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习题: 11.核舟记
一、字词书写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给加点的字注音。                                  

_____     _____  有奇_____)(_____  衣_____

_____       _____  壬戌_____)(_____  _____

 

二、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题文)按要求填空。

(1)《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的《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朝代)嘉善人。

(2)《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宋代大作家________。“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________________》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____________》中的句子。

 

三、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奇巧人     ______     

(2)罔不因形   ______)(______)(______

(3)尝余核舟一  ______

(4)大苏泛赤壁云  ______

(5)高二黍  ______)(______ 

(6)长曾不寸  ______

(7)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______ 

(8)清风来,水波不  ______)(______

(9)如有所  ______ 

(10)其两膝相者  ______

(11)佛印绝类弥勒  ______ 

(12)首昂视  ______

(13)神情与苏、黄不属  ______ 

(14)珠可历历数也  ______

(15)听茶声  ______ 

(16)其船背稍  ______

(17)钩画了了  ______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便要还家    ____)(________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____)(________

(3)诎右臂支船  ____)(________ 

(4)左手倚一衡木  ____)(________

(5)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____)(________ 

(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____)(________

(7)荡胸生曾云  _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解释下列句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1)能以径寸之   ______       (2)明有奇巧人王叔远 ______

以至鸟兽、石  ______           文“初平山人”  ______

(3)明有巧人  ______            (4)明奇巧人  ______

长约八分有  ______             长约八分奇  ______

(5)宫室、器皿、人物  ______    (6)中峨冠多髯者为东坡  ______

中峨冠而多髯者东坡  ______     启窗观  ______

为人五;窗八  ______           计其长曾不盈寸  ______

(7)高二黍许  ______            (8)盖大苏泛赤壁  ______

历历数也  ______             此中人语  ______

 

四、选择题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B.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 中轩敞者/为舱    D.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E.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五、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文言虚词“之”一般有下列几种用法:

A.代词,代指人、物、事B.语气助词C.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D.动词,可译为“去”“往”

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各是什么用法?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1)能以径寸木   ____ 

(2)闭,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____

(3)石青糁     ____ 

(4)左臂挂念珠倚        ____

(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____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体会数量词的用法与现代汉语有何不同,然后归纳出来。

(1)苏、黄共阅一手卷。

(2)舟尾横卧一楫。

(3)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4)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言文数量词与现代汉语中的用法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1.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类弥勒(像)    B. 历历数也(分明可数的样子)

C. 有所语(比如)    D. 钩画了了(线条简单)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中峨而多髯者为东坡______    (2)其两膝相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4.这段文字介绍了核舟的主体部分___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___为说明顺序。语言生动,人物情态栩栩如生。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猫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注释】①轴:画卷。②物色:观察。③逮:等到。

1.【甲】文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评价画作精美的词语是“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佛印绝弥勒______           (2)卧右膝,右臂支船______

(3)一士人画 ______           (4)而过之,轴必坠地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2)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漫”常用的义项有:①水涨,淹;②遍;③无边无际;④随便。)

4.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乙】文中画作的精美具体表现在哪里。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居安思危

司马光

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魏徵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1.本段文字短小精悍,只有两段________描写,却深刻揭示了一个___________的大道理。

2.写出下列语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________”通“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________”通“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傥自放纵    ______         

(2)今中国______

(3)四俱服     ______         

(4)唯惧不 ______

(5)欲数闻卿辈谏争也______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众必害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乃上疏言:“霍氏泰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书三上,辄报闻。其后霍氏诛灭,而告霍氏者皆封,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馀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害:妒忌,怨恨。②报闻:汉代制度,上书言事,皇帝不采用的,就来个“报闻”,意思是知道了,表示作罢。 ③突:烟囱。④上行(háng):上位。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而又行以逆(道理)    B. 以时抑制(应该)

C. 臣闻客有主人者(拜访)    D. 火患(同“无”)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

(2)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3.“曲突徙薪”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上书人引用“曲突徙薪”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