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苏省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卷
一、字词书写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请将下面的语句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在横线上,要求正确、美观。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句子默写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根据课文默写。

 ①蒹葭苍苍,____________。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愿将腰下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塞下曲六首》

____________,再而衰,三而竭。             (《左传•曹刿论战》)

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__________》)

良药苦口利于病,_____________________

衣带渐宽终不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柳永《凤栖梧》)

《浣溪沙》一词中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地结合,被誉为天然奇偶的千古佳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zhì)     临(bīn)    (bō)      激昂(kǎi)

B. 顾(juàn)    (mù)     放(zhàn)    然开朗(huò)

C. 慢(dài)     范(diǎn)   (nüè)     柔寡断(yōu)

D. (yíng)    (yì)     自(sàn)     浮想联(piān)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下》。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人称“亚圣”。他所宣扬的“道”就是实行仁政。

B.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左传》也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相传为左丘明所著,是根据鲁史写的纪传体史书。

C. 《论美》,作者弗兰西斯•培根,英国哲学家。课文论证了美德是人类最高的美,勉励人们致力于内在美的追求,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使美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D. 《绿》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温州的踪迹》,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浙江绍兴人。这篇游记散文,通过对梅雨潭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驾考腐败的存在,不可避免地会增加不少马路杀手与不文明驾驶。

B. 官话套话,令人听了不仅仅反感,更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民众和政府的隔膜和不信任。

C. 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手机短信在英国发送成功,拉开了短信文化的先河。

D. 由此可见,世界末日不可信。抵制伪科学、反科学的一切言行,正是我们今后的责任。

 

四、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名著阅读。

(1)我曾因哪两件事对范爱农产生误解?  

(2)呼兰河小城除了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之外,在精神上有哪些盛举?

 

五、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请参加“广告多棱镜”语文专题实践活动。

(1)请用简洁的语言评点下面的广告。(任选一则)

A平时一滴水,难时太平洋  (太平洋保险公司)

B虽为毫末技艺,都是顶上功夫。(理发店广告楹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广告是做买卖的工具;有人说,广告中有语言的艺术;有人说,广告要实话实说;也有人说,不夸张一点达不到宣传效果。那么你对广告有什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拟写一条提醒人们注意交通安全的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赏析诗中的千古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甲】王曰:“善。”……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帝尧者,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乃命羲、和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岁三百六十六日,以闰月正四时。信饬百官,众功。   

(选自《史记》,有删节)

    【注释】①放勋:尧的名。②驯德:顺天应人的美德。③便章:治理。④百姓:百官族姓。⑤羲、和:羲氏与和氏的并称。⑥饬(chì):约束,整顿。⑦功:事情。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诃语。

(1)期年之后 ______

(2)面刺寡人之过 ______ 

(3)以九族   ______

(4)众功皆  ______

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

敬 顺 昊 天 数 法 日 月 星 辰 敬 授 民 时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岁三百六十六日,以闰月正四时。

4.比较【甲】【乙】两文,说说齐威王和尧帝为使国家大治,分别采用了什么治国方法。

 

八、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快递

①早在周代,我国便已出现快递制度。据《周礼•秋官》记载,周王朝的官职中设置了主管邮驿、物流的官员“行夫”,其职责要求是“虽道有难,而不时必达”。 实际上,商朝已有近似于现代的快递雏形,这已在殷墟甲骨文中得到证实。

②古代快递主要用于政令、军情的传递,民间使用远没有现代广泛。古代快递员被称为“健步”“邮人”“驿足”“递夫”,如果快递变成慢递,或将邮件递错、丢失等,都将被严惩。

③汉代设“传驿”,用于传递紧急文书。当时的传驿机构已有专用车,这种专用车叫“传车”。当时,用马车快递叫“传”,用马速递称“驿”。东汉以后,“传车”逐渐被淘汰,马成为快递的主要交通工具,称为“马递”。在投递过程中,一般是“换马不换人”,投递员一般跑完全程。

④古代快递对里程、速度都有具体的规定,这叫“程限”。汉代“马递”要求日行四百里,这是当时的速度极限了。隋唐时期,如果是急件,要求日行三百里。更急的,如送赦免文书,则日行五百里。宋代的快递“急脚递”,是在步递和马递的基础上创立的。急脚递并非人力的步递,也是一种马递,要求日行四百里。元代的“急递铺”,更接近今天的快递公司,程限与宋代一样。

⑤现代快递是物流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特点是“快”,能够在短时间内将物品运达目标地点。但是,由于要经过不同的站点,环节较多,易使物品流失或损坏,安全系数相对较低。

⑥现代快递,由于运输方式和客户需求的不同,通常分为不同的快递服务种类,具体如下:

类别

类型

特           点

运输

方式

航空快运

最为快捷,已经成为快递的常用方式之一

公路快运

是目前运输量最大的快递方式

铁路快运

运量大、安全、准时

水上快运

适合大宗物品尤其是有时间需求的特殊物品的运输

运输

速度

特快专递

门到门或桌到桌服务,速度更快,多是紧急的小物品,以文件和小包裹为主

一般快递

速度和安全系数都一般,适合一般物品

 

⑦目前我国有8000多家快递企业,从业人员达到90多万,已经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的快递国家。2015年快递业务量完成206亿件,同比增长48%,最高日处理量超过1.6亿件;快递业务收入2760亿元,同比增长35%;预计2016年业务量完成275亿件,同比增长34%;快递业务收入3530亿元,同比增长28%。中国快递行业目前处于国内快递行业和国际快递巨头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相对国际快递巨头而言,中国快递企业业务发展程度还很低,现在的快递业务量还不到GDP的0.3%,与发达国家达到GDP的1%相比差距还很大。

(据《读书文摘》等资料整理)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什么是现代快递。

2.本文语言准确严谨请以第段划线句为例加以简要分析

3.请指出文章第段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不求甚解  邓拓

①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②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

③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④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不求甚解目的在于劝戒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到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此外,还告诉我们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⑤在读书不求甚解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⑥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而对那些经典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选自《燕山夜话》,有删改)

1.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述思路。

2.阅读第④段,概括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

3.第⑤段中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你是否赞同作者不求甚解的读书观?为什么?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遇见树》  苏沧桑

①我相信,江南的每一个婴儿,第一次睁开眼睛时,一定会看到树,至少,也闻到过树。树就在屋外,从老屋的每一个缝隙里,渗进来暗绿色的呼吸,提前让一个婴儿感受泥土的味道,雨水的味道,星辰的味道,早晨和黄昏不同的味道--万物生命之初的清纯味道。

②一棵棕榈树,成为记忆里第一棵具象的树。它孤零零地站在祖母家老屋后一个很大的菜园子里。菜地匍匐着矮矮密密的一丛丛碧绿肥厚,只有一棵棕榈树,鹤立鸡群。剑一样的树叶,总在午后晴朗的太阳风里奋力挥舞,而一阵雨后便垂头丧气,像一个永远对当下心不在焉而执着眺望远处的诗人。关键是,它结满了硕大的海珍珠般的累累果实,金黄色的,极其紧实。可是,果实不能吃,白长了。我问树:你结的果子不能吃,为什么还要结果子?树当然没有回答。

③于是我猜想,世界上有些东西,其实是没用的,比如棕榈树的果实。那么,它活着有什么意思呢?如果世界上没有树,也没关系的吧。那么,如果世界上没有我,也没关系的吧?

④于是,我想,我和一棵树一棵草,其实是一样的。怎么长大,怎么活,怎么玩,也都是一样的,自己心里舒服就行了吧。这样一想,顿时如释重负。那时我不知道,世界上有“无忧无虑”、“闲云野鹤”这些词,说的就是当时我像一棵树一棵草那么没心没肺的状态。

⑤几年后,与一棵树的遇见和别离,生命的味道开始变得不一样。一棵与我同龄的桂花树,在一个下着大雨的春日午后,被连根挖起,从乡下运到了我家,栽在刚刚造好的院子里。

⑥一个孤僻的女孩和一棵孤独的树,开始精神上的相依为命。树干、叶子,都特别干净,花香很淡,我喜欢。坐在树下读书写字,有好的句子就念给它听,有想说的话,就在心里说给它听。风吹过来,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世界离我们十万八千里。常常,我会呆呆站在树下好半天。有一次,做错什么事被母亲责怪,我在树下站了很久。夜深了,树像一个人,被黑暗笼罩,我被它笼罩。雪从它身上纷纷落下来,我听见一个声音说:“你长大了,你应该……”

⑦生命里出现了“应该”这个词--你应该这样,你不应该那样……十八岁,当我离开它去杭州读书,发现整个杭州城都是桂花,仿佛我走了三百六十公里,桂花树跟了我三百六十公里!

⑧隔着三百六十公里,我问树:我想和你一样,和所有的植物一样,不离开土地,不张扬,不索取,不争夺,一生都保持植物般的优雅,可以吗?树没有回答。

⑨很多年后,又来了一棵树。

⑩是一棵幸福树。搬新办公室时,朋友送的。它被两个花店的工人很费力地搬到十七楼。它长在一个很大的花缸里。花缸是粉紫色的,柔弱得似乎难以承受这么高一棵树。

⑪我“应该”了几十年,终于达到了人生的某种“高度”:干活的地方,睡觉的地方,都离地百尺。像城市里无数人一样,离地越来越远。但我没想到树也搬到了楼上。

⑫办公室朝北,整天没有一丝阳光。有一天,我被一缕阳光晃了眼,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发现,是阳光被对面大楼的玻璃反射过来。这可怜的一丝阳光,细微得如蝴蝶的吻,在树叶上缓缓移动,叶子幸福得微微颤抖。树会怎么想呢?它的一生,估计要和我一起,永远禁锢在此,灯光,自来水,是它的阳光雨露,就像,方便面、快餐,经常是我的午餐。多么可怜。

⑬奇怪的是,以灯光为生的幸福树,居然枝繁叶茂得不可思议。时时有缎子般的新叶,从树冠处一丛丛地钻出来。有时,出差回来,见它蔫蔫的,浇点水,又舒展了。它怎么这么逆来顺受呢?怎么这么像我呢?

⑭终于,叶子的方向出卖了树的心。过一段时间,所有的枝叶都朝着窗口倾斜过去,像无数只伸向救命粥的手。绸缎一般的嫩叶,像婴儿的嘴唇,贪婪地找寻着乳汁的方向。树什么都没有说,却什么都说了--我渴望!我渴望阳光泥土的味道,雨水的味道,星辰的味道,早晨和黄昏的味道,蝴蝶和鸟的味道!

⑮这棵树,永远也不会有鸟来筑巢。

⑯十七楼的窗外,一阵乌云路过,雨水随后滴落,落不到树上。一阵风从窗口路过,试图摇动窗内的树枝,树一动不动。

⑰风想,树不是这样子的,这是一棵假树。

⑱风会不会想,树边上那个女人,也是一个假人?

(选自2013年8月10日《人民日报》)

1.请结合全文,完成下表。

自    然

人       生

老屋外的树

婴儿:让“我”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菜园子里的棕榈树

童年:让“我”知道世界上有些东西是没用的,生活只要自己舒服就行

________

几年后:让我懂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很多年后:让我渴望重建生命之初与自然的联系

 

 

2.下列三个句子写的都是不同的树在阳光风雨中的姿态,请选择其中一句加以赏析。

①剑一样的树叶,总在午后晴朗的太阳风里奋力挥舞,而一阵雨后便垂头丧气,像一个永远对当下心不在焉而执着眺望远处的诗人。

②风吹过来,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世界离我们十万八千里。

③这可怜的一丝阳光,细微得如蝴蝶的吻,在树叶上缓缓移动,叶子幸福得微微颤抖。

3.文章最后说“这是一棵假树”,你认为这棵树是不是“假树”,为什么?

4.文中的“我”在成长的过程中,从“无用而自由”到“有用却禁锢”,你认为这中间的奋斗有价值吗?请阐述你的观点。

 

九、命题作文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请以“分享,为成长添一抹亮色”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