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屏息(bǐng) 肖像(xiào) 深恶痛疾(wù) B. 翘首(qiào) 纤维(qiān) 濒临绝望(pīn) C. 喝采(hè ) 琐屑(xiè) 殚精竭虑(dān) D. 解剖(pōu) 胡髭(zī) 丑陋可憎(zēng)
|
2. 难度:简单 | |
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 ) A. 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籍的对象,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留下眼泪。 B. 街上行人摩肩接肿,络译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C. 它掘土的时候,将汁液喷洒在泥土上,使泥土成为泥浆,于是墙壁就更加柔软。 D. 密砸砸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
3. 难度:中等 | |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各级政府应该加大力度,因地制宜地发展地方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B. 奶奶八十多岁了,视力越来越差,看什么都眼花缭乱。 C. 在晚会上,人们听了歌唱家李谷一演唱的《乡恋》,不由得触目伤怀。 D. 凡是优秀的演员,总能把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表演得惟妙惟肖。
|
4. 难度:中等 | |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频繁的自然灾害不断发生,已经威胁到全人类的发展。 B. 每到酷暑时节,学校都要发出不要到陌生水域游泳,更不要独自一人下水游泳。 C. 在激烈的学习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信心不足,二是方法不当。 D. 要取得优异的成绩,用对方法、勤奋学习是关键。
|
5.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下列各题。 三峡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自非亭午月分,不见曦月 曦月:日光,这里指太阳 B. 沿溯阻绝 溯:逆流而上 C.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属引:接连不断 D. 空谷传响 响:回声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春冬之时 已而之细柳军 B. 故渔者歌曰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C.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 D. 虽乘奔御风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A. 平静的河流,碧绿的潭水,都清楚地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B. 向来碧绿的潭水里,清楚地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C. 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D. 平时碧绿的潭水里,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影子。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盛,再写水之速。 B. 文章第四段给人的感觉是豪放而又洒脱,具有平和美。 C. 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D. 文章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绿潭倒影、清荣峻茂的静景,也描写了悬泉飞漱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
6. 难度:中等 | |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三句皆答,按前两句判分) ①老骥伏枥,志在千里;_________________,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②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③齐妇含冤,三年________;邹衍下狱,六月飞霜。(国学经典《幼学琼林》) (2)任选崔颢的《黄鹤楼》后两联或杜牧的《赤壁》默写。先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
|
7.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下列各题。 朗读有助于记忆吗? ①说到朗读,我们常常会想起小学生早上的晨读课,大家一起举着书本大声诵读课文的情景想必人人都经历过。然而,这种朗读的方式真的有助于学习吗?朗读是否能让我们加深记忆呢? ②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是人最基本的智慧之一,联结着我们的过去与现在。一切经验都要经过编码、储存和提取才能形成完整的记忆过程。 ③记忆有三种不同的类型:_______、短时记忆和_______。 ④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以背古诗为例,“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知道了这是一句古诗,但这只是一个感觉记忆,大概只能保持0.25~2秒。如果我们想记住它,将感觉记忆转化为更长时间的记忆,就要对它进行编码。编码的过程带有很多个人色彩,有些人可能会根据诗句内容来想象画面加以记忆,有些人可能会根据诗句读音来加以记忆,如果没有转化为长时记忆,那么记忆的死敌——“遗忘”马上就会将它带走。 ⑤短时记忆有两种编码方式: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通过图像依次呈现B,C,P,E,V,F几个字母后,再要求被试者按照顺序进行回忆。结果发现,视觉呈现条件下,发音相似的字母,如B和P,容易发生混淆;而形状相似的字母,如E和F之间很少混淆。这说明听觉也是很重要的编码方式。由此看来,边看边读是一个双编码的过程,既区别了语音也区别了语义,对信息进行深加工,更有助于记忆的巩固。 ⑥一般而言,朗读在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过程中充当了刺激物的角色。在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记忆的信息上,也更能帮助我们记住它。不过,要实现终生不忘,还需要不断重复,及时巩固,而不要等到已经崩溃后再去修补。 ⑦关于如何改善自己的记忆力,除了朗读这种深加工之外,还有一些简单易学的方法。 ⑧利用大脑觉醒状态的时间规律,不失为一种记忆的好方法。大脑的觉醒状态是指大脑的兴奋水平。早在19世纪,心理学家就已经发现,上午11点到12点之间的记忆效率最高,下午6点到8点效率最低。当然大脑觉醒状态的时间规律也会随个体生理机能的状态不同而产生差异。 ⑨组织有效的复习也是加深记忆的主要途径。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学习半个小时之后,遗忘率就会达到40%左右。因此,保证良好的记忆需要及时的复习。另外,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要好,也就是每天三次花费10分钟复习的效果比每天花费30分钟复习一次的效果要好。 ⑩朗读是加深记忆的有效方法,但并不是唯一的方法。关于记忆规律,还有许多未解之谜,有待我们继续探索和发现。 1.根据选文内容,在第③段中的横线上填写其它两种记忆的类型。 记忆有三种不同的类型:______、短时记忆和_____。 2.选文第④段主要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宋代理学家朱熹主张读书三到:眼到、口到、心到。请结合选文相关知识,说明其中的科学道理。
|
8. 难度:困难 | |
茅盾的《白杨礼赞》,借礼赞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如这篇作品单写白杨树,自然也不失为一篇描写风物的佳作,但作者采用了象征手法,使文章具有了更深的意义。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某种植物曾牵动过你,让你对它产生某种情绪,生发某种联想。请仿照示例,用某种植物名来命题,写一篇文章,抒写它带给你的思考。 题目示例:《茉莉花》《那年的银杏儿》《米兰之歌》《夹竹桃·木芙蓉》 题目:《 》 要求: 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拟题目(不能直接使用示例的四个题目及《白杨礼赞》这个题目),自定立意,自选除诗歌外的其它文体;③不少于 600 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
9. 难度:中等 | |
文言文阅读 梁尝有疑狱,群臣半以为当罪,半以为无罪,虽梁王亦疑。梁王曰:“陶之朱公①以布衣富侔②国,是必有奇智。”乃召朱公而问曰:“梁有疑狱,狱吏半以为当罪,半以为不当罪,虽寡人亦疑,吾子决是,奈何?”朱公曰:“臣,鄙民也,不知当狱。虽然,臣之家有二白璧,其色相如也,其径相如也,其泽相如也,然其价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王曰:“径与色泽相如也,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何也?”朱公曰:“侧而视之,一者厚倍,是以千金。”梁王曰:“善”。故狱疑则从去,赏疑则从与。梁国大悦。 由此观之,墙薄则亟坏,缯 ③ 薄则亟裂,器薄则亟毁,酒薄则亟酸。夫薄而可以旷日持久者,殆未有也。故有国富民施政教者,宜厚之而可耳。 (选自刘向《新序》) 【注释】①陶之朱公:即范蠡(lí),他辅佐越王勾践灭吴之后,隐居陶山,改名朱公。②侔(móu):等同。③缯(zēng):丝织品的总称。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出代表该选项的字母) A. 梁尝有疑狱 狱:案件 B. 以布衣富侔国 布衣:布衣生意 C. 臣,鄙民也 鄙:浅陋 D. 殆未有也 殆:恐怕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虽寡人亦疑,吾子决是,奈何? ②故狱疑则从去,赏疑则从与。 3.陶朱公是如何巧妙回答梁王的询问的?梁王最后明白了什么道理?
|
10. 难度:困难 | |
(题文)《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下面是书中对_________(填人名)的描写。请你根据此书再补写一条关于他的描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内容与原文意思相近) (1)他的伙食也同每个人一样,但因为是湖南人,他有着南方人“爱辣”的癖好。他甚至用辣椒夹着馒头吃。 (2)他似乎一点也没有自大狂的征象,但个人自尊心极强,他的态度使人感到他有着一种在必要时候当机立断的魄力。 我的补充:
|
11. 难度:困难 | |
(题文)下面关于《昆虫记》的阐述不正确的是____ ,因为_____________。 A.作者是法国的法布尔,此书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 B.采用了拟人手法,显得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这些显著地艺术特色让它成为一部文学经典。 C.书中介绍了蟋蟀在地下“潜伏”多年,才能钻出地面,在阳光下歌唱几个星期。 D.《昆虫记》中,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短身燕尾礼服。
|
12.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选择 奚同发 ①音乐学院的最后一次考试,他整装而坐。同学们的琴声从耳边飘过,那一刻,他眼里噙满泪水。算算从6岁练琴至今近二十年,他从来没有真正喜欢过拉琴。连他自己都想不明白,一个人竟然可以做一件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这么久! ②上了音乐学院,他仍然是那种很规范的学生。老师一再对他说,你的技术真不错,可小提琴是门艺术,仅仅靠技术是不够的。他知道,主要是没感情。虽然与一把琴相伴了这么多年,但他对琴真的缺乏感情。 ③儿时练琴,是在父亲一次次强迫下开始的。迄今为止,他都弄不明白为什么父亲要逼着他选择拉琴。多年来,练琴似乎成了他与父亲之间的一次次智力较量。他从来没有办法战胜父亲,比如说,为什么家里父亲在时就有电,父亲外出时就没了电。直到考上音乐学院附小他才弄清楚,是父亲把门外的电闸关了。他想趁父亲不在家看电视或打电脑游戏,根本不可能。那时候,每天除了上学,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练了那该死的琴,就连做梦都是如此。 ④也曾上台演出,也参加了全国比赛,也获得过掌声和鲜花,但这一切并不能让他因此而快乐起来。一旦拉琴,一种从心底浸漫过来的忧郁,让他无法进入真正的音乐世界。老师多次提示他,如果能够把这种感觉带入拉琴,一定会有不凡的表现。但是他所有的情感只能存在于拉琴之前和拉琴之后,一旦握琴在手,弓弦相遇,就成了赶乐谱,一段接一段,直到把它们拉完。起初见到他的教授们,一个个都对他充满了信心,这么小的年龄就有这么好的技术,完全可以调整过来。直到他从附中考入音乐学院,这种情况依然没有改变,大家对此感到非常遗憾。他成了学院里众所周知的“另类”。不过,大家都在关注他,人们实在想看看,他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子…… ⑤终于站在老师们面前,这是他在音乐学院的最后一次拉琴,也是他毕业考试的最后一项——自选曲目。当老师用目光示意他可以开始后,他的弓子一反常态地先是在琴弦上一碰,发出了很响的一震。继而,徐徐进入,不久已是琴声四溢,灌满了音乐室的每个角落。他从来没有这样放松地拉过琴,时而弓飞如雨,时而弦惊如泣。揉弦、双音、拨奏,悦耳、辉煌、明亮、阴柔、奔跑,他完全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暴雨狂风无奈无助,大开大合往来飞梭。他的琴声,诉说着一个琴童的哀求与抗争…… ⑥没有用什么名曲,也没有用现成的曲目,他拉的是自己的曲子,回忆的是自己多年来不愿学琴的痛苦历程。起初,他只想随便拉一拉,这毕竟是他在学校里的最后一次考试——他已经考了多少次试啊!没想到,他拉得停不下来,拉得那样忘情,泪飞如雨,就连在座的同学和老师也为之动容。 ⑦直到最后一刻,他的右臂发麻,弓子脱手而出,琴弦上定格的是铿锵有力的一个回响——“咚”…… ⑧音乐室内一片寂静。继而,从老教授开始,掌声如潮。学院最有身份的老教授鼓着掌站起来,身后立刻有两名学生扶住教授,三人一起慢慢走向他。 ⑨“拉得太好了,这才是小提琴艺术。孩子,你是这批毕业生中最优秀的一位。”老教授这样说时,脸上写满了兴奋和喜悦。见他无语,教授身边的同学提醒道:“这就是说,你的毕业成绩是全校最优秀的,你可以毕业了。” ⑩他的脸涨得通红,嘴张了半天说不出话来。全场的掌声终于停下来,安静得甚至可以听到人们的呼吸声。 ⑪泪再一次流下来,牙咬着下唇哆嗦着,他突然双臂向空中一扬,身体像展翅飞翔的大鹏,声嘶力竭地喊了一声:“我终于,可以不拉琴了……” ⑫那声音拖得很长,在音乐室内不断地叠加传递回响。 ( 选文有删改) 1.通读全文,写出标题“选择”包含哪两方面内容。 2.选文三次写到“他”的泪,试作分析。 ①第一次,第①段“眼里噙满泪水”是因为: ②第二次:第⑥段“泪飞如雨”是因为: ③第三次:第⑪段“泪再一次流下来”是因为: 3.选文第③、④两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4.你是否赞成选文中“他”的选择,结合你的自身经历谈谈理由。
|
13.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的新闻并按要求答题。 为纪念“12·13”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引导和教育广大学生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理解设立国家公祭日的意义,增强爱国主义情怀,今年 12月13日,第一中学组织各班开展了“ 12·13”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主题教育活动。 各班班主任老师向学生讲述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的知识历史,教育学生时刻告诫自己“勿忘国耻”,珍惜今天的和平与幸福生活。同学们也在课前搜集、准备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制成了手抄报,向本班学生进行宣传。有的班级还利用多媒体设备,组织学生观看了“纪念南京大屠杀历史纪录片”。 通过这次活动,第一中学的学生们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他们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决心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以便将来报效祖国,为世界和平及社会进步,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1)【我的捕捉】请用一句话概括上面新闻内容。(不超过25字) (2)【我的感悟】假设你是第一中学的学生,写一条在今年12月13日发出的微博,表达自己在这个特殊日子里的想法。(不超过50字) (3)【我的点子】假如你是这次主题教育活动的组织者,请你再拟定一种活动形式,并说明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