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根据课文或具体语境默写。 (1)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论语》八则) (2)结庐在人境,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3)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4)最是一年春好处,__________。(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5)余闻而愈悲。孔子曰:“__________。”(柳宗元《捕蛇者说》) (6)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__________。(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7)诸葛亮的《出师表》说理和陈情得以完美的组合,在陈情部分表现他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难度:简单 | |
根据拼音写汉字。 言简意gāi____ hān____然入梦 芥dì____
|
3. 难度:简单 |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暮春时节,春意阑珊,诗人不禁发出“落花流水春去也”的慨叹。 B. “一个人,一段文,带你遇见大千世界”,央视《朗读者》节目给浮躁的社会带来一股清流,带给人以精神上的慰藉。 C. 《人民的名义》一经开播,就受到大众追捧,造成万人空巷的场面。 D. 古朴的青石板路,鳞次栉比的古民居,缓缓流淌的古运河,静谧的南长街就像一幅恬淡的江南水墨画。
|
4. 难度:简单 | |
(题文)下面文段中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A. 或王命急宣 宣:传播 B. 虽乘奔御风 奔:飞奔 C. 春冬之时 之:的 D. 飞漱其间 漱:冲荡
|
5. 难度:中等 | |
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而且这种现象越来越低龄化 ②但是互联网时代,汉字却陷入有声无形的窘境 ③汉字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和智慧 ④专家学者认为:汉字对智力的开发有巨大作用;认识的汉字越多,联想就越丰富 ⑤其兼备象形和表意的特点及蕴含的思想和文化内涵是任何科技也无法模拟和取代的 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出现提笔忘字的现象 A. ③⑥①⑤④② B. ③⑤④②⑥① C. ⑥①②③④⑤ D. ⑥②①④③⑤
|
6. 难度:简单 | |
下列各项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鲁迅先生的《社戏》以细腻的笔触写了“我”在少年时代的一段生活经历,突出了“我”对江南水乡生活的热爱和留恋。 B. 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描述了大家认真而凝重地上最后一节法语课的情景,表达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精神。 C.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共分上下两片,上片问“月”,创造了一幅神话般的美丽境界;下片问“天”,表达了作者苏轼的旷达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 D.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的“风骚”指的是文学才华。其中“风”原指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国风》;“骚”原指《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就是出自这部作品。
|
7. 难度:简单 | |
名著阅读题。 (1)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在确定当海盗之前一开始还计划做强盗。因为他想以后有一个花哨而又风光的职业。 B.《西游记》中,白龙马原是西海龙王之三太子小白龙,因违逆父命被囚鹰愁涧,后化作白马驮负唐僧取经,被封为八部天龙广力菩萨。 C.《朝花夕拾》中的《范爱农》一文,徐伯荪死后,围绕着是否给满政府发电报,我和范爱农发生了争执。我认为他说的话是针对我并且很是无礼,心里很是悲愤。 D.《水浒传》中鲁智深在五台山出家,被赐法名智深,因醉后大闹五台山,长老介绍他去东京大相国寺。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行者认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论,举棒照头便打,那怪见棍子起时,依然抖擞,又出化了元神,脱真儿去了,把个假尸首又打死在山路之下。唐僧一见,惊下马来,睡在路旁,更无二话,只是把《紧箍儿咒》颠倒足足念了二十遍。可怜把个行者头,勒得似个亚腰儿葫芦,十分疼痛难忍,滚将来哀告道:“师父莫念了!有甚话说了罢!”唐僧道:“有甚话说!出家人耳听善言,不堕地狱。我这般劝化你,你怎么只是行凶?把平人打死一个,又打死一个,此是何说?”行者道:“他是妖精。”唐僧道:“这个猴子胡说!就有这许多妖怪!你是个无心向善之辈,有意作恶之人,你去罢!”行者道:“师父又教我去,回去便也回去了,只是一件不相应。”唐僧道:“你有甚么不相应处?”八戒道:“师父,他要和你分行李哩。跟着你做了这几年和尚,不成空着手回去?你把那包被里的甚么旧褊衫,破帽子,分两件与他罢。” ①选文中的妖精指的是什么妖精? ②唐僧说的打死一个,又打死一个依次指的是什么?该文段体现了唐僧怎样的性格特征?
|
8.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韩世忠,字良臣,延安人,早年鸷勇绝人,能骑生马驹。卜者言当作三公,世忠怒其侮已,欧之,年十八,以敢勇应募乡州挽强驰射勇冠三军。 绍兴四年,是岁,金人与刘豫合兵,分道入侵。帝手札命世忠饬守备,图进取,辞旨恳切。世忠受诏,感泣曰:“主忧如此,臣子何以生为!”遂自镇江济师,俾统制解元守高邮,候金步卒;亲提骑兵驻大仪,当敌骑,伐木为栅,自断归路。 会遣魏良臣使金,世忠撤炊爨,绐良臣有诏移屯守江,良臣疾驰去。世忠度良臣已出境,即上马令军中曰:“视吾鞭所向。”于是引军次大仪,勒五阵,设伏二十余所,约闻鼓即起击。良臣至金军中,金人问王师动息,具以所见对。聂儿孛堇闻世忠退,引兵至江口。世忠传小麾鸣鼓,伏兵四起,旗色与金人旗杂出,金军乱,我军迭进。敌被甲陷泥淖,世忠麾劲骑四面蹂躏,人马俱毙。世忠复亲追至淮,金人惊溃,相蹈藉,溺死甚众。 捷闻,群臣入贺,帝曰:“世忠忠勇,朕知其必能成功,第优赏之。”嗜义轻财,赐赍悉分将士,所赐田输租与编户等。然知人善奖用,成闵、解元、王胜、王权、刘宝、岳超起行伍,秉将旄,皆其部曲云。 1.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敢勇/应募乡州/挽强驰射勇冠三军 B. 以敢勇应募乡州/挽强驰射/勇冠三军 C. 以敢勇应募/乡州挽强驰射/勇冠三军 D. 以敢勇应募/乡州挽强/驰射勇冠三军 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韩世忠早年勇猛过人,占卜的人说他将官至三公,世忠认为侮辱了自己,而将其痛打一顿。 B. 面对金人与刘豫合兵南侵。皇上亲笔致书韩世忠,命他整饬防备,图谋进取,言辞恳切。 C. 世忠英勇善战,胸怀韬略,在抗击金的战争中为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D. 世忠一生知人善用、轻财好义,晚年他还把自己收到的租税分给了各户百姓。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感泣曰 感:______ (2)忠饬守备 饬:______ (3)具以所见对 具:______ (3)第优赏之音 第: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1)主忧如此,臣子何以生为! (2)于是引军次大仪,勒五阵,设伏二十余所,约闻鼓即起击。
|
9.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九日寄子约① [明]皇甫汸 漫有登高兴,兼当望远何? 对花惊白发,见雁忆黄河②。 乱后书来少,霜前落木多。 不堪羁宦③日,同是阻干戈。 [注]①子约:即皇甫濂,作者之弟。②黄河:指代故乡。③羁宦:离家在外做官。 1.本诗的颈联“乱来”两句历来为人称道,请作赏析。 2.这首诗写于什么节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情感。
|
10.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成为你自己 周国平 ①童年和少年是充满美好理想的时期。如果我问你们,你们将来想成为怎样的人,你们一定会给我许多漂亮的回答。譬如说,想成为拿破仑那样的伟人,爱因斯坦那样的大科学家,曹雪芹那样的文豪,等等。这些回答都不坏,不过,我认为比这一切都更重要的是:首先应该成为你自己。 ②姑且假定你特别崇拜拿破仑,成为像他那样的盖世英雄是你最大的愿望。好吧,我问你:就让你完完全全成为拿破仑,生活在他那个时代,有他那些经历,你愿意吗?你很可能会激动得喊起来:太愿意啦!我再问你:让你从身体到灵魂整个儿都变成他,你也愿意吗?这下你或许有些犹豫了,会这么想:整个儿变成了他,不就是没有我自己了吗?对了,我的朋友,正是这样。那么,你不愿意了?当然喽,因为这意味着世界上曾经有过拿破仑,这个事实没有改变,惟一的变化是你压根儿不存在了。 ③由此可见,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最宝贵的还是他自己。无论他多么羡慕别的什么人,如果让他彻头彻尾成为这个别人而不再是自己,谁都不肯了。 ④也许你会反驳我说:你说的真是废话,每个人都已经是他自己了,怎么会彻头彻尾成为别人呢?不错,我只是在假设一种情形,这种情形不可能完全按照我所说的方式发生。不过,在实际生活中,类似情形却常常在以稍微不同的方式发生着。真正成为自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世上有许多人,你可以说他是随便什么东西,例如是一种职业,一种身份,一个角色,惟独不是他自己。如果一个人总是按照别人的意见生活,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总是为外在的事务忙碌,没有自己的内心生活,那么,说他不是他自己就一点儿也没有冤枉他。因为确确实实,从他的头脑到他的心灵,你在其中已经找不到丝毫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了,他只是别人的一个影子和事务的一架机器罢了。 ⑤那么,怎样才能成为自己呢?这是真正的难题,我承认我给不出一个答案。我还相信,不存在一个适用于一切人的答案。我只能说,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真切地意识到他的"自我"的宝贵,有了这个觉悟,他就会自己去寻找属于他的答案。在茫茫宇宙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存的机会,都是一个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存在。正像卢梭所说的,上帝把你造出来后,就把那个属于你的特定的模子打碎了。名声、财产、知识等等是身外之物,人人都可求而得之,但没有人能够代替你感受人生。你死之后,没有人能够代替你再活一次。如果你真正意识到了这一点,你就会明白,活在世上,最重要的事就是活出你自己的特色和滋味来。你的人生是否有意义,衡量的标准不是外在的成功,而是你对人生意义的独特领悟和坚守,从而使你的自我闪放出个性的光华。 ⑥在历史上,每当世风腐败之时,人们就会盼望救世主出现。其实,救世主就在每个人的心中。耶稣是基督教徒公认的救世主,可是连他也说:“一个人得到了整个世界,却失去了自我,又有何益?"这一句话值得我们永远牢记。 1.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分析①②③④段的论证思路。 3.文章通篇用“你”“你们”这一称呼,这样有什么表达效果?
|
11.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酒酿王 凌鼎年 ①黄阿二的酒酿在古庙镇上老老少少都翘起大拇指,没有不说呱呱叫的。古庙镇人黄、王不分,大伙习惯喊黄阿二为“酒酿黄”,但听起来总像“酒酿王”,其实喊他酒酿王倒也不虚不谬。至少在古庙镇上,还没有谁做酒酿能做得过黄阿二的。 ②黄阿二做酒酿,不用大钵头,而是用小钵头。据说小钵头酒酿比大钵头酒酿难做,因此做酒酿小生意的,都习惯用大钵头,不敢轻易改用小钵头,单凭这一点,黄阿二就区别其他做酒酿买卖的。 ③古庙镇人只要一听那吆喝就知道是“酒酿王”来了。别人喊“酒酿——酒酿来——”他喊“酒酿——小钵头甜酒酿来哉——”,酒酿王的嗓音很浑厚,有一种穿透力,能穿过门墙,撞入人们的耳膜。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都能听到酒酿王的吆喝,他那极有韵味的吆喝可以说已成了古庙镇的一种文化风景。 ④古庙镇的人偏好吃酒酿有些年头了,来了客,端碗酒酿小圆子,乃待客的一种,既不破费多少,也还上得台面,那些老吃客十有八九认准酒酿王的酒酿。据他们说,一上口就能吃出是不是酒酿王做的酒酿。每每这时,黄阿二脸上就浮现出一种满足,一种得意来。用他的话说,有老吃客的这些评价,比吃人参还补。 ⑤酒酿王的酒酿从来只有买不到的日子,没有卖不掉的日子。但黄阿二坚持每天只做三十小钵头,一小钵头也不多做,从无例外。通常他九点钟骑了黄鱼车笃悠悠地走街串巷,一路骑过去,一路吆喝过去。黄阿二常说:他做酒酿买卖,一半是为了能吆喝上这几声。只要每日里这么吆喝一嗓子,通体舒畅。若待在家里只吃不做,不吆喝,不出一个月保管憋出病来。 ⑥黄阿二的酒酿常常是不到吃中饭就卖光了。下午,他或茶馆里坐坐,或澡堂城泡泡。天长日久,他有了不少茶友、浴友,每日里聚在一起,嚼起来没有啥话题避讳的。有位老茶友对他说:“你的酒酿,牌子已做出了,生意这么好,何不多做点?”“我只一双手。”黄阿二说了这话再不多言。有位浴友替他出主意说:“那请一两个帮手嘛,你还可过过老板瘾呢。”黄阿二默默半晌后说:“我这人命贱,自己不动手做,比死还难受。再说了,自己做放心。做好做坏,心里有底。” ⑦黄阿二的酒酿不论斤不论两,论钵头的,一小钵头一买,连钵头买也可,用锅用盆来倒回去也行。他的酒酿打出牌子,不挑不拣,顺着摆放的次序拿,若要比比看,挑挑看,他就不卖。老主顾都知道,黄阿二的酒酿钵钵一样,无需挑挑拣拣的,否则,咋叫“酒酿王”?古庙镇的人都说:如今像黄阿二这样信得过的生意人越来越少了。 ⑧有次,一公司总经理来找他定做五十小钵头酒酿,说有批上海客户慕他酒酿王的名,点名要吃他酿的小钵头酒酿。公司准备连钵头买,钱可以预付。 ⑨黄阿二说:“可以。但每天只有三十钵头,若要五十钵头只能分两天交货。” ⑩那怎么行。公司总经理表示价钱上可以提高点。 ⑪谁知黄阿二说做五十钵头质量上就难保证了。只能一天三十钵头。要就要,不要拉倒,没啥商量的。 ⑫经理碰了一鼻子灰,一百个想不通。有赚不赚猪头三,这黄阿二死脑子一个。 ⑬听惯了黄阿二的吆喝,几回不听见,就有人问:“酒酿王这两天怎么没来?”往往这话还在耳边,那“酒酿——小钵头甜酒酿来哉——”的吆喝声就传来了。 ⑭最近,连着好几天未听到酒酿王的吆喝声了,生活中仿佛缺了什么。一打听,原来黄阿二病了。大家怪想念黄阿二的,几个老茶友、老浴友结伴前去看望他。进了门,大伙儿一起吆喝了一声:“酒酿——小钵头甜酒酿来哉——” ⑮黄阿二听后浑身一震,他撑起身子说:“你们这一声吆喝,对我来说,比吃啥药都强,这不,毛病好了一半。” (摘自《第五届小小说金麻雀奖获奖作品》,有删改) 1.赏析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通常他九点钟骑了黄鱼车笃悠悠地走街串巷,一路骑过去,一路吆喝过去。 2.小说第⑫段作者为什么要写经理一百个想不通,大骂酒酿王这一情节? 3.文章中画线句说“他那极有韵味的吆喝可以说已成了古庙镇的一种文化风景”,结合全文思考,古庙镇的“文化风景”,除过酒酿王的吆喝声外还有什么? 4.文中说“如今像黄阿二这样信得过的生意人越来越少了”,试联系实际说说酒酿王的形象在当今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
12. 难度:困难 | |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或切身体验,以“寻觅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