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2018年九年级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一、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读下面诗歌,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热爱生命 汪国真

我不去想,

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jiān      程。

我不去想,

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    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

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

未来是平坦还是泥nìng    ,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1)填入诗中   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衷         B.钟

(2)加点字“身”在诗中的正确读音是。

A.shēn B.shēnɡ

(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风雨jiān    程②泥nìnɡ

 

二、情景默写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根据语境,填写适合的古诗文名句。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对于离别总是歌吟不绝。

  离别之际,诗人内心难免感伤。刘长卿《送灵澈上人》看似平静闲淡,却也借夕阳青

山表达自己的不舍:“__________。”

  浓浓感伤之外,往往还有其他寄寓:或表达眷恋,如元稹以水、云喻人,吟唱“_____,除却巫山不是云”;或寄托抱负,如李白饯别李云时,高歌“俱怀逸兴壮思飞,_____”;或用以劝勉,如诸葛亮在出师离朝之际,劝勉刘禅“__________”(亲贤远佞之意)。

  送别诗也不乏气象雄浑之声,王勃送杜少府时“__________”两句就意境开阔,尽显豁达豪迈。

 

三、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皆已失,失期当斩     (《陈涉世家》)

②陈太丘与友行,期日中   (《陈太丘与友期》)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

(2)“期”字的这些释义之间有内在关系,请说明它们的相关处在什么地方。

 

四、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题文)右边是《海底两万里》和《格列佛游记》两本书中的插图,各展示了书中的一个重要事件。

    

请你简要写出两个重要事件的内容。

(1)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海底两万里》《格列佛游记》都是充满想象的书,但其想象又有不同之处。请你结合书中的相关情节以及你的阅读体验,进行比较分析。

 

五、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小说,完成小题。

父亲的肩头一片雪白

胡子宏

①15岁那年,我在全县数学竞赛中获得第一名后,被推荐到县城最好的实验初中读书。为此,父亲高兴得一晚上没睡着觉,千嘱咐万叮咛,希望我争一口气以后考上大学什么的。学校实行走读制,每天我都要骑着家里那辆老掉牙的自行车去上学,风雨无阻。

②条件的艰苦我不怕,可是,那所学校的同学几乎都是县城的孩子,尤其是在我那个班,有好几个县长、局长的孩子。当我穿着农家孩子的粗衣布鞋迈进教室时,顿时传来一阵哄笑声。随后就有同学为我起了“土老帽”、“趿拉鞋”的外号。在花花绿绿、性格活泼的同学中,我特别敏感、孤独,对新环境充满了恐惧。许多次我推着破旧的自行车来到学校,就看到县长、局长家的孩子们从吉普车里下来,趾高气扬地斜视我一眼,我顿时感受到了一种难以忍受的歧视。

③好在我是一个特别勤奋的学生,基础又扎实,在学习上毫不吃力。半年以后,期末考试,我在班上乃至全年级都是第一名。班主任说:明天就要放寒假了,学校召开全体师生大会,每个学生要有一位家长参加大会,届时要给优秀学生颁发奖状和奖金。我兴奋不已,作为一个农村孩子,我并不比别人差。这时,我听到邻座的几位局长的孩子在嘀咕:那个“趿拉鞋”,也会考第一,“土老帽”……我悄悄地离开学校。考了第一,仅给了我片刻的兴奋,随即自卑又涌上心头。

④回到家里,我把成绩通知单递给父亲,父亲乐得合不拢嘴。当我告诉父亲明天要开全体师生家长大会时,父亲立刻张罗开来,叮嘱母亲翻箱倒柜找出春节时他才舍得穿的那件皮大衣。可是我说:“爹,你别去了,人家的父亲都是城里的干部……”父亲的笑容一下子凝固了。我转过身,鼻子不禁又酸了起来,心想:父亲,你为什么不也是干部,你怎么偏偏当一辈子农民……

⑤第二天天未亮,窗外刮起了呼呼的北风,窗户的塑料纸被吹得啪啪作响,外面是一片雪白。我摸索着穿上衣服收拾书包。父亲说:“我送你去吧,下雪了……”我说:“你就别去了,不就开个会吗?再说,别人的家长是干部,你又不会发言……”打开屋门,一股风雪涌进屋来,好大的雪。我往书包里塞进两个窝头和一块老咸菜,咬咬牙,冲进风雪之中。凉凉的天,凉凉的心:父亲,对不起你了,我是真心想让你分享我的光荣的,可是,班上就我一个乡下孩子,那么多家长,就你一个人种地的……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当学校响起预备铃时,我迈进学校的大门。雪仍纷纷扬扬地下着,几辆吉普车和轿车很显眼地停在操场上。

⑥铃声响过后,校长登台讲话。校长的讲话不时激起同学们和家长们的一阵阵掌声和笑声,而此时的我身上冷得厉害,肚子饿得厉害,心里孤单得厉害。我无心听校长的讲话,下意识把目光投向窗外的风雪。就这么一刹那,我惊呆了……

⑦父亲,父亲来了!他正透过一扇玻璃向里望,仔细聆听着校长的讲话。我扬扬手臂,父亲看着我,向我使劲摆摆手。风正吹,雪正舞,父亲的肩头一片雪白……

⑧一阵掌声响起来,有同学使劲扯扯我的衣服,校长正叫我的名字,同时手里展开一张鲜红的奖状。我下意识地走向讲台,校长很慈祥地凝视着我。一刹那,我的泪水涌出眼帘,我手指窗外……

⑨礼堂里所有的目光都齐刷刷地投向窗外,投向我的父亲。校长一个箭步下了讲台,打开门。父亲跨进来,腰板挺直,神态自若。他用眼神向大家致意,脸上写满了欣慰和自豪。

⑩我说:这是我的———父亲!热烈的掌声响起……

放学时,我和父亲步出礼堂,父亲说:你其实没必要自卑,别人的歧视都是暂时的。男子汉,只要勤奋,内心强大,一切都会改变……

我笑了,内心回应道:是的,一切都会改变,而且已然发生改变。

(文章有改动)

1.通读全文,完成下面表格(填上相应的情节和心理活动),体会“我”的成长。

情 节

心 理

“我”穿粗衣布鞋进教室,被哄笑取外号。

(1)

(2)

兴奋而自卑

父亲一心想着去参会,“我”两次当面拒绝。

委屈而矛盾

父亲冒雪参加家长会,“我”被感动流泪。

(3)

 

 

2.结合语境,品读下面语句中省略号或破折号的表达效果,任选一项作答。

A.父亲说:“我送你去吧,下雪了……”

B.我说:这是我的———父亲!

我选                       

3.伏笔是小说常用的手法。本文多处运用伏笔,请你指出其中一处,并写出其作用。

4.小说讲述了一个战胜自卑的故事。你认为文中的“我”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请结合小说文章内容,联系阅读积累或生活经验,阐述你的理解和思考。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小题。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周国平

①我们活在世上,不免要承担各种责任,小至对家庭、亲戚、朋友,对自己的职务,大至对国家和社会。这些责任多半是应该承担的。不过我们不要忘记,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项根本的责任,便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②每个人在世上都只有活一次的机会,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他重新活一次。如果这惟一的一次人生虚度了,也没有任何人能够真正安慰他。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怎么能不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呢?在某种意义上,人世间各种其他的责任都是可以分担或转让的,惟有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

③不止于此,我还要说,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一个人惟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因为这种爱,所以尽责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相反,我不能想象,一个不爱人生的人怎么会爱他人和爱事业,一个在人生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么会坚定地负起生活中的责任。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的人把尽责不是看作从外面加给他的负担而勉强承受,便是看作纯粹的付出而索求回报。

④一个不知对自己的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他甚至无法弄清他在世界上的责任是什么。有一位小姐向托尔斯泰请教,为了尽到对人类的责任,她应该做些什么。托尔斯泰听了非常反感,因此想到:人们为之受苦的巨大灾难就在于没有自己的信念,却偏要做出按照某种信念生活的样子。当然,这样的信念只能是空洞的。这是一种情况。更常见的情况是,许多人对责任的关系确实是完全被动的,他们之所以把一些做法视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出于自觉的选择,而是由于习惯、时尚、舆论等原因。譬如说,有的人把偶然却又长期从事的某一职业当作了自己的责任,从不尝试去拥有真正适合自己本性的事业;有的人看见别人发财和挥霍,便觉得自己也有责任拼命挣钱花钱;有的人                  。由于他们不曾认真地想过自己的人生使命究竟是什么,在责任问题上也就必然是盲目的了。

⑤所以,我们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一个人认清了他在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他知道自己的责任之所在,因而关于责任的种种虚假观念都不能使他动摇了。我还相信,如果一个人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那么,在包括婚姻和家庭在内的一切社会关系上,他对自己的行为都会有一种负责的态度。如果一个社会是由这样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成员组成的,这个社会就必定是高质量的有效率的社会。

1.关于本文论述的重点,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许多人对责任的关系确实是完全被动的。

B.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是人的一项根本的责任。

C. 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

D. 人人对自己负责,社会就必定是高质量的有效率的社会。

2.正反对比论证,是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在对照中得出结论的论证方法。请从文中找出一例,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3.请细读第④段,结合上下文,在横线上补写一个概括性的事实论据。

4.请你从阅读过的名著中选择一个人物,结合这个人物的相关经历,写出你对“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理解。

 

六、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古诗文阅读,完成小题。

于易水送人

(唐)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校记)

“壮士发冲冠”,清代陈熙晋《骆临海集笺注》作“壮发上冲冠”。

(注释)

①易水:河流名。燕太子丹送别荆轲的地点。

②骆宾王:唐代文学家。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

③别燕丹:诗中所引典故,指的是荆轲作别燕太子丹,前往行刺秦王。当时送行的还有荆轲的好友高渐离。《史记·刺客列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祖:祭路神,古人出远门时常有这种仪式),取道,高渐离击筑(筑:古代乐器,奏乐时用竹片击打),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古代音乐的一种调子),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古代音乐的一种调子)慷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集解)

(1)明·唐汝询《唐诗解》:因临易水而想古人亦尝送别于此今其人虽没其水犹寒安知今人之不能为古也。侠气凛然,见于言外。

(2)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末句黯然。

1.校记、注释、集解是笺注诗文的传统方法。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校记)指出诗中“壮士发冲冠”一句在别的版本中也可写作“壮发上冲冠”。

B. (注释)中的“变徵之声”“羽声”是古代音乐的调子,二者情感基调都是慷慨激昂。

C. (集解)罗列了古人对诗歌的两种不同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

D. 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是五言绝句,诗中巧妙地引用了荆轲别燕丹的故事,别有意味。

2.在下面句子横线上补写省略的主语,并说明理由。

____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3.为(集解)中画线的文字断句(限断三处)。

因临易水而想古人亦尝送别于此今其人虽没其水犹寒安知今人之不能为古也。

4.骆宾王为何在诗中借用“别燕丹”这个典故?请简要分析。

5.唐汝询从“今日水犹寒”中读出了“侠气凛然”,而宋宗元却认为“末句黯然”。你认为哪种观点更合理?结合诗歌及注释加以分析。

 

七、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任务。

端午节是我国重要传统节日。端午来临之际,九年级各班开展“话端午·包粽子”主题活动。因为有不少同学不了解粽子,更不会包粽子,所以请你向他们作简要介绍。

提示:(1)可参考下面图片中提供的信息;(2)“准备工作”不用作具体介绍。

要求:(1)内容明确合理,表达规范、清晰、得体;(2)120字左右;(3)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八、命题作文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如果生活不够慷慨,

我们也不必回报吝啬。

何必要细细的盘算,

付出和得到的必须一般多。

如果能够大方,

何必显得猥琐。

如果能够潇洒,

何必选择寂寞。

获得是一种满足,

给予是一种快乐。

上面的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以“获得是一种满足”或“给予是一种快乐”为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也可抒发感想。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自选;(2)不少于600字;(3)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