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五校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mǐn)     推(sǎng)      深(ān)     鞠躬尽(cuì)

B. 吸(shǔn)    腼(diǎn)      惜(lìn)    而不舍(qiè)

C. 性(pǐ)      见(piē)       消(mǐ)     海市楼(shèng)

D. 熟(xián)    尬(gān)       责(jí)     皮开肉(zhàn)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春暖花开的美好时节,报社组织了近80多名中小学生记者走进扬州瘦西湖,感受浓浓的春意。

B. 这家化工厂排出大量废气和噪声,严重污染了环境,周边居民纷纷打电话向有关部门投诉。

C.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D.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小波是当代较有影响的作家,他的杂文对社会时弊的议论更是惟妙惟肖

B. 在此次实战演练中,我军的反水雷舰艇倾巢而出,成功扫除了“敌军”在航道上隐蔽布设的多枚新型水雷。

C. 在这世界上,每个人都有优点,每个人都有长处,我们不应该自己妄自菲薄

D. 为了筹建南极长城站,他呕心沥血;长城站落成以后,这位钢铁汉子也流泪了。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B. 随便向一个中国人提犹太人,我相信他首先想到纳粹的凶残和我们熟悉的那些电影片段:《索非的选择》《辛德勒名单》等等……

C. 后来,他收集了一堆,就升起一蓬火——一蓬不旺的,冒着黑烟的火——并且放了一白铁罐子水在上面煮着。

D. “啊,是的,”他说:“如今我不再在舞台上演戏了。”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一剧通过威尼斯法庭审理夏洛克诉讼的场面,揭露了高利贷者自私自利、冷酷无情的丑恶嘴脸。

B. 小说《热爱生命》通过淘金者深陷绝境,以顽强的毅力,战胜饥饿、寒冷与病痛,艰难求生的传奇经历,表现人在恶劣环境中的坚强意志和对生命的热爱。

C. 《左传》长于描写战争,《曹刿论战》正彰显了这种特色。在《曹刿论战》中从战前准备到战争场面以及战后分析都作了详细精彩的描绘。

D. 散文诗《雪》,通过对比、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塑造了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两种形象。

 

二、字词书写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

这就是鲁迅心中富足的故乡,温暖的故乡,安yì____和春光无限的故乡。即便在冰雪袭来之时,也掩不住处子—样明媚的笑yè____。这样的土地和气候,能够消róng____一切坚冰,让人的情意qiǎn____绻,醉眼矇眬,春心荡漾。

 

 

 

 

 

 

 

 

 

 

 

 

 

 

 

 

 

 

 

 

 

 

三、句子默写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默写。

________________ ,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

⑵ 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

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⑷ 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出师表》)

_______________,山岛竦峙。                (曹操《观沧海》)

⑹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_________________,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

⑻李白的《行路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充满对未来的憧憬,是鼓舞人心的名句。

 

四、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语文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

某班开展了《朝花夕拾》的整本书阅读活动,请你完成后面的学习任务。

(1)下面是丰子恺先生为《朝花夕拾》画的三幅插图。根据画意和文字提示,分别写出相关文章的篇名。

           ①                    ②                   ③

                                     

捕鸟     旧时孩子们常玩的“吹嘟嘟”        活无常

篇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列文字后,填空。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文中的“她”是_____,她给我买的“三哼经”是_____,《朝花夕拾》中还有_____这篇也提到了关于她的事。

(3)请你以《朝花夕拾》为内容,补全下联。

上联:吴敬梓冷眼观世,《儒林外传》讽丑恶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阅读诗歌,完成问题。

望月有感

白居易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鸟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注释】①世业:世代传下的产业。②羁旅:指漂泊。(③寥落:冷落。④干戈:本是两种兵器,这里指战争。⑤千里雁:离群孤雁。⑥九秋蓬:深秋时节随风转的邃草

1.“吊影分为干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是广为传诵的名句,请简要赏析。

2.“共看明月应垂泪, 一夜乡心五处同”与苏轼《水调歌头》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异同

 

六、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魏征,巨鹿人也。近徙家相州之内黄。武德末,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隐太子阴相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

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劳之曰:“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太宗尝谓曰:卿罪重于中钩,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于卿者乎?

             (节选自《贞观政要·任贤》

【注】①【隐太子】唐高祖李渊长子李建成,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追封他为息王,谥隐,史称隐太子。②【擢】提拔,提升。③【雅】一向,向来。④【劳】抚慰。⑤【中钩】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位,管仲辅佐公子纠。一次,管仲用箭射中公子小白的衣带钩。后公子小白获胜,即齐桓公,后他以管仲为相。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太宗诛隐太子      _______      (2)引之卧内    _______

(3)其力用             _______      (4)我任卿于管仲_______

2.下列各项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必无今日祸                   呼尔而与

B. 每劝建成早之谋              故不苟得也

C. 访政术                      咨臣当世之事

D. 宁有似我卿者乎              然后知生忧患

3.翻译下列句子。

(1)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唐太宗在位期间的出现了“贞观之治”,唐朝经济复苏,文化繁荣。请结合选文谈谈“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

 

七、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做数字时代的“责任公民”

佚名

①互联网应用的快速普及,无疑是近年来最让人瞩目的现象。亿万人聚于网络,成为推动社会改变、时代前行的力量。如果没有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没有无数人充满智慧与激情的创造,就没有众多活跃的粉丝,也就不会有今天这个数字时代无比繁盛的网络文化。

②可是,如今的网络生活,负面新闻几乎每天可见:电子商务遭遇盗窃与失信,医疗网购夹带假药害人,信息畅流侵犯他人隐私,造谣传谣带来网络暴力……正因如此,那些搭建平台开发技术的公司,那些提供内容的网站,那些粉丝众多颇有影响的微博大V以及现有的6亿多中国网民,都应该成为网络生活的“责任公民”。

③作为技术支持者,需要保有技术层面的职业操守。电商企业将假冒伪劣商品清理出自己的平台,是责无旁贷的义务。搜索引擎以“价高者往前排”的标准提供信息服务,自然会被诟病。那些放任虚假、庸俗信息泛滥以博取眼球者,更是触碰了法律的红线。对于数字时代的“企业公民”,维持网络空间的清爽,保证虚拟世界的安全,应该是底线责任。而以模式创新激发网络活力,以主动姿态参与社会生活,则是更高层面的要求。

④作为内容提供者,需要把握内容的价值观。如果一味屈从点击率,盲目追求阅读量,只会陷入“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最终把“做内容”变成“拼底线”。文化产品的提供者们,需要保持正确的审美和价值取向,在兼顾人们需求的同时,以更高远的眼界开拓更丰富的资源,不被虚荣心和功利心牵着鼻子走。

⑤同样,无论是微博大V,还是普通网民,都可以充当自媒体的角色,也需要遵从媒体伦理,涵养信息时代的精神和心灵。

⑥对于互联网管理工作来说,这两年是立规矩、讲规矩的关键阶段。我国已建构起自律、他律、互律三种协同机制,但互联网未知远远大于已知,规则、道德在新的领域树立非一日之功。此时,更需激发、督促数字时代的“责任公民”,以更多集体意识和担当精神,去维护清朗、健康、生机勃勃的网络家园。

⑦“我们都有家,都愿家整洁。入目皆芷荷,扑鼻是芝兰。听曲有妙音,访谈有益友。虽隔千里外,网络一线牵”,有人用这样的诗句表达对互联网的希冀。由此,做数字时代的“责任公民”,应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选自《人民日报》2015年3月3日,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论证本文的中心论点的?

2.请从议论文语言的角度赏析下列加点的词语。可是,如今的网络生活,负面新闻几乎每天可见。

3.文章第⑦节划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2017年“作家陈岚”在微博爆料,称南京南站候车室有成年男子猥琐幼女,并艾特了当地公安机关,当天下午,有网友转发爆出,此次猥琐幼女的主角为李炳鑫。一时间,高举正义大旗讨伐李炳鑫的网友成千上万,并有不少网友人肉了李炳鑫,爆出他的学校、工作单位,并艾特李炳鑫学校官博,要求对方交人。后证实嫌疑人并非李炳鑫。而得知真相的网友,拍拍屁股走人,没有丝毫损失。对这一事件,你有何看法?请你结合本文相关的观点,写一段话,要求80-100字。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乡村铁质

刘向民

①乡村是我永远的家园。在我全部的生活中,乡村是最重要的。

②虽然走进了城市,不可能与土地日日肌肤相亲,但我始终以农民的眼光审视乡村。乡村是城市的依托,没有乡村也就没有城市的存在,乡村是城市的母体,城市是乡村的延伸和延续。乡村是狗吠鸡鸣牛哞,是薄薄的晨雾和袅袅的炊烟,一条静静地流淌的小河,茂密的小草尖上晶莹的露珠闪耀着太阳的光彩。乡村的早晨是清新和鲜明的。

③走进田野,就走进了自我。一株株茂盛的高粱、谷子或者玉米,就是我们的兄长。闪着光芒的锄探进植物的根部,根系蔓延,锄的铁质意念就通过异常发达的根系蔓延了整个土地,广阔的原野处处闪耀着铁质的浑厚和沉重,所以我们收获的每一粒粮食、每一季粮食都包含着铁质。铁质沿着血管流动,扎根于我们的每一处神经,我们的脊梁才如此坚挺。

④粮食的存在,使乡村有了存在的充分理由。一茬一茬的庄稼,一茬一茬的人生,在乡村的蓝天下格外亮丽。已经死去多年的大树仍然直直地挺立,黑枯的树干直指青天,乡村中许多的构思和想象缘自树干的启迪。镰刀闪着铁质的锋利,农民的梦想始终与庄稼有关,一头牛与一架犁在土地深处探寻,浑黄或者黝黑的土壤蕴涵着无穷的力量,只要播下种子,幻想就无可阻挡地蓬勃起来了。土地时刻迸发着铁质的响声。

⑤土地养育了庄稼,也养育了整个乡村。乡人们的性格和作为,任何时候都充满着铁质,欢喜时会无所顾忌地畅心大笑,发怒时会打上一架,或者跑到村街上不明不白地骂上一场,悲哀时会痛痛快快淋漓尽致地大哭一场,然后又执著地走进田野,走进劳作,一切都毫无遮遮掩掩。嫉恶如仇,旗帜鲜明,高昂的气概和高亢的声音比得过任何烦琐深奥的说教。他们不怕风,不怕雨,不怕雷鸣,他们饮风餐露,吃得下千般苦,受得住万般罪,他们常说“没有吃不了的苦,没有受不了的罪”,年景的丰歉和日子的辛苦都是岁月的点缀,他们从不怨天尤人,总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沿着太阳的方向走进田野,走进庄稼地里,走进乡村深处的每一个细节,使乡村的每一刻都充充实实和铿锵有声。哪怕只是一声劳动的号子,也如雷鸣一般响亮;哪怕只是向前迈出一步,也如山一般稳重;哪怕只是一个耕或者种的手势,也都是乡村的经典动作。乡村,处处铁质,铁质处处。

⑥乡村是农民的部落。城里人已经厌烦的事情,乡村还在喜欢或者也早已厌烦,喜欢的是一种没有丢失的乡村质朴,厌烦的是曾经生活在乡村里的城里人的矫作。城里人始终也在吃着乡村的粮食,但缺少了乡村的铁质。铁质似乎已被城里人丢失殆尽。我们是否要寻找乡村的铁质,使乡村铁质在城市里闪烁,应该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⑦乡村是我们生存的依托,也是城市生活的依据,没有了乡村就没有城市。是否有人为城市的一天天的侵占乡村沾沾自喜呢?如果缺少了乡村,缺少了乡村铁质,我们将会更加颓废,城市也将因此而变的莫名其妙地失去方向,因此,不论生活在乡村还是城市里的人们,都不能忘记永远的乡村铁质,它是我们永远的支撑,我们永远的方向。

1.结合全文谈谈乡村具有怎样的意义?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说说第⑤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阅读全文后,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

4.比较阅读。

(1)文中对乡村生活的描写与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中的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的作者与《台阶》的作者李森祥都将关注到了农民,但他们的关注点却不一样。他们分别关注了农民的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命题作文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请以“春天的第一朵鲜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②感情真挚,不得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