家预计,大约用十年时间,人类有望解决好“可燃冰”的开采和清洁燃烧的技术问题。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白雪的墓园(节选)

迟子建

①父亲去世的日子离除夕仅有一月之差。父亲没能挺过年,可我们必须要过这个年。母亲躺在她的屋子里,炕很暖和,但我知道她没有睡着。她还不到五十岁,全家最痛苦的莫过于她了,可她并不像其他失去丈夫的女人一样大放悲声。她很少哭,有时哭也是无声的,这种沉重的不愿外露的哀思,使我们害怕担忧。

②我站在火炉前茫然若失。我的心很空,眼前总是闪现出山上墓国的情景,现在那里是白雪的墓国。这时我突然听见母亲的房门响动的声音,接着我听见弟弟扔炉钩子的声音,他似乎是追着母亲出去了。他怕她想不开,我们都怕这样,所以母亲一出门总得有人装作无意地出去跟踪。我的心绞了一下,火苗旺盛得不住地舔着炉盖,使炉盖微微颤动,炉盖被烧红的面积越来越大了,好像炉子在不停地喝酒,渐渐地醉了似的。

③不一会儿,弟弟推门回来了,他神色有些喜悦,神秘地走过来对我说:“咱妈想过年了,她去仓房里收拾过年用的东西。”我如释重负。果然,母亲很快从门外走进来,她的一只手里提着袋面粉,另一只手里拿着一捆被冻得又白又直的生葱,她把它们放在锅台前,一副要大大忙年的姿态。

④母亲一旦活起来,我们也就跟着活起来了。母亲吩咐活儿的时候她的左眼里仍然嵌着圆圆的一点红色,就像一颗红豆似的,那是父亲咽气时她的眼睛里突然生长出来的东西。我总觉得那是父亲的灵魂,父亲真会找地方。父亲的灵魂是红色的,我确信他如今qī xī在母亲的眼睛里。

⑤再有两天就是年三十,我们要依照风俗去山上请父亲回家过年。一大早,母亲就起来忙着煎鱼、炒鸡丝和摊鸡蛋,她做这些都是上坟用的。我们将要出发的时候,母亲突然说:“让我也去吧。”母亲垂下手,征求我们的意见。姐姐说:“你别去了,我们去就行了。”“可我还一次也没去过呢,”母亲很有些委屈地说。“可你一去又得哭了。”姐姐直率地说。“我保证不哭。”母亲几乎是有些流露出女孩子气了,她飞快地摘掉围裙,冲进里屋去找围巾和手套。我们姐弟三人趁她还没出来就先溜出家门。我们像小偷一样飞速地沿着窄巷子东拐西拐地蹿上公路,很快就把母亲甩掉了。她不知道父亲墓园的确切位置,当她发现我们是故意摆脱她之后,就没有再追赶我们。

⑥初一的时候天忽然下起漫无边际的大雪。早晨我突然发现母亲不在房间里,她的房间收拾得十分干净。我的心沉了一下,就在我们打算去寻找时,母亲突然推门而入了。她一定是走了很远的路,她的身上落着许多雪,她围着一条黑色的头巾,脸色比较鲜润,目光又充满了活力。

⑦母亲摘下围巾,上上下下地拍打着身上的雪花,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笑,她轻轻地告诉我们:“我看你爸爸去了。”“你找到地方了吗?”我们问地。“我一上山就找到了。”她垂下眼睑低声说,“我见到他的坟时心里跳得跟见到其它的坟不一样,我就知道那是你爸爸。”

⑧“他那里真好。”母亲有些迷醉地说,“有那么多树环绕着,他可真会找地方。春天时,那里不知怎么好看呢。”她说完又重新走回厨房,戴上围裙。

⑨母亲掀开炉圈去看炉膛的火,这时我才惊讶地发现她的眼睛如此清澈逼人——是因为那颗红豆已经消失了!

1.根据拼音写汉字:qī xī

2.第④段加点词“活”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②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4.下列对文章内容和人物情感的理解,不妥当的一项是(  )

A. 父亲去世,母亲最为痛苦,她睡不着觉,恸哭无声,我们害怕担忧。

B. 母亲克制住悲痛,收拾过年用的东西,我们如释重负。

C. 母亲准备好祭品,想跟我们一起上山去看父亲,我们不愿意,嫌她累赘。

D. 母亲独自上山祭奠,回家后表现出欣慰和迷醉,我们深感惊讶。

5.本文作者迟子建曾说“我有一个短篇小说叫《白雪的墓园》。有人读了,说我写得挺温暖,我说这篇小说其实多么凄切啊”。请从细节运用的角度举一个例子(可抄原文,也可以概述),分析“温暖”而“凄切”的具体表现。

【示例】如第①段“她很少哭,有时哭也是无声的,这种沉重的不愿外露的哀思,使我们害怕担忧。”这里写出了中年丧夫给母亲带来的巨大悲痛,哀伤之极欲哭无泪,可见其“凄切”,而“我们害怕担忧”,则体现了子女对母亲的心疼、体贴和关爱,一家人守望相助,足见其“温暖”。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语句点断

一个雨天,一家旅店的主人想拒绝来客投宿,于是在大门口写了一幅字:“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目的是让客人知难而退。但过往的旅客一看,纷纷欣然入住。原来,主客双方对这个句子的停顿标点不同,对句义的理解也完全相反。请你分别为主人和客人标点:

(1)主人:下  雨  天  留  客  天  留  我  不  留

(2)客人:下  雨  天  留  客  天  留  我  不  留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语义理解

下面选项中,前后两句的划线部分意思不同的项是(多选题)(        )

A. 冬天,能穿多少穿多少。∥ 夏天,能穿多少穿多少

B. 剩女产生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谁都看不上,∥ 二是谁都看不上

C. 某人单身的原因是:原来喜欢一个人。∥ 现在喜欢一个人

D. 地铁里一个女孩在给男朋友打电话:“我已经到中山公园了,你快出来往地铁口走。如果你到了,我还没到,你就等着吧。∥ 如果我到了,你还没到,你就等着吧。”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语序调整

相传,清朝“中兴之臣”曾国藩率领湘军与太平天国作战,屡吃败仗,曾国藩如实上书朝廷,言及“屡战屡败”,但他的助手认为不妥,便改为“屡败屡战”。请你说说二者的差异:

屡战屡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屡败屡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命题作文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题目:我的世界还有你

要求:(1)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

(2)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不得使用试卷中出现的材料。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